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转接P9-6
(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
(见图册P22-23的《世界气候类型图》和课本P34)
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分布区域典型地区热
带
热带雨
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赤道及附近亚马孙河流域
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有明
显的干、湿两季
热带雨林南、北
两侧
非洲草原
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但分
旱、雨两季
亚洲东南部、南
部
印度半岛、中南
半岛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降水稀少
南、北回归线附
近的大陆中部与
西部
非洲撒哈拉沙漠
亚
热
带
亚热带季风
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低温少雨
南北纬30°~40°
大陆东岸
中国秦岭—淮河
以南地区(含浙
江)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南北纬30°~40°
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的欧
洲国家(意大利)
温带
要求同学们必须熟悉《世界气候类型图》,熟悉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学会辨别该图对应什么气候类型;同时通过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能知道该气候类型的特点。
(4)气候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十分密切。
①气候影响到地区之间的旅游,如:英国人在夏季去地中海旅游。
②气候也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如:海南省是热带季风气候,种植热带作物椰子、香蕉、荔枝、杧果和菠萝;以色列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主要种节水、抗碱的枣椰树;湄公河流域是热带季风气候,适合种植水稻。
③气候还影响到房屋建筑,如:湄公河流域和我国云南傣族地区是热带季风气候,所以建高脚屋,房屋斜顶;格陵兰岛在北极圈内,是寒带气候,房屋的墙很厚,窗户小,双层玻璃,房屋斜顶或尖顶,利于排雪。
10 — 1) 10 — 2) 10 — 3)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10 — 4) 10 — 5)
) \s\do5(10 —
6))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④从动植物上看气候:叶小而厚,或只有尖刺,应该是热带沙漠气候或者当地干燥少雨;植被茂盛、高大、郁郁葱葱,则说明当地可能高温多雨;长颈鹿、斑马出现在热带草原气候地区。
3.众多的河湖。
(要熟悉课本P37图2-26《世界主要的河流》和图册P24地图)
(1)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湖泊被誉为大地的明珠。
河流流向所在大洲
尼罗河自南向北非洲(世界第一长河)
多瑙河自西向东欧洲(流经的国家最多)
刚果河自东北向西南非洲(水能资源最丰富)
亚马孙河自西向东南美洲(流量最大,面积最广)
黄河自西向东亚洲(世界上含沙量最大,形状呈“几”字形)
长江自西向东亚洲(形状呈“之”字形)
京杭大运河——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湖泊世界之最
(2)亚洲河流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见课本P38图2-27《亚洲主要的河流与湖泊》)
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形特点决定了亚洲的河流多发源于亚洲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4.世界各地在地形、气候等方面的地区差异,共同构成了多种多样的自然景观。
不同的地形和不同的气候→(生长)不同的植物→(养育)不同的动物→(构成)不同的自然景观。
北极冰原带:冰雪覆盖,北极熊南极地区:企鹅内蒙古高原:蓝天白云下面马儿跑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蟒蛇非洲热带草原带:稀树高草,斑马、狮子、野象和长颈鹿
亚寒带针叶林带:松、云杉,狐热带沙漠气候区:单峰驼
造成陆地自然带景观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气候
陆地自然带景观最明显的标志:植物
三、人文条件(社会环境、社会条件)
1.人口。
世界人口总数突破70亿。
人口密度(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人口数量/平方千米。
精读课本P42图2-37《世界人口的分布》,可以看出:
(1)人口稠密地区:亚洲东部与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南部等地区。
(大多处于中、
低纬度地区,地势平坦,气候适宜,所以人口密度大)
(2)人口稀疏地区:青藏高原地区、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非洲北部、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大洋洲的中西部地区。
(基本属于高海拔、极地、沙漠、热带雨林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宜人类生存)
3.语言与宗教。
(见课本P45图2-40《世界语言的分布》)
续表
四、从地球仪上看世界(要理解与记忆以下内容) 1.经线和纬线。
特别注意:纬度36度,经度117度的地点共有4个。
3.中国的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