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1990年林语堂研究核心期刊论文目录1三十年代林语堂文艺思想论析彭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0/032书法之韵律与绘画之鲜花——林语堂于“书与画”之透视姚淦铭艺术百家1990/013幽默:林语堂和鲁迅之比较施建伟鲁迅研究月刊1990/074三十年代林语堂文艺思想论析彭立文学评论1989/055法制立国:中国希望之所在——读林语堂的《中国人》李开中国图书评论1989/036论林语堂的幽默观施建伟社会科学1989/117林语堂幽默观的发展轨迹施建伟文艺研究1989/068幽默:林语堂和鲁迅的比较施建伟鲁迅研究月刊1989/109编辑需要胆识——写在林语堂《京华烟云》出版之后梅中泉中国出版1988/1210林语堂小传(1895—1976)鲁迅研究月刊1988/0711徐铸成称林语堂为“热烈的爱国者”,提出——应以历史唯物主义态度、爱国主义标准评价现代文化名人黄平鲁迅研究月刊1988/0712林语堂论唐弢鲁迅研究月刊1988/0713林语堂和胡适的“恩情”陈封雄瞭望1988/3814关于林语堂其人伏琛瞭望1988/1715林语堂英语教学思想简述李守明课程.教材.教法1988/0716林语堂论汪随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7/0417林语堂谈周作人鲁迅研究月刊1987/0118林语堂的审美观与东西文化陈平原文艺研究1986/0319林语堂与东西方文化陈平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5/0320略谈林语堂《苏东坡传》的得失王瑞明社会科学研究1985/0121是谁“曲解歪缠乱士林”?——评林语堂的《平心论高鹗》何林天红楼梦学刊1985/0222鲁迅和林语堂秦志希江汉论坛1981/051991——2000年林语堂研究核心期刊论文目录1名妓情结及浪漫爱情的心理补偿──林语堂小说《红牡丹》论谢友祥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62评《林语堂的文化情怀》王智慧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0/023林语堂慨为蔡元培子女捐助教育基金陈梦熊新文学史料2000/034三十年代的鲁迅和林语堂董大中新文学史料2000/035林语堂的意念教学法李渝华外语教学2000/016赛珍珠和林语堂张德文史林2000/017鲁迅与林语堂小品文问题之争罗淑芳理论导刊2000/088絮语中的雍容与智慧——论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闲适小品郭媛媛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69论林语堂的自由个人主义文化观周仁政江苏社会科学2000/0210周作人林语堂同异片谈谢友祥甘肃社会科学2000/0611“我的朋友……沈谦教授”的生花妙笔──读《林语堂与肖伯纳看文人的生花妙笔》王希杰修辞学习1999/0512反抗绝望善处人生——论林语堂的生活哲学王兆胜社会科学辑刊1999/0313林语堂宗教文化思想论王兆胜中国文学研究1998/0414林语堂“一团矛盾”论析朱东宇学习与探索1998/0115林语堂小说论孙凯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8/0116妻子与姬妾——《林语堂三部曲》人物论之二朱东宇学术交流1998/0217从书斋里走出来的作家和发明家──林语堂和图书馆朱正娴图书馆建设1998/0618论林语堂的女性崇拜思想王兆胜社会科学战线1998/0119论林语堂笔调改革的主张沈永宝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120论林语堂《京华烟云》的文化意蕴刘勇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321紧紧贴近人生本相——林语堂的人生哲学王兆胜中国文学研究1997/0322一篇不该忽视的译论——从《论翻译》一文看林语堂的翻译思想陈荣东中国翻译1997/0423论林语堂的文化涵养与文化家庭小说朱东宇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0424林语堂和鲁迅“国民性探讨”比较论朱双一学术研究1997/0825世纪末的回眸与瞻望──林语堂研究60年概观王卫平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626爱不溢美,恶不贬损——读万平近著《林语堂评传》邵伯周鲁迅研究月刊1997/0327科学与人文:林语堂的两个文化世界陈旋波江海学刊1997/0528林语堂的中西文化观戴从容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329精品琳琅规模宏大──《林语堂名著全集》评介郝景江中国出版1996/0430虽希求光明却惧怕血腥——林语堂“转向”原委辨析杜运通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0331表现主义与林语堂的文学观念周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0232林语堂与小品文周质平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0133谈林语堂的英语语言特色郭茂生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6/0334论鲁迅与林语堂的幽默观曾镇南文艺理论与批评1996/0535近几年林语堂研究述评王兆胜社会科学战线1996/0136理想人格追求中的生命形态——论林语堂小说创作的人物构成阎开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5/0237林语堂定居台湾前后万平近新文学史料1995/0238“相得”与“疏离”——林语堂与鲁迅的交往史实及其文化思考陈漱渝新文学史料1995/0239东坡不死——读林语堂《苏东坡传》周迅新闻爱好者1995/0740林语堂前期中文作品与其英文原本的关系王正仁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5/0541从林语堂到汤婷婷:中心与边缘的文化叙事陈旋波外国文学评论1995/0442林语堂:诺贝尔文学奖四度提名党政论坛1995/0943廖沫沙批评林语堂马布衣上海档案1995/0344林语堂论泡茶财会月刊1994/1145林语堂举荐国学书中学语文教学1994/0446林语堂早期的文学观吴禹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4/0347“向尼采致歉”——林语堂对《萨拉图斯脱拉如是说》的借用冯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4/0348八十为文笔未老——读林语堂《八十自叙》刘玉梅新闻爱好者1994/1149周辨明、林语堂、罗常培的厦门方言拼音研究计长安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350林语堂英语教学思想述要吴棠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4/0551文学作品英汉复译中一些非语言范畴的难点──林语堂《风声鹤唳》译后体会梁绿平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4/0352论林语堂小说创作的人道精神与爱国情感阎开振齐鲁学刊1994/0453来自德语文化的启示──林语堂幽默思想片论张健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154“相得”与“疏离”──林语堂与鲁迅的交往史实及其文化思考陈漱渝鲁迅研究月刊1994/1255林语堂:幽默理论与《子见南子》庄浩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356精神的伊甸园和失败者温婉的歌——试论林语堂的幽默思想张健文学评论1993/0457同踏东西文化各著风骚文章——托尔斯泰与林语堂之比较何祖健外国文学研究1993/0358《京华烟云》问世前后——《林语堂传》之一章施建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2/0159浅谈林语堂的小品文何惺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1992/0260一个真实的林语堂走近了我们——读《林语堂在大陆》熊文芳中国图书评论1992/0661林语堂一见机器就着迷国际新闻界1992/0562对鲁迅与林语堂离合的再思考万平近鲁迅研究月刊1992/1263以林语堂文章代序的《鲁迅书信选集》鲁迅研究月刊1992/1164林语堂散文创作简论沈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0465林语堂与《朱门》黄佳骥中国图书评论1991/0566从《林语堂论中西文化》谈到《中西500年比较》之得失陆文彪中国图书评论1991/0467林语堂追求生之和谐的人生观海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1/0168林语堂与交际法陈冠英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0369林语堂英译六首苏轼词赏析郭正枢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0370林语堂爱国思想研究王才忠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032001——2010年林语堂研究核心期刊论文目录1自我说服的旷达:对话理论视野中的苏轼“旷达”形象问题——兼谈林语堂《苏东坡传》的中西文化观潘建伟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2胡适与林语堂周质平鲁迅研究月刊2010/083异化为主阐释为辅——浅析林语堂《京华烟云》的中译英策略石琼作家2010/184诗意栖居——老舍、林语堂择居观摭谈韩涛时代文学2010/025林语堂编辑出版思想略论鹿丽萍编辑之友2010/086林语堂《记承天寺夜游》译文评析——兼论关联性语境融合理论与翻译批评吴慧坚社会科学战线2010/057浮生若梦——林语堂《京华烟云》家族意识取向研究李静青年文学2010/128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的文化思想表达朱晓梅山花2010/129林语堂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胡龙春兰台世界2010/0710林语堂幽默观的哲学内涵李玉娥作家2010/0411论林语堂浪漫美学思想俞兆平天津社会科学2010/0112论林语堂“语录体”小品文的写作策略陈艳玲名作欣赏2010/0313从梁牡丹看林语堂的人生美学思想李灿名作欣赏2010/0214林语堂对中国传统书法理论的译介顾毅中国翻译2009/0215林语堂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金知明中国教育学刊2009/1116为学养性全在兹——浅谈闽南文化对林语堂人生观的根性影响李晓筝作家2009/1817论林语堂对道家文化的现代性阐释李喜华名作欣赏2009/1418试析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本的翻译策略周冠英作家2009/2019林语堂解读美国智慧尧阳中国图书评论2009/1120比较林语堂与劳伦斯的性描写与自然观陈明电影文学2009/1921林语堂的文化品格研究——读王兆胜《林语堂与中国文化》高玉社会科学辑刊2009/0522五四时期胡适自费资助林语堂留学考吴元康安徽史学2009/0523林语堂《幽梦影》译本小议吴泽扬名作欣赏2009/2024比较林语堂和余秋雨的尚“雅”审美取向及其背景覃忠盛山花2009/1825浅谈林语堂译本特定文化词汇的翻译——以《浮生六记》为例刘丽娜作家2009/1426林语堂的中国文化观王兆胜东岳论丛2009/0727林语堂论科学与人文王文勇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28林语堂女性意识的人文解读杜玲历史教学(高校版) 2009/0729林语堂的美学思想方式李晓宁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630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林语堂译《浮生六记》述评李朝英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631兼收并蓄清顺自然——林语堂词语运用艺术探析李少丹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7/1232林语堂与中国古代艺术王兆胜贵州社会科学2007/1133林语堂笔下的孔子形象——索解孔子神圣性的理论视角邢娟妮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S234论林语堂对孔子形象的消解与重建赖勤芳社会科学辑刊2007/0535文化传播与策略选择——从林语堂著《生活的艺术》说起吴慧坚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936林语堂现代小品文创作渊源浅论葛培贤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0437林语堂幽默观的历史审视陈煜斓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338冲突与悖反的跨文化叙事——林语堂海外小说的文化解码冯飞中国比较文学2007/023921世纪我们需要林语堂王兆胜文艺争鸣2007/0340“浮躁凌厉”——林语堂北京时期的杂文张宁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7/0241假想的文化守成主义和变形的镜子——论林语堂英语小说江帆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242架起中西文化之桥——读王兆胜著《林语堂两脚踏中西文化》秦弓山东社会科学2007/0143林语堂与中国旧体诗词王兆胜人文杂志2007/0144林语堂女性观的复杂性——对女性的尊崇与对男性立场的维护郭运恒江汉论坛2006/1045基督教与闽籍作家的审美价值取向比较分析——以冰心、林语堂、许地山为例林俐达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546从“无须做伪”到“文学是个人心灵的表达”——论林语堂人生观和文学观的关系胡明贵东南学术2006/0547林语堂“演讲”周德懋中国农业会计2006/0948林语堂“异教徒”称谓辨析管恩森中州学刊2006/0449林语堂“相面打分”的启示王国兴教学与管理2006/2050近十年来林语堂研究的统计与分析傅文奇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551表现主义文论与林语堂的文学观周伊慧中国文学研究2006/0152论林语堂中西文化的融合思想王兆胜江汉论坛2006/0453翻译的条件与翻译的标准——以林语堂《吾国与吾民》为例吴慧坚外语学刊2006/0154林语堂与明清小品王兆胜河北学刊2006/0155幽默何以成小品——以林语堂小品为例施萍文学评论2006/0156林语堂小说创作中的“家”“国”意象章敏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5/S157论“美译”——林语堂翻译研究陆洋中国翻译2005/0558红花还须绿叶扶——孙伏园、林语堂、柳亚子对谢冰莹的关爱李夫泽新文学史料2005/0459快乐天才:林语堂对苏东坡人格的现代演绎施萍文艺理论研究2005/0660林语堂在《语丝》时期的思想倾向杜玲史学月刊2005/1161“革命”,非“革命家”——论林语堂的知识分子立场施萍社会科学2005/1162从《萨天师语录》看林语堂的文化取向及其表达陈煜斓江汉论坛2005/1163林语堂笔下的美国形象以《唐人街》和《奇岛》为中心孙良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0464林语堂与阿部知二的《北京》王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0465林语堂的版权观念与实践吴有定编辑之友2005/0466学学林语堂的精明毛志成文学自由谈2005/0367本色化与现代化:再论林语堂的基督教思想施萍宗教学研究2005/0168论林语堂幽默思想的批判功能施萍文艺理论研究2004/0669通俗翻译的“震惊”效果与日常生活的审美精神——林语堂翻译研究杨柳中国翻译2004/0470现代性视域下的林语堂翻译研究杨柳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071林语堂论闲谈与幽默之重要蔡江珍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4/0472林语堂对文献学的贡献剖析吴淑华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0473林语堂的翻译观周仕宝外语学刊2004/0274林语堂与袁枚王兆胜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0375论林语堂对幽默的解读袁济喜中国文化研究2004/0176林语堂与性灵文学陈琳琳江西社会科学2004/0277林语堂与徐讦关系探析王兆胜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478林语堂与公安三袁王兆胜江苏社会科学2003/0679《中国传奇》:林语堂对中国古代传奇小说的现代阐释施萍中国文学研究2003/0480林语堂与劳伦斯王兆胜中国文学研究2003/0481林语堂与孟子王兆胜学习与探索2003/0582林语堂与袁枚:人品与学术王兆胜学术研究2003/0983林语堂译学思想述评郎江涛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3/0984现代性反思视野中的林语堂及其意义——读王兆胜的《闲话林语堂》陶东风社会科学辑刊2003/0385林语堂与梁启超王兆胜人文杂志2003/0586论林语堂的审美人生观袁济喜求是学刊2003/0687林语堂与章克标王兆胜江汉论坛2003/0988汉语文学作品英译中的异化与归化问题——兼评林语堂在《浮生六记》中的文化翻译刘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0489北宋为什么变成了南宋——从林语堂笔下的王安石说开去王松奇银行家2003/1090林语堂的英译《乐记》刘恩娜中国音乐2002/0391语言学家林语堂柯文溥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292论《京华烟云》主题及林语堂的政治哲学张西山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393林语堂:直面生命必然缺陷的智者谢友祥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294走进林语堂的世界——评王兆胜的近著《林语堂的文化情怀》刘克敌社会科学战线2002/0595林语堂与周作人王兆胜人文杂志2002/0596论林语堂与佛学的关系陈旋波齐鲁学刊2002/029740年代:文学开放性体系的形成——兼及林语堂小说的文化视角黄万华理论学刊2002/0298林语堂与鲁迅的恩怨王兆胜江汉论坛2002/0999林语堂与表现主义美学陶侃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4100林语堂编辑艺术略论傅岩山编辑之友2002/S1101论林语堂的“立人”思想施萍中国文化研究2001/02102林语堂的根本守望和常人追寻谢友祥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5103林语堂的新闻舆论观——评林语堂的《中国新闻舆论史》侯东阳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02104论林语堂的闲谈散文谢友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04105林语堂对现代小品文理论的建设与探索黄科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02106论中国“幽默”的理论形态——兼论林语堂的“幽默”说王定天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2107《林语堂的文化情怀》王烨文艺研究2001/02108林语堂的文化批判和文化选择谢友祥文学评论2001/03109“另类”的文化含义——评王兆胜的《林语堂的文化情怀》赵稀方社会科学辑刊2001/06110回归、审视与选择——论林语堂的传统文化观施萍江苏社会科学2001/02111人生态度取向与翻译的选择及策略——谈林语堂《浮生六记》的翻译葛校琴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04112“林语堂矛盾”的文化观照李建东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2113林语堂文学转型探析陈琳琳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4114《论三十年代林语堂及论语派的文学创作》(博士学位论文)陈琳琳当代作家评论2001/03115林语堂的杂志观熊显长编辑学刊2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