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专题讲座
明确发展导向
教师队伍建设政策要求
《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 职成[2011]17号)
以推动教师专业化为引领,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创新制度和机制为动力, 以完善培养培训体系为保障,以实施素质提高计划为抓手,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改革创新 ,狠抓落实,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专兼结合的高素质
《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教职成〔2006〕11号)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教职成[2011]16号)
10. 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累计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 践。公共基础课教师也应定期到企业进行考察、调研和学习活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探索建立职业 院校新任教师到企业进行半年以上实践后上岗任教的制度。要将到企业实践纳入职业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统 筹管理,制定企业实践管理办法,加强对企业实践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评估。教师企业实践情况考核结果计 入本人继续教育档案。
统一职务设置
统一职务设置
科学综合评价
现代手段 科学评审
专家库 遴选专家 3名以上 背靠背 当场结论
科学综合评价
不拘一格 降低标准 统一要求
全面评价
找亮点、特点、优点 重工作业绩、理论水平、业务技能
重业绩,开通道
分类开设通道
职称工作要始终坚持师德为先、注重实绩。
专业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
统一职务设置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指导 意见》(人社部发〔 2011〕98号)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教育发 展规律,按照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总体要求,建立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 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 极性,为中小学聘用教师提供基础和依据,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
明确发展导向
教师队伍建设政策要求
幼儿园
《贵州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切实维护幼儿园教师权益,完善落实幼儿园教职工工资保障办法。在职称 评定、岗位设置方面,幼儿园教师中、高级比例与小学教师大体相当。对长期在农村基层、艰苦边远地区 和民族地区工作的公办幼儿园教师,按国家规定实行工资倾斜政策。定期对优秀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表 彰。
明确发展导向
教师队伍建设政策要求
◎(十三)加快推进教师职务(职称)制度改革。分类推进教师职务(职称)制度改革,完善符合各类教师职业 特点的职务(职称)评价标准。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探索在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 (职称)。研究完善符合村小学和教学点实际的职务(职称)评定标准,职务(职称)晋升向村小学和教学点专 任教师倾斜。城镇中小学教师在评聘高级职务(职称)时,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支持 符合条件的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兼职教师申报相应系列教师专业技术职务。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专题讲座
一、新要求新方向 二、基本申报要求 三、申报常见问题 四、交流
一、新要求新方向
•总体思想
倾斜一线、突出教学、分类评价
明确发展导向
科学综合评价
统一职务设置
分类开设通道
明确发展导向
教师队伍建设政策 要求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
◎(三)重点任务。 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要以补足配齐为重点,切实加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严格实 施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依法落实幼儿园教师地位待遇;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要以农村教师为重点,采 取倾斜政策,切实增强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激励更多优秀人才到农村从教;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要 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制度;高等学校 教师队伍建设要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优化中青年教师成长发展、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培育 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创新团队;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要以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为重点,加强中小学和幼儿园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加快培养一批边疆民族地区紧缺教师人才;特殊教育 教师队伍建设要以提升专业化水平为重点,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健全特殊教育教师管理制 度。
中小学
《中小学教师学历“学用一致、按需提高、对口提升”指导意见》(黔教人发 〔2012〕306号)
开展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逐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 正高级教师职务( 职称),鼓励、吸引高一级学历层次人才到中小学任教。
明确发展导向
教师队伍建设政策要求
职业中学
◎(十四)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根据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部署,按照按需设岗、竞聘上 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完善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制度,实现教师职务(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的 有机结合,完善教师退出机制。鼓励普通高中聘请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团体等机构的专业人才担任兼职教 师。完善相关人事政策,鼓励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聘请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等担任专兼职 教师。探索更加有利于促进协同创新、持续创新的高等学校人事管理办法。完善外籍教师管理办法,吸引更多世 界一流的专家学者来华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有计划地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和学术团队。
遵循中小学教师成长规律和职业特点,将原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 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统一后职称(职务)等级和名称:员级、助理级、中级、 副高级、正高级,职称(职务)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 教师。原中学高级教师(含小学小中高)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对应一级 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对应二级教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教师对应三级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