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对外投资的首选区位是俄罗斯,1997年,华为在“亚欧分界线”的乌拉尔山西德军事重镇乌法市与当地企业建立了贝托——华为合资公司,由俄罗斯贝托康采恩,俄罗斯电信公司和华为三家合资。
同年,华为在巴西投入了3000多万美元建立了合资公司。
1999年,华为在印度班加罗尔设立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分别于2001和2003年获得了CMM4和CMM5级认证。
2003年,华为与埃塞俄比亚电信公司签署了金额超过2000万美元的交换品合同。
在亚洲,华为利用当地华裔在电信运营上占据优势,积极开拓亚洲市场。
随着华为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的上升,华为尝试进入欧美市场,2001年开始,以10G,SDH光网络产品进入德国为起点,通过与当地知名代理商合作成功,进入法国,西班牙,英国等发达地区。
华为与北美电力公司合资的方式,扩大在美国数据,宽带接入等市场的影响力,进入美国市场,标志着华为真正的进入了国际市场。
二、举例分析(一)直接投资1)华为在俄罗斯的投资1、背景分析(1)俄罗斯投资环境1995年,俄罗斯市场电话普及率低,电信行业进入门槛低,同时也是许多大公司忽略的地方。
俄罗斯市场中国初期发展的电信市场有相似之处,使得华为在中国市场积累的丰富经验有了用武之地。
1996年以后的几年,俄罗斯宏观经济遭遇了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高达47.7%。
总统普京从各方面开始整顿经济。
一些国际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因为看不到短期收益而退出来俄罗斯市场。
(2)国内投资环境1995年,中国传统电信市场面临饱和,大规模的电信基础设施建设接近尾声。
同时,中国通信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剧变,国国际市场的竞争空前激烈。
一方面,国际市场萎缩直接威胁中国企业国际市场的拓展,另一方面,国际通信设备巨头在国外出现需求紧缩的情况下加大了在中国市场上的攻势,给华为等国内企业造成了很大的竞争压力。
当时,世界上所有的通信巨头都活跃在中国市场,而且还垄断着中国市场。
华为的国际化成了“逼上梁山”的选择。
华为凭借低价优势进入俄罗斯这样大的发展中国家,既避免发达国家的准入门槛限制,而且海外大的电信公司难以在发展中国家与华为在价格上竞争。
2、企业背景(1)企业家的战略眼光早在创业初期,华为董事长任正非就宣称:未来世界电信市场,三分天下,华为有其一。
有了这个全球性的宏大目标,华为必然要向全球市场拓展,必然要国际化。
企业家的眼光和境界将决定企业能够走多远。
今天,我们不得不佩服任正飞作为企业领袖的前瞻性和战略眼光。
(2)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华为的国际化是以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为前提的,华为以自主研发的设备抢占国赚取核心技术所带来的最大利润,而不是购买其他厂家的核心设备进行简单的组装后再出口。
在与众多国籍巨头结成广泛合作时,华为因其技术的先进性,摆脱了对国际巨头技术依赖,在这种情况下,华为与之缔结的合作才是真正平等的双向的,才是真正的优势互补。
核心技术是华为国际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因素。
(3)国内市场是华为牢固的根基在华为国际化之前,华为已经在国内市场上站稳脚跟,华为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
1995年,销售额达15亿人民币,主要来自中国农村市场。
1998年,华为推出无线GSM解决方案,将市场拓展到中国主要城市。
华为的国际化战略较好地均衡了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以国内市场的稳固发展来支持国际市场发展,以国际市场的发展来促进国内市场的增长,从而实现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均衡增长。
3、投资过程1997年4月,华为在莫斯科建立了合资公司贝托一华为(由俄罗斯贝托康采恩、俄罗斯电信公司和华为三家公司合资成立),以本地化模式开拓市场。
但是,由于卢布持续大幅贬值,许多跨国公司看不到短期收益对俄罗斯失去了耐心,先后从俄罗斯市场撤走,而华为一直坚持了下去。
在俄罗斯市场前景十分不明朗的情况下,华为对俄罗斯持续加大投入。
最终,华为抓住了俄罗斯电信市场新一轮的采购机会。
2001年,华为在俄罗斯市场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
2003年在独联体国家的销售额超过3亿美元,位居独联市场国际大型设备供应商。
经过8年的蛰伏,从初期的仅仅12美元销售额起步,华为最终称为俄罗斯市场的主导电信品牌。
4、投资结果分析(1)开始四年一无所获在俄罗斯投资的头四年,华为几乎一单皆无。
1996年,华为在当地的知名度几乎为零,几乎在每个客户那里都碰了钉子。
起初华为派往过外的年轻员工经验不足,需要花大部分时间适应国外生活和工作环境。
加之部分国内企业将质量不过关的产品销往俄罗斯,俄罗斯人对中国产品信心丧失。
华为面临的是难题不仅仅是向对华为一无所知的俄罗斯客户推销华为的技术,更是推销中国制造,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
这无疑为华为在俄罗斯市场的拓展加了难度。
随后的1997年,俄罗斯经济陷入谷底,卢布大幅贬值,西门子、阿尔卡nec等公司纷纷从俄罗斯撤资,俄电信市场投资也几乎停滞。
总的来看华为在俄罗斯投资初期的失败,一方面和其国际投资经验不足有关,另一方面和俄罗斯经济和金融条件较恶劣的区位因素有关。
(2)坚持带来的胜利2000年,华为斩获乌拉尔电信交换机和莫斯科MTS移动网络两大项目,拉开了俄罗斯市场规模销售的步伐。
2002年,华为与俄罗斯国家电信部门签署上千万美元的GPS设备供应合同。
2002年底,华为又取得了3797公里的超长距离320G的从莫斯科到新西伯利亚国家光传输干线(DWDM系统)的订单。
2003年,华为在独联体国家的销售额一举超过3亿美元。
现在华为已经成为在俄罗斯投资最大的中国公司每年数亿美元的销售额也曾使俄罗斯地区连续多年位居华为海外地区收入之冠。
在俄罗斯宽带市场,华为已经取得超过50%的市场分额。
而在GSM、CDMA450和光传输领域,华为更是后来居上,势头很好。
华为后期在俄罗斯国际投资的成功,与俄罗斯经济和金融状况好转,同时充分利用了俄罗斯的市场国模大增长速度快、科研力量强等区位优势有着密切关系。
2)华为在英国的国际的投资1、投资背景(1)欧美投资环境2001年,在20世纪90年代中一路高歌猛进的欧美IT企业,大多数陷入十年高速增长以来的首次业绩衰退,20世纪90年代的明星公司北电网络更是首先巨亏,欧美市场运营们纷纷收缩开支,设备商们开始感受到来自外部市场的寒意的同时,也首次感受到了来自内部的成本压力。
这让嗅觉灵敏的华为,闻到一丝市场先机。
(2)国内投资环境在2001年,WTO——全球最大的贸易组织正式接纳中国为会员,随着中国即将加入WTO,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的进程将加快,也将面临来自发达国家更大的挑战。
然而同时,国内已经面临着竞争加剧的现状,随着国内大量电信企业以远高于市场规模增长的速度出现,国内电信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电信业的竞争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在进一步加剧,人们在街头巷尾就可以感到竞争的火药味,各种各样打折的电话卡随处可见、多种多样的优惠广告铺天盖地,竞相降价的风暴一浪高过一浪。
在价格竞争中,各电信商都面临着利润降低的市场状况。
2.企业背景其实早在2000年的时候,华为在海外市场的销售额已达1亿美元,2001年1季度时出口大于内销,且出口保持着同比357%的猛烈涨势,2001年上半年,华为在独联体和亚太地区有了规模性的突破,华为在华人聚集的东南亚国家连续取得较大的订单,获取了较多的海外投资经验。
华为利用欧美市场经济低迷带来的机会,利用自身的成本优势,从2001年后提高了海外业务进攻的姿态。
除此之外,华为认为,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一个企业需要有全球性的战略眼光才能发愤图强,一个公司需要建立全球性的商业生态系统才能生生不息。
所以,华为选择在这样一个世纪交替的历史时刻,主动买出融合世界主流的一步,做出进入欧美高端市场的决定。
3、投资过程2001年,华为在英国建立分公司时,仅仅在伦敦北部设立了一个小办公室,且前4年非常的艰苦,要克服商业经营中涉及到的中、英两国的差异。
2004年3月20日,华为在英国北部东南部的贝辛斯托克设立欧洲地区总部设立新的技术研发中心,宣布以英国为基地开拓欧洲市场。
这里聚集着一大批全球规模最大的电信公司,此举标志着华为海外拓展的重点逐渐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转向华为梦寐以求的欧美主流高端市场。
华为在英国市场实现突破的里程碑事件则为2005年·1成功通过英国电信(BT)的严格认证,成功进入英国电信价值百亿英镑的21世纪网络改造和建设大单“优先供应商短名单”,这也成为华为首次突破欧美主流市场的标志性事件。
对华为来说,获得BT这个项目的意义并不在于项目本身有多大,而在于公司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契机。
从此,华为具备了服务于国际大客户的能力,开始在欧洲站稳脚跟,这段经历在华为的国际化进程中有着重要意义。
能否抓住3G的机会,关系着华为能否可以真正晋升国际一流厂商。
2006年,为了抓住进入3G之门的钥匙,华为选择在3G运营领域具有绝对优势的全球顶级的移动运营商沃达丰为合作伙伴。
为此,华为竟然放弃了以往一贯打造自己品牌的选择,而甘愿为沃达丰代工,充当制作商。
对于沃达丰来说,引入华为这个强有力的合作者,使得价格上比其他老牌厂商便宜得多。
而对于华为而言,拿下了沃达丰的这批订单,标志着亚洲手机制造商成功进军国际高端市场,有助于华为在移动通信领域进行全球扩张。
2009年2月9日,华为与沃达丰进一步签订了加深双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协议,根据协议,华为将在未来五年内为加纳电信(沃达丰新近持股70%)部署无线网络;参与沃达丰西班牙、希腊、匈牙利及罗马尼亚无线网络及其他子网核心网及骨干网建设;并且与沃达丰携手LTE(第四代网络技术)开发研究。
4、投资结果及分析以英国为依托,华为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销售收入实现质的突破。
2011年华为的全年财报显示,华为实现营业收入2039亿元人民币,其中海外市场营业收入占得68%,欧洲在其总收入中占比接近12%,而且仍在快速增长。
这可以说是华为自身竞争优势和英国区位优势良好互补的一个结果。
华为十分重视通过在开发英国市场,提高其科研。
技术和管理能力。
在英国设立了研究中心。
参与了许多研究项目。
进入英国后,华为充分发挥自己本身良好的硬件条件和成本优势,利用英国同行的研发、技术和管理区位优势,借鉴吸收国际同行的经验,创造性地制定了适合本公司发展的战略策略,在产品研发、客户服务等关键环节突出自主创新能力,逐步缩小与先进同行的差距。
这最终导致了华为投资英国的成功。
3、华为国际投资总结华为在2011年被《中国企业家》杂志评选为“2011中国企业国际化指数即中国企业国际化50强”第一名。
华为国际化的成功有其偶然性,亦有其必然性。
首先,华为国际投资的成功因素是多样的,其中为人熟知的有企业文化、研发策略、管理模式、企业战略等。
但我们认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在于华为国际公司投资路径的区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