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设计本科专业基本情况介绍

工业设计本科专业基本情况介绍

工业设计本科专业基本情况介绍一、专业批准时间、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1、专业批准时间我校2010年获批了工业设计本科专业,并于2011年秋季开始招生,现在只有三届届学生(6个班共200人)。

2、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相当专业理论基础和各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及技能的学生,且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创新意识,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符合标准化机器生产的民用产品开发、设计的专业应用型设计人才。

3、就业方向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立足江西,面向长三角和珠三角一带,就业方向较为广泛,包括:家具设计、公共设施设计、玩具设计、日用品设计、陶瓷工业企业、手机设计公司、为数众多的小型设计公司。

二、课程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特色1、课程结构本专业课程结构主要是“三平台一接口”体系,即:建立以“公共必修课”为主的“通识课平台”;以“专业基础课为主”的“学科基础课平台”;以“学科主要课”为主的“专业主干课平台”和“职业方向课”接口。

主干学科:机械制图、产品表现技法、人体工程学、材料与工艺、产品设计、模型制作、公共设施设计主要课程:计算机辅助、图形创意、构成、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心理学、包装设计、陶艺、展示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军事训练、入学与毕业教育、社会调查、写生采风、金工实习、电子实习、企业实习、市场考察、社会实践与公益劳动、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实践教学安排共27周。

课程结构及学分分配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2、人才培养模式工业设计是一门工业与艺术、技术与美学相互渗透的新兴边缘学科。

专业本身具有艺术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特性,因此,工业设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掌握扎实工业设计基础理论和技能,能从事产品设计、产品开发和设计管理,能够适应潮流并努力变革的适应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

(一)培养规格与要求(1) 具有本科学历人才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及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2)英语水平达到全国英语等级考试A级或高等学校英语三级;(3)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维修水平,计算机应用水平应达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4)需要掌握素描,色彩,设计速写效果图表现等专业知识,具有手工完成产品设计图及效果图的能力;(5)具有熟练掌握CORELDRAW、PHTOSHOP、RHINO、AUTOCAD、3DMAX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能够利用计算机完成产品设计及效果图的能力;(6)具有广告设计、室内设计、及展示设计的相关知识;(7)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及美的鉴赏能力;(8)实行双证书制,获得平面软件设计资格证,并完成相应工种的技能训练;(二)培养方式校内产学合作模式是一种需要高投入,实用性强,并融教学、科研、产业开发与人才培养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不仅能促进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推动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实现学校技术的产业化,因此是高校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方式。

为给学生提供经常性的实验实训机会,更好地开展产学研合作,实施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内建立工业设计工作室和交点工作室等实验实训基地。

工业设计工作室主要承担立体构成、机械产品课程设计、产品模型设计与制作、产品造型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等实验实训;交点工作室对内是一个实习基地,对外是一家设计公司。

学院凭借这个平台和窗口,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种设计大赛,有针对性地承接各种设计业务,并将其穿插在教学体系中,可以是课堂设计题目、课程设计题目,也可以是毕业设计题目,摆脱了过多的虚拟设计,体现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特色,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设计能力。

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任重道远。

产学研结合是工业设计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和重要的指导性方向,其核心在于充分利用与整合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通过多化样的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和竞争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课程教学管理(1)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自课程建设以来,课程组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该课程提高了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学习的趣味性,近两年内学校督导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教师均为合格以上。

我院多年来一直采取院、系、室三级领导听课制度和学生抽样调查评分,在教学过程中学院也有教学督导组不定时的听课评教,以及美术系每学期对教师的期中教学质量检查,课程的任课教师评价较高,督导组专家认为授课老师备课准备充分,教学环节新颖,将理论知识巧妙的传递给学生,教学效果显著,深受学生的喜爱。

(2)学生反馈意见课程的开设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在学校组织学生对该课程任课教师的评价中,表示满意和较满意的百分比大于百分之七十。

3、专业特色(一)工业设计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专业,它是将“艺术设计”、“工业设计”专业交叉而成的。

工业设计专业,一方面具有艺术特征,属艺术学的艺术设计领域;另一方面,工业设计学科又具有工学属性。

工业设计专业是文理交叉、艺工结合的专业。

我校工业设计专业授工学学士学位,按文理艺三类招生,采用了艺工特色的应用型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这符合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科建设规律,又结合了我校为理工类院校的自身特点与优势。

(二)艺术与工程结合,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结合,现代设计方法与先进制造技术结合,面向先进制造技术的复合型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达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目标。

顺应时代发展,满足社会需求。

(三)建立校内教学实验、教学实训、课程设计、跨学科联合设计,校外写生、不同类型规模企业见习与毕业实习等网络化的实践教学环境,建立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企业设计竞赛、国际国内设计竞赛等多层面的设计实践机制,形成了立体化、多元化、开放性的设计实践教学环境,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建设1、师资队伍建设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以专业梯队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高层次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努力建设一支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数量充足、梯队合理、素质优良,“双师”素质高,“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主要由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工业设计教研室有教研室主任一人,教师十四人。

(一)学历结构:专任教师学历具有硕士学位的比例占40﹪。

其中本科占100﹪。

(二)职称结构: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所占比例为67﹪。

(三)年龄结构:年龄结构合理。

(四)骨干教师:该课程骨干教师为彭吁军、吴轲、杨飞。

(五)主讲教师:本教研室内的所有专任主讲教师全部符合岗位资格的要求。

(六)师资培训:近两年内该课程的老师陆续开始参加继续教育,彭吁军在云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七)双师型教师:主讲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33﹪。

2、教学团队建设四、实验室实践基地建设与产学研合作办学情况1、实验室实践基地建设为满足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的需要,学院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目前共建有两个实验室:陶艺与雕塑工作室、三维模型工作室。

拥有11间画室、1间书画工作室、3间计算机辅助设计室。

在建设好校内实验室的同时,学院不断扩大与社会的联系,正在省内外筹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河南太行山写生基地、婺源写生基地、浙江丽水画之家写生基地工业设计工作室:本工作室主要用于完成设计方案的构思、分析、讨论与设计表现等相关实验教学工作。

计算机辅助设计室:用于艺术设计各专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用于辅助完成设计方案,从设计构思到执行表现的相关实验教学工作。

可以完成标志与字体设计、版式编排、图形创意、CI设计、招贴设计、包装设计等课程教学的设计表现环节。

三维模型工作室:本工作室是培养工业设计专业学生造型制作能力与造型创意能力的主要工作平台,用于完成产品设计、模型制作、室内设计、建筑设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毕业设计、设计竞赛等的产品模型制作,用于验证前期的设计方案和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同时还服务于教师与学生的设计项目后期制作、学生的课外科技制作与兴趣制作。

陶艺与雕塑工作室:本工作室主要承担艺术专业的陶艺和装饰雕塑课程的实践教学与科研。

目前正在与广州大工业工业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基舜兴休闲制品有限公司、北京恺之汽车用品有限公司、北京东方百盛家具有限公司等单位联系建立校外教学实习实践基地(尚在联系中)。

2、加强产学研合作办学工作根据本专业的特殊性,校外定期参观设计院校交流与合作,并与相关企业建立实践基地的合作关系。

积极培养科研型的教师队伍,鼓励专业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方向。

充分发挥校企科研合作机制,通过课程的实践现场操作解决课程难题。

五、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研究与科研成果1、课程建设规划(一)课程建设规划(1)在深入了解工业设计要求和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将课程的结构进行优化,基础课程采取各专业方向一致,以培养艺术根基为主;(2)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并在选修课中体现专业方向的支持,利于学生专长发挥和选择;(3)减小必修课的比例,同时增大选修课的比例,尽最大可能在学分所限前提下,提高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实现兴趣选择和特长选择;(4)逐步增设更实用的专业方向选修课,分设产品造型设计、展示设计及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等。

(二)教学管理(1)教学档案资料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教案、实验、实践指导书、习题集、教学工作总结等教学档案齐全,保存完整。

a.工业设计教研室活动记录b.课程教学大纲c.课程授课计划d.课程考试大纲e.教案或多媒体课件f.课程作品g历年期末考试试卷(2)考试管理该课程是以闭卷考试的方式,通常安排在学期的期末,范围以教材为主。

试卷难易程度适中,命题基本符合要求,每份试卷都配有参考答案。

试卷分析材料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规范填写。

考核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其中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3)作业与辅导每一门课程每学期都有至少三次的平时作业,并且有教师的评语。

教师批改作业质量符合规定,非常认真,无差错。

按照课程设计,每门课都会安排2答疑课,以讨论的方式,根据学生或是教师的教学计划自行安排。

2、教学改革研究(1)教学改革有基本可行的教学改革规划和措施。

以学校和学院相关教学管理精神为依据,以实现我校转变为研究型大学为目标,结合专业的教学实际进行相应的教学管理,使得教学改革有效地进行并行使其应有的权益,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完善课程结构的广泛性和针对性,每年进行师生对课程意见的调查,并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相应的改革和调整。

其次,提高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教学素养,每个学期召开任课教师的教学研讨会。

再次,充分利用每年实习及采风机会,给学生实践训练经历。

第四,每个学生要求提前选定导师,指导专业方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