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

精品课件
造影剂的作用
不透X光线,又是液体,当与血液混合后,充 满了血管,就使得整个管腔都弯成不透X线了, 从而在X光下可以看得到了
精品课件
介入产品常用度量单位
French (F) 一般指导管外径
Inches (in) 一般指导丝外径
Gauge (G) 一般指穿刺针外径
mm
PSI ( 千帕 )
指导管承受的注射压力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穿刺针规格
以G (Gauge) 表示 最常用18G: 内径 1.06mm (0.042 in) ,可过 0.038 导丝 也可用20G 内径 0.64mm (0.025 in),可过 0.021导丝 长度多为 7cm
精品课件
导丝
精品课件
导丝的作用
导引钢丝 对导管起到支撑和引导作用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第二节 介入放射学器材
精品课件
第三节 栓塞物质
生物栓塞物质 自体血凝块、冻干硬脑膜 海绵类 明胶海绵 聚乙烯醇 簧圈类 不绣钢圈 微型铂金丝圈 可脱落球囊 组织坏死剂 无水乙醇 鱼肝油酸钠
精品课件
第三节 栓塞物质
粘胶类 氰丙烯酸异丁酯 微粒、微球、微囊类 碘油 中药类 白芨 莪术油 物理因素 电凝等
精品课件
第二节 介入放射学器材
器材 穿刺针 导丝 导管 导管鞘导管鞘 导管鞘 其它器材:滤器、激光、微波、网篮等
精品课件
第二节 介入放射学器材
药物 血管收缩、扩张药:肾上腺素、加压素、 罂栗碱、前列腺素 止血、抗凝、溶栓药:止血芳酸、鱼精 蛋白、肝素钠、尿激酶 抗肿瘤药:阿霉素、丝裂霉素、卡铂 抗生素:庆大霉素、菌必治
Atm (大气压 )
1 F = 0.013 in = 29 G = 0.33 mm
1 PSI = 0.068 Atm
精品课件
放射介入的作用1
控制出血——灌注、栓塞 外伤性出血 胃食道静脉曲张出血 肿瘤出血 溃疡出血 治疗血管病变——栓塞 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动脉瘤 治疗管腔狭窄——成形 血管狭窄、胆道狭窄
治疗:
灌注、栓塞、溶栓、引流、抽吸、造瘘、管腔成 形、支架、取石
精品课件
放射介入——影像设备条件
带监视器的X光机是最基本的设备要求 最好有录像、快速摄片 C臂大型DSA是最好的介入影像设备 高压注射器 防护
精品课件
DS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 减去骨髂等影像 只显示在几秒钟内不断变化的影像,如造影剂 的流动
介入放射学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目录
概念 所需的影像条件 介入手术的基本步骤 介入手术的基本工具 介入手术的作用 介入手术及适应症 介入手术的并发症及原因 介入手术的特点
精品课件
介入的概念
在影像监视下进行 经皮穿刺、插入导丝、导管、网篮等进行
诊断:
造影—了解管腔的分布、形态、血流情况 取样—从特定的区域取出物质进行组织学、细菌学、生理学、 生化学、细胞学诊断(病理活检)
精品课件
第一节 发展简史发展简史
1928年Santes等完成第一例经皮直接穿刺主动 脉造影; 1940年Faxinas用腹动脉切开方法将导管送入 主动脉; 20世纪上半叶科学家进行了艰难的动脉造影探 索; 1953年瑞典Seldinger医师首创了用套管针、 导丝和导管经皮股动脉穿刺作血管造影的方法, 大大地简化并提高了操作安全性。北美放射学 会授予Seldinger荣誉会员称号。
精品课件
第一节 发展简史发展简史
设备改良在介入放射学发展中也起了 重要作用。 1932——人工快速换片机。 1943——自动快速换片机。 20世纪80年代出现影像增强器,自动 注射器等。 我国1981年正式报导:肾动脉PTA。
精品课件
第二节 介入放射学器材
影像监视设备 X线与DSA
超声:使用方便、实时 CT:实时、图象分辨率高,价格较高、 放射损伤 MR
精品课件
DSA
精品课件
介入手术
精品课件
介入手术最基本的操作步骤
经皮穿刺血管 插入导丝、导管 造影 诊断 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灌注、栓塞、扩张、放支架等
精品课件
Seldinger技术的出现
1953年,Seldinger首创了经皮动脉穿刺 导丝引导插管动脉造影法, 由于该法操作简单、创伤小、无需缝合血 管,完全替代了以往的手术切开的方法, 很快被广泛采用,成为介入放射学的基本 操作技术。
导丝种类
根据表面涂层分类
钢丝圈导丝(表面没有涂层) Teflon导丝 (表面涂有Teflon) 超滑导丝(表面涂有亲水膜)—Terumo
根据导丝硬度分类
普通导丝—以引导为目的 软导丝—神经系统 硬导丝—以支撑球囊、支架、引流管为目的
根据导丝作用分类:
交换导丝、普通导丝
根据导丝尖端形状分类:
精品课件
中心静脉插管 取样、供养
子宫输卵管再通
精品课件
放射介入的并发症及产生原因1
急性动脉血栓形成和栓塞 动脉壁损伤
导管损伤动脉壁 动脉持久痉挛
导管刺激动脉壁 化疗药刺激动脉 假性动脉瘤 器械粗糙刺激、损伤动脉壁 操作不当导致动脉壁损伤
精品课件
放射介入的并发症及产生原因2
出血、局部血肿 血管鞘的原因
精品课件
血管穿刺针
精品课件
血管穿刺针
精品课件
血管穿刺针
精品课件
穿刺针作用及操作过程
将导丝引入血管 过程:
从皮肤表面穿入血管 再将导丝从穿刺针的的针孔引入血管 从而完成了导丝从表面进入血管的任务
精品课件
穿刺针分类—按作用分类
血管
动脉穿刺针 静脉穿刺针 淋巴管穿刺针
非血管
软组织穿刺针 骨骼穿刺针
精品课件
穿刺针分类—按结构分类
前后壁穿刺针
套针和针芯组成 易于操作 血管损伤大,易产生血肿
前壁穿刺针
无针芯 对技术要求高 对血管损伤小
精品课件
穿刺针分类—按材料分类
塑料针管穿刺针
聚四氟乙烯(Teflon) 优点:不易损伤血管壁,不易使导丝进入夹层,
不易损伤导丝表面
金属穿刺针
易于穿入,耐用
精品课件
超滑导丝
精品课件
珠头导丝
精品课件
导丝
精品课件
导管
精品课件
导管的作用
注射造影剂 灌注药物:抗肿瘤药、溶解血栓药 注射栓塞剂、弹簧钢圈 作为支架输送器、球囊等通道 抽吸、取样、取血栓 测压
精品课件
导管的性能要求
磨擦系数
阻力小
扭控力
传送旋转的能力,即导管近端控制远端的能力
弹性记忆
导管保持原来的形状的能力,即在撤消外力的情况下,导管 可恢复原形状的能力
精品课件
第四节
介入放射学的分类 与范畴
介入放射学分类 按治疗领域分类 按学科分类
精品课件
介入放射学分类
穿刺/引流术 灌注/栓塞术 成形术 其它 如体内异物
精品课件
穿刺/引流术
血管穿刺 囊肿、脓肿、血肿、积液的穿刺治疗 实质性脏器肿瘤的穿刺治疗 采取组织学标本 阻断、破坏神经传导用于止痛,如腹腔神经节 阻滞。
精品课件
在放射学界的地位
在介入放射学出现以前放射学仅仅是一个诊断 科室。介入放射学的出现,给放射学带来了生 机、活力、地位,它一出现就以极大的生命力 迅速发展。由于利用介入放射学技术能够迅速 解决很多以往不能解决,或很难解决的棘手问 题,如: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治疗,所 以迅速得到临床的认可和支持,当时同时伴随 着竞争。
精品课件
放射介入的作用2
治疗肿瘤——灌注、栓塞 手术前栓塞:肿瘤缩小、减少术中出血、分界清
楚、减少扩散 姑息治疗:缓解症状、延长寿命 消除患病器管功能——栓塞 内科性器官切除:脾、肾、甲状腺
精品课件
放射介入技术种类及作用1
选择性造影术—诊断 栓塞术—肿瘤、出血、灭能、肺大泡 药物灌注术—溶栓术、药盒植入术 管腔成形术—球囊成形、斑块和血栓切除 内支架放置术 引流术—胆道、肾、脓肿 分流术—TIPS、腹水转流、脑积水转流
精品课件
第一节 发展简史发展简史
1964年Dotter开发同轴导管系统的血管成形术。 1976年Wallace在“Cancer”杂志上正式提出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概念,并逐渐被公 认。 1973年Grüntzig发明球囊导管(balloon catheter)。 1969年Dotter完成首例犬血管支架置入术。
精品课件
导管材料
主要材料:
聚乙烯PUC—目前较常用 聚氯乙烯PVC 聚氨基甲酸乙酯PU 聚四氟乙烯Teflon
添加材料:
铅、铋、钡等不透X线材料
精品课件
导管的形状
根据目标血管的粗细、走向、长度、弯曲而塑形
Simmon:颈动脉 Cobra:适合多种血管 猎人头:适合多种血管 Yashiro:肝动脉 RH:肝动脉
精品课件
在放射学界的地位
介入放射学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我国兴起, 在放射学界以至医学影像学界是一个年轻的领 域,充满了未知和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人才的 集聚,所以在放射学界,人才竞争最激烈的是 介入放射学领域,同时也给这个领域带来了勃 勃生机,所以在近10年里,介入放射学将在放 射学界,以至医学影像学界起主导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