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1、《敌后战场的抗战》学案

21、《敌后战场的抗战》学案

齐河五中历史八年级上册学案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姓名
一、自学提纲班级
(一)平型关大捷。

1.概况:年9月,日军向平型关开进。

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师长率领下,将日军1000多人全部歼灭。

2.意义: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的神话。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毛泽东《论持久战》:(1)目的:为了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

(2)发表: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3)内容: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

(4)意义: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总方针。

2.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建立:到1940年,在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地区创建了有1亿多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 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发展:①作战方法:根据地军民展开,进行反“扫荡”,创造了、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等战法。

②政权建设:建立,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实行、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

(3)作用:根据地成为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3.作用:与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三)百团大战
1.背景: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2.目的:粉碎日军对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3.概况:年下半年,八路军在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向日军发动大规模的攻击。

史称“百团大战”。

4.目标:破袭日军,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5.意义:这次战役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和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四)知识点归纳
二、堂清检测
1.“时间:1937年;参战部队:八路军一一五师;战果:歼敌一千余人;历史地位: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首次重大胜利。

”符合这些条件的应该是()
A. 百团大战
B. 台儿庄战役
C. 平型关大捷
D. 平津会战
2.电视剧《亮剑》中八路军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军团长楚云飞联合作战只能出现在:()
A. 北伐战争中
B. 长征途中
C. 抗日战争中
D. 解放战争中
3.“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

”抗日战争期间,在“彭大将军”的指挥下,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 ()
A. 台儿庄战役
B. 平型关大捷
C. 百团大战
D. 渡江战役
4.抗战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实质是()
A.废除农村的地主上地所有制 B.抵制官僚资本的渗透
C.削弱和限制农村的封建剥削 D.削弱日伪的经济基础
5.阅读材料:
材料一: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军事上失利后,必然要考虑部队退却方向和找一个落脚地点的问题。

在这紧急关头,毛泽东以决断的语气说“目前敌强我弱的形势,需要我们退到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去。

这件事,我会向湖南省委报告的。


材料二: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每天都在关注局势发展,思考战略方针问题。

他深知这场战争的残酷性和长期性,日军兵力占优势,武器精良,国民党军队以170万之众都难以抵挡其大局进攻,而当时陕北红军总共不到8万人,改编后能上前线的只有3个师4.5万人。

在敌强我弱、统一战线又不巩固的形势下,这点力量如何在战场上发挥最大作用,有效打击敌人?如何积蓄力量,求得长期生存发展?如何坚持到最后,赢得胜利,将侵略者赶出中国?毛泽东冷静思考,反复琢磨,提出了创造抗日根据地的主张。

他说,我们的基本任务是:创造根据地;钳制和相机消灭敌人;配合友军作战;保存和扩大红军;争取民族革命战争领导权。

为此,红军的战略方针是独立的山地游击战,包括在有利条件下消灭敌人兵团和在平原开展游击战争。

(1)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革命根据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敌人有何不同,敌后抗日根据地创新了哪些战法?
(3)两段材料共同反映了毛泽东的哪一优秀品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