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临床检验基础_网织红细胞计数
临床检验基础_网织红细胞计数
(四型) 外周血 哪型多?
花冠型
丝球型
网型
破网型 HeiLmyer分型
点粒型
(二)染色原理 网织红细胞内RNA的磷酸基 (带负电荷)能与 灿烂甲酚蓝、新 亚甲蓝等碱性染料的有色反应基团 (带正电荷) 结合,形成核酸与碱 性染料复合物的多聚体,凝成颗粒, 其颗粒又联缀成线,而构成浅蓝或 深蓝的网织状结构。
网织红细胞 (reticulocyte)计数
界于晚幼红细胞和成 熟红细胞之间的过渡 阶段细胞。因其胞质 中残存的核糖核酸经 碱性染料活体染色后, 呈现点状或线网状结 构,故名网织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的形态特点和 分型
Ret通常较成熟红细胞稍大,直径8.0~9.5 微米。
HeiLmyer分型
(五型) NCCLS和ICSH分型
小结
本章节我们学习了网织红细胞计数,我 们要知道网织红是哪个阶段的红细胞, 它的升高表示什么,它的减低又代表什 么,熟练掌握有二、填空 依据ICSH的定义,网织红细胞分()()() ()型。 三、是非题 1、网织红细胞是幼稚红细胞。 2、再生障碍性贫血网织红细胞降低。 3、溶血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增多。 4、网织红细胞是反映骨髓造血状态的指标。
3、临床意义
(2)评价疗效 网织红细胞反应:IDA或巨幼细胞贫血 分别给予铁剂、维生素B12或叶酸治疗 3-5d后,网织红细胞计数值开始上升, 7-10d达到最高(10%左右);两周以后 逐渐降至正常水平,红细胞、血红蛋白 开始升高。 骨髓移植、EPO治疗后:若骨髓开始恢 复造血功能,网织红细胞计数值上升。
2、参考值
• 成人:0.005~0.015(0.5%~ 1.5%)
• 新生儿:0.03~0.06 • 绝对值:(24~84) ×109/L
3、临床意义
(1)评价骨髓增生能力,判断贫血类型 再障时,明显降低。绝对值低于15×109/L可 做为急性再障的辅助诊断指标。 失血、多数溶血性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可明 显高于正常。 营养不良性贫血在治疗前网织红细胞可保持 正常、轻度升高或降低。
第一章 网织红细胞计数 (reticulocyte,Ret)
检验教研室
教 学 目 标
1、掌握网织红细胞计数方法、原理 2、掌握网织红细胞计数参考值、临 床意义
主 要 内 容
1、网织红细胞计数原理、参
考值 2、RET计数临床意义 3、质量控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网织红细胞计数概念、临床意义 难点: 1、显微镜下特点 2、临床意义
四、选择题 1、成人网织红细胞的相对参考值: A 0.5%~1.5% B 0.5%~1.0% C 0.5%~2.5% D 0.1%~1.5% 五、简述网织红细胞的临床意义。
1、计数方法
(1)手工方法: 米勒(Miller)窥盘法
该方法可明显提高计数的准确性和 准确性.
A
1
3
B
将Miller窥盘放在显 微镜目镜中,通过窥盘 中大小方格间的9比1 比例关系计算RBC数和 网织RBC。
(2)流式细胞仪法:
抗凝全血噻唑橙染色,用流式细胞仪分析 样本中10000个细胞,报告网织红细胞%和 平均荧光强度。 荧光强度越强,细胞越幼稚。 流式细胞仪分析简便,结果精确、灵敏, 消除了取样带来的误差。
3、临床意义
(3)放、化疗监测 机体接受放、化疗后,如出现骨髓抑制, 早期HFR和MFR降低,然后才检测到网织 红细胞的降低。而停止放、化疗,骨髓功 能恢复后,又见上述指标依次上升。
网织红生成指数 • (Reticulocyte production index,RPI) • 病人网织红细胞/d * 病人PCV/正常人 PCV(男0.45,女0.40) • 意义: • >3提示溶血性贫血或急性失血性贫血; • <1提示为骨髓增生低下或红细胞系成熟 障碍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