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库系统原理试题(二)

数据库系统原理试题(二)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采用规范的方法,使分解后的模式属于第二或第三范式,只能保证无损连接,不能绝对保持依赖。

(×)
2.原则上,两个不同的对象所具有的属性值不能相同,但在给定关系中的元组可以是完全相同的。

(×)
3
5
6
7
8.
9
1
A.
2
A.
4.
6
A.
7
A.顺序不能任意排列,一定要按照输入的顺序排列
B.顺序可以任意排列
C.顺序一定要按照关键字段值的顺序排列
D.排列顺序不同,统计处理的结果就可能不同。

8.SQL中创建基本表应使用(C)语句。

A.CREATEVIEW
B.CREATEDATABASE
C.CREATETABLE
D.CREATEFORM
9.与WHERE年龄BETWEEN32AND45语句等价的子句是(D)。

A.WHERE年龄>32AND年龄<45
B.WHERE年龄>=32AND年龄<45
C.WHERE年龄>32AND年龄<=45
D.WHERE年龄>=32AND年龄<=45
10.公司中有多个部门和多名职员,每个职员只能属于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可以有多名职员,职员与部门的联系类型是(C)。

A.m:n
B.1:n
C.n:1
D.1:1
11.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内模式有(A)。

A.1个B.2个C.三个D.任意多个
12
A
C
13
A
14
A.
15
A.R SC.R-SD.S-R
16
17
A.
18.(B)A.
1
2.DBS由(硬件系统)、(数据库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相关软件)、(数据库管理)、(用户)五部分组成.,其中(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3.SQL语言的功能包括(数据查询)、(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

4.数据库管理员利用(Grant)语句将对某类数据的操作权限赋于用户;用(revoke)语句收回用户对某类数据的操作权限。

7.一个关系进行分解时必须考虑两个问题是(无损联接性)、保持函数依赖)。

8.数据操作描述的是系统的动态特性,主要分为(更新)和(检索)两大类,共包括(插入(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4种操作。

9.在SQL中表示并集的关键字是(UNION)。

四、名词解释
1.DB: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或DB通用化的相关数据的集合,它不仅包括数据本身,而且包括数据之间的联系。

2.关系模型:是用二维表的形式来表示实体和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3.函数依赖:用U表示属性集的全集{A1,A2,…,An},设R(U)是属性集U上的关系模式.X,Y是U 的子集,若对于X的每一个具体值,Y都有唯一的具体值与之对应,则称Y函数依赖于X,或X函
4R (
5.
3
概念结
1
3
图来得
1.假设学生——课程数据库关系模式如下:
S(Sno,Sname,Sage,Ssex)
C(Cno,Cname,Teacher)
SC(Sno,Cno,Grade)
用SQL语句表达下列查询:
(1)找出刘老师所授课程的课程号和课程名;
SELECTCno,Cname
FROMC
WHERETeacherLIKE‘刘%’;
(2)找出年龄小于22岁的女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SELECTSno,Sname
FROMS
WHERESage22ANDSsex=‘F'
1.用SQL的有关语句定义:
(1)学生关系Student,包括学号Sno、姓名SN、年龄SA;
);
(2
);
(3
GINT
);
2.按题1的学生关系模式,用SQL的有关语句。

(1)授予赵华对学生关系Student的插入和修改权限;
GRANTINSERT,UPDATEONStudentTO‘赵华’;
(2)插入任意3个学生的完整信息;
INSERTINTOStudent
(TABLE(01001,‘赵华’,19),
(01002,‘李芳’,18),
(01003,‘刘红’,20),
);
(3)修改所有学生的年龄。

UPDATEStudent
SETSA=SA+1;
3.结合题1定义的学生选课数据库,用SQL语句查询学生数据库课程的成绩,输出学生姓名和成绩,按成绩排序(降序);若成绩相同,再按学号排序(升序)。

SELECTSN,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