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富有激情的老师赞科夫有激情的老师是什么样的?赞科夫说:“在给学生上课的过程中,教师的全神贯注是很重要的,教师身上产生的那种高涨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精神交流。
”所以,当教师站在课堂上的时候,应该是满怀激情的,用教师的感情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点燃学生心中的学习欲望。
赞科夫新的激情教学法,就是老师声情并茂读课文,学生静听感受,之后,提出问题,大家一起来讨论。
读赞科夫的《和教师谈话》“我相信,一年级学生能够弄懂一些简单的因果依赖性。
可是,为什么在一年级就要研究这类复杂的问题呢?等孩子稍微长大一点,并且在掌握读、写、算的技巧方面有了较大进步以后,再教给这些不是更好吗?到那时候,也正好腾出时间来研究自然界。
,大家知道,为了训练技巧,常常损害了儿童对自然界的认识。
我这样说,并不是因为我对掌握技巧抱着轻视的态度。
正好相反,使儿童广泛地认识认识自然界,而且不仅是自然界,还包括一般地认识周围世界,归根结底将有益于掌握技巧。
因为学生对周围世界有了多方面深刻的认识,能过形成他们的鲜明的良好的学习态度。
如果把对周围世界的人是压缩成学生吃不饱的‘口粮学生’,那么这正是学生对学习、对学校丧失兴趣的原因之一。
这一点并不是学生的过错。
学生年龄虽小,可是他们是多么渴望对近旁的、自己周围的,还有远处的事物多知道些啊!而我们迫使他们几乎天天跟词句和数字打交道。
这种片面性和令人厌恶的单调性,自然会打消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二儿童的内在的求知欲起着多么重大的作用,对你们各位当教师的人,是用不着加以论证的恶”可以看出,赞科夫认为教学的激发和推动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教学的激情,以及对教学的整体把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和一般发展水平。
因此,赞科夫及其关注教师的问题,并在实验过程中展开了一场关于新教学体系的讨论,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形成了独特的教师观。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需要激情赞科夫认为,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既体现在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运用上,也体现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他们理解理论标准以及集体主义的性格特征。
所有这些方面,学生有许多共同点,同时每一个学生身上又有不少特殊性。
即便是作为某一个体的学生,他的行为、举止、内心感受,又会随着具体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这些情况可能比教师预先估计的复杂的多,不仅在一节课上,甚至在一节课的某一段上都会发生各种变化。
这些决定了教会劳动的复杂性。
教师劳动复杂性的特点要求教师投入十足的激情,要善于觉察教学过程中环境发生的独特而细微的变化,并灵活地采取与之相应的行动。
教师对学生的激情投入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
赞科夫认为“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恐怕没有比只一点更重要的事了。
”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
只有教师对自己的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才会对学生抱着一种完全正确看法,看到学生的外部不良表现下隐藏着的良好品质,在教学中才能有区别的加以对待,促进每个学生的一般发展。
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注意、思维的特点及其他心理特点,而且教师要下功夫发展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给他的爱好找到出路,并予以正确指导。
同时,教师还应该利用班级集体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培养学生对生活、科学、各个领域艺术的兴趣。
集体的生活应该是跟儿童的精神需要,愿望和志趣有机地联系起来的。
在集体的基础上来实施个别对待,才能真正获得巨大的力量。
教师要热爱学生。
教育书刊和一般书刊里经常讲到,当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儿童。
在赞科夫看来,爱这个词意味着一种自我牺牲的依恋的情感,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热情。
这种热情正是教学的动力之源。
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人所共有的对儿童的爱,而且具有一些特殊的表现形式。
有一句俗语:“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体现在教师对儿童的了解和尊重上。
赞科夫尤其强调不能把教师对儿童的爱,仅仅设想为有关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
这种态度当然是需要的,但是对学生的爱,首先应该表现在教师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效果。
其次应该用严格的规范来要求学生。
因此,教师对儿童的爱应当同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
此外,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会增强对学生的爱。
当教师意识到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的接班人,而教师肩负着培养年轻一代、培养未来的共产主义建设者的重任时,这样的一些正确认识可以增强教师对学生的爱。
深刻启示激情是一种强烈情感,它能让人兴奋,充满活力,如果发挥了它的积极性,便能够使人产生超长的力量,出色地表现自我。
拥有激情,会让人更自信,能力更强,它是成功的催化剂。
由于激情在各行各业中的重要性,使它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和企业文化。
教师作为一种综合角色,需要演员丰富细腻的表演天赋,政治家的机智雄辩,主持人的敏捷和口才,艺术家的独具匠心,更要这种能激发灵感才艺的职业技巧和品质——激情。
一、教师激情的培养激情是一种稍纵即逝的状态,激情的短暂性和工作的反复持久性是矛盾的,要始终在需要的时候保持一种良好的最佳状态,必须学会处理好激情的培养、创造和维持三步骤的关系,就像皮肤的保养一样,需要精心科学的护理方法,注意适度,不要过度频繁的使用,要做到细水长流,否则无节制的消耗,总有一天激情会变得麻木甚至枯燥。
作为教师,肯定深有体会,感触颇多,思考和研究解决这个问题对教师和教学都是关系重大的。
首先,激情的培养。
激情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根源于兴趣,深沉真挚的爱,强烈的责任感和好胜心,这是激情永不枯竭的源泉。
人的第一兴趣是天生的,第二兴趣是可以培养的。
人非草木,接触学生久了,工作时间长了,也会产生感情。
有自尊的人,在强大的竞争和舆论压力面前,责任心和好胜心总会被激起。
所以不管因为什么原因走上不是理想的工作岗位,无论出于怎样恶劣的环境中,面对怎样不讨人喜欢的学生,要传授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工作时,一定要有责任心,爱学生,爱这份职业,不能输给别人,要有争强好胜之心。
其次,激情的创造。
如果说激情是火花,激情的培养就是物质上可燃物的积累和准备,感情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像火山爆发一样,通过不同的方式把能量释放出来。
火药有了,还需点燃导火线,激情的火花要像划火柴般的摩擦。
创造激情要学会不断出点子,感受快乐,通过快乐的刺激酝酿激情,表现激情,当你带上需要的面具时,内心的激情就会被激发,就能变成你要成的角色。
其实,我们身边并不缺少快乐,而是缺少发现和感受。
最后,激情的维持。
激情就像瞬间的亮点,燃烧一段时间后会冷却,像火山进入休眠期,等待下一次才爆发。
但火山爆发后,有些变成死火山,激情熄灭后,能否再次点燃呢?问题就看怎样维持土壤中的生命了,要不断施肥,锄草,杀虫,补充阳光、水分等。
设置障碍,寻求刺激,制造新鲜感是激情得以维持的好配方。
上课如吃东西,同样的东西吃多了容易发腻,味同嚼蜡,每次上课都能保持同样的激情是很难的,由于教师不断地在不同的班,不同的时间,轻车熟路,按部就班地重复相同的内容,甚至一天重复好几遍,许多教师对此感到厌倦,甚至恐惧无奈地发现没有任何激情,因为成功已经没有什么快乐,探索研究试验阶段的激情已荡然无存。
因此,要设法保持对上课的新鲜感,不能墨守成规,老调重弹,而是不断给自己充电,完善和创新教学方法,使自己处在一种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永不满足于现状,要做到更好,每天都是新的尝试,新的感受。
如,不同的班级,选择不同的材料和上课方式。
其实,学无止境,完美没有终点,教学领域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和理念,总会有新的事物取代旧的事物,新的成功的真理和经验同样面临僵化、错误、过时和失败的考验,不能浅尝辄止,要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寻求新的突破。
这要求教师平时多积累,多接受新知识。
同时,在与学生交往中,注意适当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产生和神秘感,而这种不熟悉不太真实的状态使人保持一种好奇心,就像在熟人面前,可以肆无忌惮,毫无保留,不加掩饰,但在陌生人面前,你却会在乎他们的看法,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希望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形象,激情就是对陌生的心理反应,是征服欲望的产物。
只有如此,教学激情才不是一种激动而短促的情绪状态,也不是做作的虚情假意。
正如赞科夫说,教学激情是教师个人知、情、意三方面整体的体现。
唯有真知、真理方能震撼学生心灵,唯有真情、真意才能让学生动心、入神。
有了教师的教学激情,才会有学生的接受热情,才会有课堂上师生双方如初如醉、物我两忘的教学气氛。
二、激情教学的实施赞科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识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
那么,如何才能把教师的激情转化到教学课堂,从而使学生也带着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呢?1.转变教学观念,充分意识到情感智力是现代教师的必备素质传统教育最大的缺陷在于“见物不见人”,把学生仅仅看做是“物”——装载知识的容器,而不是有思想有感情,活生生的“人”。
虽然传统教育观也承认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但对于这种“特殊性”到底体现在哪里没有实质性的阐释。
其实,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人的“情感”上。
教师仅仅具有思想、智力、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素质是不能完全胜任教育教学工作,难以完成教育目标和达到教育目的的。
教师应有情感方面的素质,情感智力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1)教师缺乏情感智力,缺乏人文关怀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的极端行为。
在偏重认知的教育观指导下,认知与情感失去平衡,造成了学生的“情感饥渴”并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许多学生陷于沮丧、烦恼、孤单、内疚、抑郁、自怜的困境之中,甚至受绝望等不良情绪的折磨而不能自拔,给身心发展造成极大的创伤和损害。
学生之所以出现大量的情感问题受社会、家庭、学校和自身个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学校教育,某些教师对情感教育的淡漠,使得一些学生在情感方面得不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也是某些学生出现情感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2)没有情感的参与,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药师学生接受教师传授的客观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必须有师生在情感上的共同介入和相互作用。
学生对教师所采用的情感态度是左右他对该教师所教学科兴趣的重要因素。
稍有教学经验的教师都可以感觉到;学生往往因为与某个教师的情感接近而认同并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科目。
(3)教师应努力培养乐观、自制、宽容和诚意等良好的情感特征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愉悦地接受自己,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