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LNG储配站操作规程

LNG储配站操作规程

LNG储配站操作规程
一、LNG基础知识
1、LNG的概念
LNG是液化天然气的英文名称(liquefied Natural Gas)的缩写,是将天然气净化冷却而成的深冷液体。

2、LNG的基本特性
2.1、LNG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名称为CH4,还有部分的乙烷C2H6,丙烷C3H8,以及其它少量的烃类等组成。

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点燃CO2+2H2O
2.2、液态密度为0.45T/M3左右,气态密度0.70kg/m3左右,比空气轻。

2.3、气液比600:1
2.4、爆炸范围:上限为15%,下限为5%,着火点为650℃。

2.5、常压低温液体:在常压下,在-162℃以下转变为液态形式。

2.6、LNG――绿色能源,具有高效、清洁、安全、可靠、经济的优点。

2.7、LNG的用途:
作为燃料----替代能源,可以用以发电、工业、民用、汽车、军事等领域。

2.8、天然气爆炸条件:
①混合比5-15%。

②有限体积内(空间内)。

③在气体的燃点(650℃)明火。

2.9、LNG的优点:
①运输储存效率高,在标况下,天然气气体经液化后体积缩小600倍;
②气化方便,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温度即可气化,工艺流程简单,市场适应性强;
③生产、运输、使用安全性好,燃点为650℃,比汽油高230℃,爆炸极限为5%-15%,密度比空气轻;
④是绿色能源,环保洁净,它是经过除渣脱尘除硫化物脱重烃之后得到的产物。

3.0、华白指数:在一定的压力下,供给燃具所需要的空气量。

3.1、高热值:1标准立方米的燃气完全燃烧后,其烟气被冷却原始温度包括其中的水蒸气以凝结水状态排出时所放出的全部热量。

3.2、低热值:1标准立方米的燃气完全燃烧后,其烟气被冷却原始温度而其中的水蒸气仍为气态时所放出的全部热量。

二、安全管理要求
1、严禁在燃气设施周围吸烟、打手机,使用明火、电焊等动火作业。

2、严禁无关人员触动燃气阀门、仪表及设备等。

3、在操作过程中,应佩戴劳保用品,严禁不戴防冻手套直接接触低温管道。

4、严禁用汽油等易挥发溶剂擦洗燃气设备、工具等。

5、严禁在燃气生产区用黑色金属或易产生火花的工具敲打、撞击作业。

6、严禁在燃气生产区穿脱化纤、毛料等衣物。

三、安全使用燃气基本知识
1、检查燃气泄漏的方法
燃气事故,多是由燃气泄漏引起的,所以及时检查燃气是否泄漏是防止燃气事故的积极办法。

检查的方法有:
1.1、嗅觉检查:燃气泄漏时会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

1.2、用肥皂水涂刷在欲检查部位,若出现有鼓气泡现象即说明该处漏气,必须特别指出的是,因为检查前可能已出现大量漏气,此时若点燃明火正好促使燃气迅速燃烧或爆炸,因此,严禁用明火进行查漏。

1.3、室外埋地的燃气管道,若听到有冒气声响,或附近水域有冒气泡现象,或埋管上方的草木枯黄,或嗅到特殊气味,都可能是燃气漏气迹象,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前来检查。

1.4、埋设地下燃气管道的上方或附近,若出现丢弃的烟头突然着火或易燃物突然燃烧,都可能是燃气漏气的迹象。

1.5、仪器检查:用燃气探测仪可迅速准确地查出漏气的地点,并能初步判断漏气量的大小。

1.6、当发现燃气漏气时,要先熄灭明火,杜绝一切火源,不要开或关所有电器开关,以免产生电弧火花,也要避免化纤、毛料衣物产生的静电火花。

漏气时,要迅速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2、保护燃气设施人人有责
燃气设施包括气源站、管网、调压设施、阀门检查井、燃气器具等。

保护燃气设施不受损坏是确保安全、稳定供气基本条件,要做好这项工作,还要做到如下几点:
2.1、严禁在埋设燃气管道及其他燃气设施的表面上修筑建筑物、构筑物、堆放物品,种植花木。

停放车辆时要与燃气设施保持一定的距离,切勿碰撞以免发生危险。

如需在燃气设施的附近修房屋或堆物,必须符合燃气设计规范和
消防安全要求。

凡需在燃气设施安全范围内进行施工,必须对施工现场的燃气设施严加保护,并设置明显标志,严禁明火等。

2.2、不得擅自接引地下燃气管道或拆迁,改装原有燃气管道。

2.3、严禁擅自启动或损坏调压器、阀门、流量表等,不许在调压器、阀门井等燃气设施附近动用明火,烧焊及放鞭炮等。

燃气设施周围要保持一定的安全间距,不允许靠近堆放物品。

四、燃气事故的处理和预防
燃气事故是指由于燃气的燃烧、爆炸或中毒而引起的各类事故。

要杜绝或减少燃气事故的发生,避免或减轻财产和人民生命的损失,除应了解、掌握燃气安全使用知识外,还应了解引起燃气事故的原因,并掌握燃气事故的一般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1、燃气火灾如何扑救
当发生燃气火灾时,应据灾情及时向消防等有关部门报告,与此同时应及时组织灭火,尽量使火灾消灭在初始状态,防止火灾漫延。

常用的灭火方法有:冷却灭火法、窒息灭火法、隔离灭火法和抑制灭火法,常用的灭火剂有泡沫灭火剂、二氧化碳灭火剂、干粉灭火剂等。

燃气着火最简单的扑灭方法是采用湿布或湿棉被隔绝空气或采用喷水及使用干粉灭火剂。

1.1、工业用户通常采用中压燃气供应,且用气量较大。

当发生燃气火灾时,应首先设法关闭中压燃气管上的阀门,待查明漏气着火点后迅速扑灭。

当火势较大,采用上述措施未能控制灾情时,应关闭出站阀门,此时抢修及操作人员应密切配合,防止二次引燃或爆炸等事故发生。

1.2、中、低压燃气管道发生燃气火灾时对于直径较小的燃气管(D N≤100㎜)可采用直接关闭阀门切断气源的方法使火熄灭。

对于直径较大的燃气管(DN >100㎜),应先谨慎关小阀门开度,使燃烧的火炬高度降低,再用隔绝空气法灭火,同时缓慢关严阀门(切记不要迅速关闭阀门,以防燃气管内产生回火引起爆炸)。

被烧伤的病人,应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急救工作。

对于轻度烧伤(只出现红肿)的病人,可用净洁的凉水冲洗受伤部位或涂抹医用油膏等,对于重度烧伤(出现水泡或皮肤坏死等)切不可用水冲或涂油膏,严禁用手触摸伤口。

如果需要脱去被烧伤处粘结的衣裤,切不要强扯硬撕,应用剪刀剪开粘结部分,方可脱去。

对于烧伤严重的病人,最关键的是迅速往医院治疗。

2、燃气爆炸事故的处理
燃气爆炸是由于瞬间大量燃气迅速燃烧使周围气体急剧膨胀而形成的高温、高压冲击波的结果。

当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时,就会造成燃气爆炸:
2.1、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比达到爆炸浓度极限范围(天然气爆炸下限为5%,上限为15%)。

2.2、有引燃混合气体的明火或电火花
防止燃气爆炸,积极的办法是杜绝燃气设施和管道泄漏,一旦发现漏气,在设法切断气源的同时,必须严禁在漏气的周围空间使用明火,杜绝一切可能引起火花的根源,如禁止使用电气开关、禁止穿带铁钉鞋子入内,以及防止各类静电火花的发生等。

在燃气泄漏区严禁使用手机、照像机、闪光灯等。

当万一发生燃气爆炸,应设法关闭燃气阀门,应及时切断气源,待被破坏的燃气设施和管道修复后方可恢复供气,以免造成二次漏气或二次爆炸。

当爆炸伴随有火灾时,还应及时报告消防等有关部门,按上述扑灭方法进行处理。

3、窒息事故的处理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属于单纯性的气体,高浓度时因缺氧引起昏迷窒息。

3.1、缺氧、窒息的处理
引起缺氧,窒息的事故的原因是使用燃气的环境通风换气不良,而燃气燃烧时需消耗大量的氧气从而局部空间氧气含量降低。

正常的空气的含氧量为21%左右,当含氧量降至15%时,就会有不适感觉,含氧量低于10%时,就会造成呼吸困难,当含氧量降至7%以下时,则可导致死亡。

发现缺氧窒息时,应迅速把患者移到空气流通的地方,必要时可进行人工呼吸或吸氧并及时送医院急救。

此外,使用天然气作业气源时,当泄漏的天然气占领周围空间也会使含氧量减少而导致缺氧窒息。

4、燃气事故的预防
4.1、时刻警惕,预防漏气
燃气事故虽然可怕,危害性也极大,但只要了解引起燃气事故的原因,掌握燃气使用的安全知识,时刻警惕预防漏气,燃气事故就可以避免。

任何燃气事故,都是由于燃气泄漏引起的,所以只要有效地杜绝漏气,就能预防燃气事故的发生。

要确保不漏气,关键的工作在两项:即注重施工安装质量和按章操作。

所有燃气设施都必须按有关规程、规范和设计要求由具有燃气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

施工完毕后一定要按规定进行试验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所有用户要严格按章操作,不得私拆乱改燃气设施。

对于停用的燃气设施要制定有效的防止漏气措施。

4.2、保持舱室、车间良好的通风条件,经常开启通往室外窗户,如果通风良好,就可避免缺氧窒息事故。

通风良好时,万一发生燃气短时间微量泄漏,漏出的燃气就会不断地被流通的空气稀释,并带到室外,因此很难达到危险浓度,就有可能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4.3、在出现漏气的周围空间,严禁使用明火和动用电器开关。

因为导致燃气燃烧爆炸的必要条件是必须有火种,如果能杜绝火种(明火、电火花及静电火花等),即使燃气混合物达到爆炸极限浓度,也不会发生燃烧和爆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