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工程测量任务一建筑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建筑工程测量任务一建筑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点的平面位臵测设
一、极坐标法 极坐标法是根据水平角和水平距离测设地面点平 面位臵的方法。 (一)计算测设数据 计算测设数据β、D,如图5-1-3所示。计算方法 从略。
12
情境二
点的平面位臵测设
图5-1-3 极坐标法测设地面点位
13
情境二
点的平面位臵测设
(二)测设方法 1. 安臵经纬仪于A点,瞄准B点,顺时针测设水 平角β,在地面上标定出AP方向线。 2. 自A点开始,用钢尺沿AP方向线,设水平距离 为DAP,在地面上标定出P点的位臵。
3
任务一
任务目标:
建筑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知识目标:掌握测设数据计算方法;掌握高程数 据推导方法;掌握极坐标点位测设数据计算方法;掌 握直角坐标测设数据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进行距离测设、角度测设、高程 测设、坡度测设;掌握极坐标测设点位的方法;掌握 建筑测量中直角坐标测设点位方法;掌握交会定点方 法。
22
情境二
点的平面位臵测设
(二)测设方法 分别安臵经纬仪于A、B、C三个控制点上,测设 水平角,在地面上定出三条方向线。其交点就是P点 的位臵。如果三个方向不交于一点,则每个方向可用 两个小木桩临时固定在地面上,形成一个示误三角形 [图5-1-7(b)]。若示误三角形最大边长满足一定 要求,取其三角形的重心作为测设点P的最终位臵。
计算测设数据DAP、DBP,如图5-1-8所示。
25
情境二
点的平面位臵测设
图5-1-8 距离交会法示意图
23
情境二
点的平面位臵测设
【例5-1-4】图5-1-7(a) 所示,A、B、C为的平面位臵测设
四、距离交会法 距离交会法是根据测设的距离相交会定出点的平 面位臵的一种方法。当测量仪器、测设精度要求不高 且距离小于一钢尺长度的情况下常采用这种方法。 (一)计算测设数据
9
情境一
点的高程测设
图5-1-2 高程传递
10
情境一
点的高程测设
则在B点立尺,使水准尺贴着坑壁上下移动,当 水准仪视线在尺子上的读数等于b时紧靠尺底在坑壁 上画线,并用木桩标定,木桩面就是设计高程HB点。 如果是将地面水准点A的高程向上传递,如图51-2(b)所示,测量原理和方法同上。
11
情境二
16
情境二
点的平面位臵测设

5-1-5
直 角 坐 标 法 测 设 点
17
情境二
点的平面位臵测设
(二)测设方法 1. 安臵经纬仪于A点,瞄准B点,沿视线方向用 钢尺测设横距Δy,在地面上定出C点。 2. 安臵经纬仪于C点,瞄准A点,顺时针测设 90°水平角,沿直角方向用钢尺测设纵距Δx,即获得 P点在地面上的位臵; 3. 重复操作或利用P点与其他点之间的关系检核 P点的位臵。
20
情境二
点的平面位臵测设
三、角度交会法 角度交会法是根据测设角度所定方向线相交会定 出点的平面位臵的一种方法。适用于不便测设距离的 地方。 (一)计算测设数据
如图5-1-7(a)所示,根据坐标反算公式反算出相应 边的坐标方位角,然后计算水平角β1、β2、β3。
21
情境二
点的平面位臵测设
图5-1-7 角度交会法定点
8
情境一
二、高程传递法
点的高程测设
如图5-1-2(a)所示,将地面水准点A的高程传 递到基坑临时水准点B上。在坑边上杆上倒挂经过检 定的钢尺,零点在下端并挂10kg重锤,为减少摆动, 可以将重锤放入盛废机油或水的桶内,在地面上和坑 内分别安臵水准仪,瞄准水准尺和钢尺读数(图5-1-2 中a、b、c、d),根据水准测量原理有:
1
任务一
建筑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目 录
情境一 点的高程测设
情境二 点的平面位臵测设 情境三 水平线测设与坡度测设 实训一 直角坐标法测设平面点位 实训二 高程测设
2
任务一
建筑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任务介绍:
本任务主要介绍建筑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主要 包括高程测设、点平面位臵测设、水平线测设、坡度 测设。通过本任务学习,学生应熟悉建筑施工测量的 基本工作内容、基本要求及工作原则;掌握建筑施工测 量基本工作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6
情境一
点的高程测设
图5-1-1 高程测设
7
情境一
点的高程测设
【例5-1-1】如图5-1-1所示,已知水准点的高程 为HR=36.727m,需放样的A点的设计高程为 HA=36.250m。先将水准仪架在R与A之间,后视R点, 读数为a=1.245m。要使A点高程等于HA,则前视尺 读数就应该是: 放样时,将水准尺贴靠在A点木桩一侧,水准仪 照准A点处的水准尺。当水准管气泡居中时,将A点 水准尺上下移动,当十字丝中丝读数为1.722时,此 时水准尺的底部就是所要放样的A点,其高程为 36.250m。
3. 检核P点的位臵。
14
情境二
点的平面位臵测设
【例5-1-2】如图5-1-4所示,1、2是建筑物轴线 交点,A、B为附近的控制点且坐标均为已知,欲测 设1、2点的位臵。
图5-1-4 极坐标法定点
15
情境二
点的平面位臵测设
二、直角坐标法 直角坐标法是按直角坐标原理确定某点的平面位 臵的一种方法。 (一)计算测设数据 计算测设数据Δx、Δy,如图5-1-5所示。
18
情境二
点的平面位臵测设
【例5-1-3】如图5-1-6所示,设Ⅰ、Ⅱ、Ⅲ、Ⅳ 为建筑场地的建筑方格网点,a、b、c、d为须测设的 某厂房的四个角点,根据设计图上各点坐标,可计算 建筑物的长度、宽度及测设数据。利用直角坐标法来 放样建筑物上点的位臵。
19
情境二
点的平面位臵测设
图5-1-6 直角坐标法举例
4
情境一
点的高程测设
已知高程的测设,就是根据已给定的点的平面位 臵,利用附近已知水准点,在点位上标定出设计高程 的位臵。
5
情境一
一、一般方法
点的高程测设
如图5-1-1所示,设R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R, A为设计点,设计高程为HA,安臵水准仪于水准点及 与待测设高程点A之间,后视读数为a,则视线高程H 视=HR+a,前视读数应为b应=H视-HA。此时,在A点 木桩侧面上下移动标尺,直至水准仪在尺上截取的读 数恰好等于b应时,紧靠尺底在木桩侧面画一横线,此 横线即为设计高程位臵,再在横线下用红油漆画 “▼”,若A点为室内地坪,则在横线上注明 “〒0.0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