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卫生应急有关法律法规与政策[1]

卫生应急有关法律法规与政策[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 总则(9条)
• 预防与应急准备(9条) • 报告与信息发布(7条)2小时内
• 应急处理(19条)
• 法律责任(8条) • 附则 (2条) 共六章,五十四条
国际卫生条例(2005)
《国际卫生条例》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具
有损及人群健康可能性的事件,特别是可在国际社 会传播或构成严重和直接危害的事件。
卫生应急有关法律法规与政策
1
主要内容
承担的任务
面临的挑战
主要法律法规与政策
卫生应急重点工作
2
承担的任务
3
突发事件定义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
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 会安全事件
4
卫生应急是指为了预防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各类突发 公共事件引起的健康危害,所采取的一切 活动的总称。
47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 结构:总则、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的监测、预警与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 应和终止、善后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 保障、预案管理与更新和附则。 适用于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 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 康与生命安全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 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 故灾难或社会安全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 康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 监测与预警是应对突发事件工作的第一道 防线-11条
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建设 突发事件监测制度 突发事件预警制度
预警应该采取的措施
预警调整和解除
• 应急处置与救援,是应对突发事件工作的 核心环节-10条
工作原则:先避险、后抢险,先救人、再救物, 先救灾、再恢复 依法启动相应应急处置程序 采取单项或多项应急处置措施 及时、准确、统一发布有关信息
事故灾难严重
——事故总量大、伤亡总量大
近10年平均每年发生各类事故70万起左右, 死亡12万人左右,受伤70万人左右。 在各类事故中,道路交通事故平均每年死亡9 万多人,约占各类事故总死亡人数的80%;工 矿商贸企业事故平均每年死亡1.5万多人,约 占13%。
事故灾难严重 ——重特大事故多
平均每年发生110起。特别重大事故(30人以 上)中,煤矿事故起数最多;重大事故(10-
境外涉我突发事件增多。
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密度大、流动性强 开放大国,国境线长,国际交往频繁
医疗卫生资源相对有限
卫生应急体系的基础还比较薄弱
24

基层卫生应急管理架构不健全。

卫生应急管理协调机制和应急决策指挥系统不
完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实验室检测能力
不足。 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亟待提高。 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和快速调配保障能力不足。
29人)中,道路交通、煤矿事故平均各占36%。
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
群体性事件持续下降,社会治安总体稳定。
在一些地方,群死群伤的爆炸、投毒等恶性案件时
有发生,杀人、绑架等暴力犯罪不断(94万犯罪嫌
疑人)。 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
国内外极端势力制造的各种恐怖事件危及国家安宁。
地方预案
地方政府
省级人民政府总体预案、专项预 案、部门预案 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及其基层政权组织预案
企事业单 位预案
各企事业单位
46
国家总体应急预案
• 国务院,2006年1月8日发布 • 结构:总则、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应急保 障、监督管理、监督管理和附则 •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依法规范,加强管理 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依靠科技,提高素质
下述疾病的一例病例是不寻常或意 外的并且可能具有严重的公共卫生 影响,因此应当予以通报a,b: - 天花 - 由野毒株引起的脊髓灰质炎 - 新亚型病毒引起的人流感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
任何可能引起国际公共卫生关 注的事件,包括那些原因或起 源不明的事件以及不在左右两 框所列范围之内的事件或疾病, 应当使用本规则系统。
10
国民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1、不良饮食习惯
生吃、半生吃动物性食物
捕食野生动物
宰杀、食用病死畜禽
11
2、不良生活习惯 人与畜禽接触甚密 粪便直接排放或使用 饭前便后不洗手
随地吐痰、咳嗽不捂口鼻
12
3、不良就医行为
不及时就医
滥用抗生素
卫生法制观念淡漠
13
1988年,上海
暴发甲型肝炎,30多万人发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 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 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 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立法总体思路
1、把预防和应急准备放在优先位置
总 体 思 路
2、坚持有效控制危机和最小代价原则 3、对公民权利依法限制和保护相统一 4、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后恢复与重建,是应对突发事件工作的 最后一个阶段-5条
工作原则:先规划、后建设, 先重点、后一般, 先紧急、后长远, 先生活、后生产。
35
我国突发事件的分级
根据突发事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 分为四级: Ⅰ级(特别重大):规模极大,后果极其严重,影响超出 本省范围,需要动用全省力量甚至请求中央政府增援和协助 方可控制,应急处置工作由发生地省级政府统一领导和协调, 必要时由国务院统一领导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Ⅱ级(重大):规模大,后果重,发生在一个市以内或波 及两个市以上,需要动用省级有关部门力量方可控制。 Ⅲ级(较大):后果重,影响大,发生在一个县以内或波 及两个县以上,需要动用市级有关部门力量方可控制。 Ⅳ级(一般):影响局限在社区和基层范围内,可被县级 政府所控制。

事件是否不寻常或意外
事件的公共卫生影响是否严重 否
否 否

事件是否不寻常或意外

是否有国际传播的严重危险 否 是
是否有国际传播的严重危险


是否有国际旅行或贸易限制的严重风险?

如取得更多信息,进在此阶段不 予报告。行再评估。
根据《国际卫生条例》事件应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应对的紧急事态,预先
48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 结构:总则、医疗卫生救援的事件分级、医疗卫生救援
组织体系、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和终止、医疗卫生救 援的保障、医疗卫生救援的公众参与和附则。
适用于突发公共事件导致的人员伤亡、健康危害的医疗 卫生救援工作。
49
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预案体系
预案分类 专项预 案 公共卫生 医疗救援 自然灾害类 卫生应 急预案 体系 事故灾难类 预案名称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全国救灾防病预案》等4项 《卫生部核事故与放射事故应急预案》
编制的应对办法的方案,是工作方案的一种类型,
应急行动组织与工作的基本规范,应急计划的雏 形
• 编制应急预案的目的是预先规范、争取先机、高
效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同时,也为应急 训练提供基本依据
应急预案的特点
针对性:应急预案是针对各种紧急事态所编制的 全面性:应急预案是对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整体 筹划 规范性:应急预案是规定职能分工、调整工作关 系、统一行为和做法的文件
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总体预案
(1件)国务院办公厅组织实施(体系总纲、规范指导)
(25件)主管部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5件)自然灾害 (9件)事故灾难 (4件)公共卫生事件 (7件)社会安全事件
专项预案
部门预案
(80件)制定部门负责实施
(15件)自然灾害 (22件)事故灾难 (7件)公共卫生事件 (36件)社会安全事件
评估和通报可能购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决策文件
由国家监测系统发现的事件
涉及下述疾病的事件,应当无例外地使用本 规则系统,因为这些疾病已证明能够造成严 重的公共卫生影响并能在国际上迅速传播: -霍乱- 肺鼠疫- 黄热病- 病毒性出血热(埃 博拉热、拉萨热、马尔堡热) -- 西尼罗热 -引起国家或区域特别关 注的其他疾病, -例如登 革热、裂谷热和脑膜炎球菌病
附件1(1)
监测和应对的核心能力要求 (一)缔约国应该利用现有的国家机构和资源,满足本条 例规定的核心能力要求,包括以下方面: 1.监测、报告、通报、核实、应对和合作活动; 2.指定机场、港口和陆路口岸的活动。 (二)每个缔约国应该在本条例对本国生效后两年内评估 现有国家机构和资源满足本附件所述的最低要求的能力。根 据评估结果,缔约国应制定和实施行动计划,以确保根据第 五条第一款和第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在本国全部领土内使上 述核心能力到位,并发挥作用。 (三)缔约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应支持本附件所述的评估、 计划和实施过程。
单项预 传染病类 案
中毒事件类 恐怖事件类
《国家鼠疫控制应急预案》等10项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等3项 《卫生部处置核和辐射恐怖袭击事件医学应急 预案》等4项
17
鼠 疫
1981-2009年,全国共有9个省(自治区),155个县次发 生鼠疫疫情。其中,报告病例928人,死亡120人。
18
其他类突发事件卫生应急
自然灾害种类多、频度高、 分布广、损失大
年均死亡1万多人; 每年有3亿多人口受灾; 年均损失2000亿元; 年均倒塌房屋350多万间。
5
卫生应急管理是指卫生应急工作的计划、实 施与评价活动的总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