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师良秀》与《地狱变》
平安时代的有一位技艺高超且知名的绘师良秀。据说他的人物肖像逼真到能 夺去被画者的魂魄,或是他的仕女画能从画中感受到恨意,又或是他会若无 其事的素描尸体等等。有众多谣言流传,至於良秀本人,据称是像猿猴般丑 陋却又傲慢,但是这样的他,却有一位貌美而温柔的女儿。这女儿被堀川大 公看上,而被逼迫入宫当宫女,良秀对此有所不满,千方百计想把女儿赎回 来,但是这位大殿却只是一心压榨良秀的才能逼迫他作画,对他的要求却不 以为意。有一次,大殿命令良秀在屏风上绘画地狱的景象,良秀为了真实的 重现,坚持"一定要亲眼看到的事物才能画出来"。於是把弟子用锁鍊绑起来虐 待,如此疯狂的行径只是为了亲眼看到"地狱的景象",但是就算他做到这种接 近疯狂的地步,却只完成了8成。—因为有最后的一幅景象,他不论如何都画 不出来,於是良秀向大殿要求,希望能看到"一位贵族装扮的女子在车中被烈 火焚烧"的景象。大殿答应了他的要求,却同时浮出诡异的笑容,之后,良秀 被请到郊外的一处荒废屋子,却看到自己那温柔美丽的女儿被困在车内。一 声令下火燃起来,良秀的女儿便被活活烧死了,现场目睹此景的良秀,脸上 却不是惊恐、愤怒或悲伤的神情,而是以画师的身分,陶醉而严肃地观看著 这幅活生生的地狱情景,最后屏风终於如期完成。这次众人都为这幅画惊人 的画工和重现度折服。但是过没多久,良秀就上吊自尽了。
表现手法的不同 《地狱变》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以旁观者的角度叙述一个悲剧。采用 不可靠叙述者的方式,以此来达到反讽的效果。掘川大公的仆人就是担任这 个不可靠叙述者的身份,把掘川大公美化成一个“与民同乐”的圣人的形象, 而把良秀描绘成了一个倔强自傲,不明事理的疯子。比如说“将最宠爱的书 童为桥舍身奠基”,“于是少女赏赐得到了一件红色内衫”以及大公的仆人 一再信誓旦旦的强调“大公对画师女儿,并非别有用心。”每次为老殿下垂 涎少女找借口 如“因此大公分外宠爱良秀的闺女,是为了喜欢她爱护猴儿的 一片孝心,并不是世上所说的出于好色”之类云云, 增强了文章反讽的色彩。 而良秀的梦话“地狱里……我的闺女在地狱里等着我”表明良秀的女儿生活在 掘川府中却像生活在地狱中一样。这些都透露着掘川大公是个作威作福,压 迫百姓的统治者。然后良秀的女儿被烈火所舔舐,奔向被火焰吞噬的车子的 良秀突然停了下来。为了将地狱中贵妇的形象逼真的描绘出来,良秀抛弃的 人性,烈火吞噬他女儿生命的同时,也带走了他的人性。在他的生命中只剩 下了艺术,那一幅地狱变图。在地狱变图完成后,失去人性与艺术追求的良 秀便自杀了。这表现了对于艺术的追求与人性的冲突。
《地狱变》虽然是取材自《画师良秀》,但除 了良秀作为画师的身份,整篇文章的内容与主 旨已经与《画师良秀》完全不同,可以说是全 新的作品。如果说《画师良秀》是对艺术至上 的推崇;《地狱变》则是对压迫百姓统治者的 批判,和对艺术与人性之间不可调和冲突的矛 盾心态。但是,两者中有一点相同的是对于艺 术的追求,可以说是时代在改变,作者的心态 也迥然不同,但是日本人自古以来对追求艺术 的渴望是不变的。
画师良秀,出自《宇治拾遗物语》故事集, 15卷196篇,作者不详,成书于镰仓初期。
《地狱变》,《罗生门》芥川龙之介中短 篇小说集第十三篇。《地狱变》是芥川龙 之介先生根据画师良秀的故事创作的。 虽然两个故事的主角都叫良秀,但两部作 品的表现技法和主旨几乎是大相径庭的。
以前有一位名为良秀的佛像画师,他绘画多年却一 直未能掌握不动明王背后火焰的画法。有一日,他 的邻居家中着火,火势延烧到了他的家,於是良秀 便逃出到大街上,但是他并没有走远或呼救,而是 站在一边看著房子燃烧,屋内还有许多客人委托的 佛像绘画,他的妻子也还被困在屋中,但是他却丝 毫不动摇的看著,直到大火熄灭。众人看到火灾纷 纷聚集,议论纷纷,认为良秀疯了,良秀闻此,却 嘲笑道:“我领会了火焰的画法,这才真是大赚了! 要在画佛像这条道上为生,只要画好了佛,想要房 屋,那又何止千百间!你们这些人,因为没有像样 的本领,才这般怜惜被烧的东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看完了两部作品的大致内容,我们比较一 下两部作品的不同之处。
主角
画师 良秀 良秀
主旨
称赞了良秀作为一 个画家不顾一切追 求画技的艺术至上 主义 强权统治下百姓惨 遭压迫,艺术至上 与人性之间的矛盾
地狱变
良秀,掘川大公,良秀 的女儿,掘川大公的仆 人
表现手法的不同
《画师良秀》是说话文学,平铺直叙,有 明显的说示意图。比如“我领会了火焰的 画法,这才真是大赚了!要在画佛像这条 道上为生,只要画好了佛,想要房屋,那 又何止千百间!你们这些人,因为没有像 样的本领,才这般怜惜被烧的东西。”明 白无误的表现了作者对艺术至上的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