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有感_读后感_模板读《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有感一、有想法就要行动—购书向作者学习我从2013年就开始用印象笔记了,但中途断断续续地换过其它的云笔记,现在还在同步用印象笔记和为知笔记。
有一天突然发现有一本李参老师的书《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于是毫不犹豫地下单了,很幸运还买到了签名版。
一直就是李参老师的铁粉,跟着她分享的博客文章等学习,学习中大多数是跟着做,难免会有一些know-how的东西需要去探究,于是这本书算是很系统地给我答疑的指导手册。
二、打造自己的个人成长系统2.1《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简介正如邹鑫老师在本书的序言中所说的,这本书不是告诉大家印象笔记怎么用,而是怎样让印象笔记为我所用,满足知识工作者的不同需求;不是讲解的标准用法,而是私人多年使用后的体验和绝招呈现;不仅是知识管理的工具书,更重要的是对个人成长系统,自我提升领域的神器。
本书按照顺序分为六个章节,分别是:建立思维的秩序建立信息的秩序建立个人知识体系建立个人信息库建立个人任务管理系统记录你的人生轨迹。
2.2 打造个人系统的必要性其实整个章节看下来,作者就是在递进地介绍如何打造个人成长系统。
系统是一组相互连接的事物,在一定时间内,以特定的行为模式相互影响,例如人、细胞、分子等。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有系统来维持或保证自己围绕自己的目标稳定地运行,包括时间管理,任务管理,知识管理等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在你成长的过程中相互影响,管理不好时间,自己制定的目标或分解后的任务就不可能完成,缺乏相应的知识或获取知识的效率低就会影响你达成目标的效率。
所以我们要设法去打造自己的系统,用系统来保证自己目标可达成。
高地清风老师给这本书的推荐语:有效的改变不能靠意志力,而是要靠容器。
容器就是当你身处其中,不花力气就能自动改变的神器。
这里的容器就是系统的概念。
邹鑫老师在《小强升职记》中也提到”优秀的人有优秀的系统,普通的人有普通的系统,失败的人没有系统!所以打造自己的个人成长系统很重要。
2.3 怎样打造个人成长系统2.3.1 改变你的思维模式要打造系统首先要改变自己的传统思维,也就是第一章作者强调的建立思维的秩序,有好多时候我认为脑子是用来记忆的,直到接触了GTD后才改变了这种认识,脑子是用来思考,创造灵感以及决策的。
那么既然脑子不不来记忆总得找个地方或工具来安放我们的”缓冲”啊。
正如第二章作者论述的建立信息的秩序,先把信息分类,不同类别的信息处理的方法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是需要你花时间去记录去整理。
2.3.2 找到自己的关注点,搭建知识体系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明显是过载的,我们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要聚焦,找到你的关注点,将这些关注点进行结构化。
也就是像第四章作者说的,建立你的知识体系。
没有框架的,没有分层的,没有结构化的知识,用起来特别不爽或你想用的时候根本找不到。
结构化就是把你的知识体系中的各个分支都连接起来,只要等你用的时候便于查找即可。
各个分支都是由不同的信息组成,所以你最好把自己的信息建立成库统一存放,避免散落多处到用的时候找不到。
而什么工具能满足这样的需求呢,网络云笔记基本都能满足,只是关注点不同,作者推荐的印象笔记的优势是标签功能,标签的优势是和你信息的分类互补,相互交叉将你所有的信息编织成网状,结果就是提高你查找信息的效率。
2.3.3缺乏任务管理系统前面都是空谈我们每天的工作是要利用积累的知识解决问题,或者再具体一点就是完成一项有一项的任务,每个人的角色不同目标不同,任务也就不同。
按照时间间隔来划分,有年度目标或任务,月度目标或任务,周度目标或任务,可见对于一个人来说面临的任务就像收集的信息一样多,如何管理自己的任务也需要系统来保证,正如第五章作者讲的建立自己的任务管理系统。
2.3.4 好习惯是系统稳定运作的必要条件到此为止你的个人成长系统已经建立起来了,从知识管理,时间管理到任务管理。
但怎样让系统发挥更大的作用,还需要一项重要的习惯,那就是第六章作者讲的记录。
记录是打造自己个人系统或大数据系统的必要条件。
正如凯文凯利在《必然》一书中讲的当生活被附上索引并完全储存在”生活记录”中时,你就能像使用谷歌那样搜索你的生活。
我们的生物记忆力十分不稳定,因此任何补偿都有巨大作用。
可见有了系统保证,有了记录的习惯,在我们自己的系统中,将生活转换成数字化记录不成问题,但是读取有意义的数据需要更好的工具—印象笔记。
三、读完本书后我的行动聚焦关注的领域,收集有用的信息;完善自己的个人知识体系,增加标准化模板笔记本;优化自己的标签,如给晨间日记添加当月当天的标签;记录,不限于文字的记录,可以录音,拍照等;整理加工信息,让信息为我所用变成知识和技能。
读白杨有感300字篇一:读《白杨》有感今天,我们学习了《白杨》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大戈壁的白杨的高大挺秀热情歌诵了边疆建设者们服从祖国需要。
扎根边疆。
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读完全文,我想到了不畏艰险的解放军战士们。
亲爱的同学们,512地震现在虽然已离我们远去,可我们依然忘不了那感人的一幕幕。
在地震的那一刹那,几十万人在几秒钟的时间内被埋在了废墟之下,人们的生命财产遭到了威胁。
在这个紧要关头,解放军战士们挺身而出,组成了一支支救援队伍。
立即开始了夜以继日的救援。
火车不通了,改汽车!汽车不通了,自己走!走的路也被巨石挡住了,就踩边缘的碎石!这样随时都有可能一脚踩空而坠落深谷。
空军也开始运送粮食。
水等生活必需品,没有落机点,只好采用空投,并派一些领导人员跳伞下去,每一刻都有生命危险他们可都是要先写遗书再跳伞的。
解放军叔叔大大减少了死亡悲剧的发生,他们是这次地震救援的大功臣。
其实他们不正像白杨树一样吗?正直。
执着。
勇敢,解放军叔叔,是人们心中永远的神话!篇二:读《白杨》有感今天,我们认真的学习了《白杨》这篇课文,白杨顽强的精神,着实让我佩服。
《白杨》一课主要讲:”我们”坐火车时透过窗户看见一排排高大挺秀的白杨树。
”爸爸”借大戈壁的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们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合上书本,那高大挺秀的白杨树便浮现在我的脑海,它们不畏风沙,不畏严寒,不畏狂风暴雨依然站立在路的两旁。
由此我想到:我们身边不是也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吗?军人就是其中的代表。
解放军叔叔不论是炎热的夏季还是数九寒冬,他们每天都刻苦训练,他们的手冻坏了,他们的腿受伤了,他们没有怨言。
深更半夜接到紧急任务,他们顾不上疲倦,义无反顾的冲向前。
有洪灾地震他们不退缩,冲在最前面的总是他们。
他们有的累倒在工作岗位,有的积劳成疾,有的放弃高薪,有的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有的……解放军叔叔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他们忘我的工作作风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们为了他人的幸福,为了祖国的安定付出了那么多。
在生活中我们要像白杨和军人一样,刻苦学习,遇到困难迎难而上。
篇三:读《白杨》有感我们前几天刚学了《白杨》这篇课文,学完后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作者一家乘车到新疆,途中他们看到戈壁滩上生长着许多白杨树,两个孩子因为白杨树争辩起来,最后是哥哥的一句:”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引起了爸爸的注意。
爸爸告诉他们,哪里需要白杨树,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害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想让他的孩子们学习白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也希望他们能适应各种环境,更希望他们能建设边疆,守卫边疆。
我们所熟悉的雷锋叔叔也是这样的人,他一生都默默无闻地为社会做好事。
还有那些在西藏修铁路的人们,他们在条件那么差的地方夜以继日的工作,经过他们的努力,终于建成了一条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铁路。
他们都像白杨树一样,不怕艰难,尽职尽责的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他们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我爱白杨树,更爱那些具有白杨树精神的人。
篇四:读白杨有感今天我们学了一篇《白杨》的课文,让我深受感动,文中写的是一一位父亲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扎根边疆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沿着铁路的一行高达挺秀的白杨树。
我最欣赏文中一位父亲说的话:”白杨树从来都这么直。
那需要它,它就在哪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由此我想到了我自己,我没有白杨那么坚强,老是知难而退。
我学拉丁舞,刚开始觉得挺好玩,最后越学越烦,到了第三年,我变得拖拖拉拉,该学拉丁舞的时候,不是找这理由,就是找那理由,我也因学拉丁舞挨了几次打。
最后我终于苦心婆心的把我妈妈说服了——我不学拉丁舞了!自从我不学拉丁舞,我慢慢的变胖了,身材也不如以前了,压腿也压不下去了。
唉!我以后也要像一个想白杨一样做一个坚强不屈,知难而进的人。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到彩虹!篇五:读《白杨》有感戈壁滩上的一棵棵白杨树,高大挺秀,不屈不饶,夜以继日地守护着祖国的边疆。
望着这些白杨树,总会想起祖国边疆建设者。
建国六十来,千千万万的边疆建设者夜以继日地保卫着祖国的边疆。
他们为祖国发展取得举世公认的的成就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们服从祖国,服从人民、服从中国共产党;他们不管在多么恶劣的的自然环境里,不管在多么艰苦的生活条件中中,总是坚强的工作,顽强的奋斗。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是千万个祖国建设者的高尚品质。
他们在国旗下表现出的是献身精神,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气节,以及崇高的共产主义胸怀。
哪儿需要他们,哪儿就会闪现他们无私奉献的身影。
他们不逃避,不妥协,直至奉献出全部的青春内和热血。
边疆建设者们用鲜血谱写了新中国的乐章!边疆建设者们用青春换取了新中国的辉煌!边疆建设者们,你们最棒!篇六:读《白杨》有感今天,我们学习了《白杨》这篇文章。
文章是用得借物喻人的手法来写的。
这篇文章虽然很短,但是能让我深深地感受到白杨树的坚强。
课文讲了文中的爸爸把子女们接到新疆去念书。
在旅途中,爸爸借白杨书来教育孩子们应该像白杨树那样让他们建设边疆,扎根边疆。
文中有许多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如:爸爸只是在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内心。
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理解。
突然他的嘴角有付出了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旁,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学习了这篇文章那白杨树的坚强,无私奉献的品质深深打动了我的心,一直激励着我也应该做一个像白杨树这样的人。
通过读这篇文章我还知道了白杨树高挺秀、易种植、适应性强这三个特点。
从中也表现出了白杨树的坚强风格。
我以后遇到困难时,一定要想白杨树一样做一个坚强、无私奉献、不软弱也不动摇的人。
篇七:读《白杨》有感张紫薇《白杨》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爸爸和女儿还有儿子一起坐在火车上赞叹白杨树。
这篇课文中有许多地方有很深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