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的反射(学案)

光的反射(学案)

光的反射(复习)
薛峰
复习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能对生活、生产和自然界中一些光的反射现象进行简单的分析。

2、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会用对称法作出平面镜所成的像;了解平面镜成像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平面镜对光路的控制作用。

3、了解镜面反射、漫反射和虚像的概念。

4、会做“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

5、了解光的反射和成像的对应关系。

复习过程:
(一)光的反射
1、在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
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
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
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平面上可看到
反射光线OB,量出的∠BON ∠AON
(>/</=).若将AO向ON靠近,则OB (靠
近/远离)ON。

(2)如图乙,把半面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在平面F上
(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3)如果让光线逆着OB射向平面镜,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AO方向射出,这表明。

2、一束光线与水平放置的平面镜成40°角入射,这束光线的反射角为;保持入射光线不变,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增大10°,这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二)平面镜成像
1、(2010鸡西、梅州、贵阳、广安、菏泽)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
⑴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较明亮/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⑵(能/不能)用平面镜做实验。

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
了。

⑷他还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选
用此测量工具是为了
⑸选择蜡烛B与蜡烛A大小、外形完全一
样是为了。

⑹此时用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所示),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⑺解决了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 与蜡烛A 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 。

⑻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

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⑼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

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

⑽如果在蜡烛A 的像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 (会/不会)承接到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实)像。

2、身高1.6m 的小芳距离竖直放置的平面镜1.2m ,则小芳在镜中的像距小芳 m ,像高 m ;当她走向平面镜时,小芳在平面镜中的像高 。

(变大/变小/不变)
3、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面镜中的像是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到
B.比平面镜大的物体不能在镜中成完整的像
C.平面镜后面放一块大木板,会挡住镜前的人在镜内的像
D.平面镜所成的一定是虚像
4、在平镜前有一物体AB 如图,画出这个物体所成的像
5、如图所示:由点光源S 发出的一条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恰好经过A 点。

请画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6、如图:是从平面镜中看到一台石英钟的指针位置,此时钟的实际读数( )
A 、8点20分
B 、4点40分
C 、3点40分
D 、10点40分 (三)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1、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则从侧面看去( )
A 、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 、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 、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 、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2、雨后的夜晚,路上有些积水,甲、乙俩同学在较暗的月光下,在路上相向而行。

甲同学看到的现象是水面比路面亮,那么乙同学看到的现象是这样的?请你对乙同学看到的现象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反馈练习:
1 、 (2010湘潭)如图所示,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挂在白色墙上的
第4题图第5题图
第6题图
小镜子,这时看到被照射的部分()
A、墙和镜子都是黑色的;
B、墙和镜子都是白色的;
C、墙是黑色的,镜子是白色的;
D、墙是白色的,镜子是黑色的。

2 、在学习了平面镜成像的有关知识后,四名同学画出小丑玩偶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如图所示,四幅图画中的像、物关系符合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是()
3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C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C’。

4、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陈捷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⑴如图,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发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

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AON增大或减小,这时∠BON跟着增大或减小,且∠BON总是∠AON,说
明。

⑵爱动脑筋的陈捷同学还发现将入射光线逆着原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
O点,这时的反射光线总会逆着原入射光线射出,此现象说
明。

⑶如果他还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可
以。

5、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
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
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⑴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比较(明亮/黑暗)环境中
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
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⑵点燃A蜡烛,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得大小;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⑶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能/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

⑷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些操作()
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与上述⑵相同的操作
⑸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目的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关系。

⑹点燃竖直放置的蜡烛A,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请推断其原因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