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代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期中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对周恩来总理的评价
学生姓名:尹欢欢
学号:01130061
所在院系: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所在年级:2011级
任课教师:侯馥中
完成日期:2011年6月
浅谈对周恩来总理的评价
内容摘要:一代伟人当他辞别人世时,能留给后人的精神遗产,除了他的丰功伟绩和光辉的革命理论,就是他的崇高品质和独特的人格精神。

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领袖,周恩来总理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周总理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奋斗了一生,他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实践中锻造出来的人格精神感召着后人。

周总理让后人缅怀的不仅是他优雅的风度、豁达的品格,还有他那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和艰苦朴素的优良中作风。

关键词:周恩来国家贡献优良品格人格精神
一、立大志,把个人理想和国家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
1、周恩来青少年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黑暗混乱的时期,中华民族正处在生死存的关头,少年周恩来深切地感到,广大同胞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有着强烈社会使命感和远大志向的周恩来,曾在作文《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中明确提出学习应以肩负“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为目的,开始把个人前途和国家民族命运联系起来了。

当校长问大家“读书为了什么”时,周恩来庄重地回答:“为了中华之崛起。


2、随着十月革命的影响日益深入,祖国酝酿着一场革命风暴的时候,1914年4月,他毅然弃学回国,投入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英勇坚决地战斗在反帝反封建第一线,并很快成为天津五四运动的卓越领导者,倡议并组织了天津青年革命团体“觉悟社”。

在他的领导下,“觉悟社”成了五四时期革命社团中组织最严密,斗争最坚强的一个典范,成为天津五四运动的领导核心。

3、为寻求根本改造中国的方法,周恩来又到欧洲,如饥似渴地研究马克思主义著作,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对欧洲社会进行深入的考察,用社会实践来检验他所接触到的各种主义。

经过近三年的艰苦探索,推求比较,慎思明辨,他终于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从此义无反顾,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为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而斗争的伟大事业中,直到生命最后一息。

二、为革命事业奋不顾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为了革命事业,周恩来长年为党工作在国民党统治的心脏,代表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长期的谈判斗争。

周恩来在南京的驻地周围,不到一百米的范围内,国民党设置了十多个特务据点,门对门,窗对窗地进行严密的监视,四处闪动着狼犬般凶恶的眼睛。

周恩来正是在这种险恶环境中,坚定沉着地同敌人进行着斗争,这需要何等坚强的毅力。

2、为共产主义奋斗,不仅在战争年代需要有忘我献身的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需要具有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勇于献身的精神。

1958年,黄河发生特大洪灾,洪水冲断了郑州黄河铁桥。

周恩来亲临现场,冒雨视察水情,指挥抗洪斗争。

1966年,河北邢台地区发生强烈地震。

大地还在颤动,周恩来已出现在灾区。

哪里有危险,哪里有险情,哪里发生意外重大事故,他就出现在哪里。

1955年四月,周恩来冒着生命危险,率团参加在印尼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

亚非会议前,国民党特务一手制造了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爆炸事件,周恩来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外交封锁,不顾个人的安危,按原计划率代表团毅然踏上飞往千岛之国的航程。

再次表现了他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出生入死,在所不辞的精神。

3、在日常工作中,周恩来勤奋刻苦、忘我工作的精神也是感人肺腑的。

为了改变中国贫困落后的面貌,为了宏伟的社会主义创奠基业,他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日理万机。

周恩来留下的二十多本工作日历记载着周恩来从1950年1月1日到1976年1月8日二十六年间每天办理的重要事项,其中不少天是连续工作,没有间断。

在周恩来的工作日历中,人们看不到一分一秒的虚度。

在那特殊的年代,周恩来正是用他那重病缠身之躯支撑着共和国大厦的。

三、面对建国后我国一穷二白、经济极度落后的状况,周总理大力支持我国的经济建设
1、周总理多次带领代表团到苏联谈判,为我国成功争取到了苏联援建的156项大型工业企业项目以及大量苏联的优秀技术人员。

他又是第一个提出“四个现代化”概念的人。

周恩来主张把经济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即使是在文革时,也同样这么坚持的。

要知道在十年动乱期间,
在“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一类反常鼓噪甚嚣尘上的特殊条件下,想要依旧把经济建设放在它应有的位置上,是需要大智大勇的,只有不问荣辱进退,又善于因势利导,才能做得到。

又由此可见,周恩来是顶住了多大的压力来坚持自己的主张。

不畏压力和困难,把自己的主张贯彻始终,这就是周恩来伟大品格的最好体现。

2、周总理还极其重视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他多次在重要会议上强调了科技的重要。

在当时那个不够重视科技和科学工作者的年代,周恩来的主张极大提高了科技和科技工作者的地位。

为了推动我国科技的发展,1956年,周恩来主持制定并组织落实了1956年到1967年的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经过科技界的共同努力,该规划圆满完成,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的许多重大科技问题。

使我国的科技事业迅速向前发展。

四、始终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甘当人民的公仆
1、周总理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自己看成人民的“总服务员”,反复强调“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要“永远做人民忠实的勤务员”。

他心系人民,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

只要是关系群众安危冷暖之事,他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

逢年过节,他总是关心在生产一线的工人能不能吃上一顿饺子。

2、1973年,他重返延安时,目睹群众生活仍然贫困的情景,禁不住潸然泪下,痛心地自责对不起老区人民。

1975年,大手术之后,他依然牵挂着远在千里之外的云南锡矿工人的健康。

他一生勤勤恳恳、呕心沥血、任劳任怨,即使在病重住院的生命最后期限,他还抱病操劳国事。

周总理真正做到了他所说的“应该像牛一样努力奋斗”,“为人民服务而死”。

“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人民群众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周总理最真挚的感情。

五、始终严以律己、廉洁奉公、无私奉献
周总理说:“对自己应该自勉自励,应该严一点,对人家应该宽一点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他经常告诫领导干部要过好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操守和优良作风。

他对自己的工作,总是进行反思,自觉开展自我批评、自我总结、自我
考察、自我完善,从不文过饰非。

他身居高位,但从不搞特殊化,凡要求党员和群众做到的,他首先自己做到。

他说:“精神生活方面,我们应该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

这样,我们的政治责任感就会加强,精神境界就会高尚.
六、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我们应该如何做
我们党正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深感肩负的使命神圣而光荣。

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把老一辈革命家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变成现实,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1、《周恩来选集》下卷第421页
2、《周恩来选集》下卷第274页
3、《周恩来总理卫士长回忆录》第33页
4、《胡锦涛为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报告》
5、《周恩来与他的世纪》韩素音
6、《中国近代史纲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