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pptx

宏观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pptx


将出现0.8% 的负增长,人均产值负增长2.4%。报告称拉美地区的经
济前景“令人沮丧”。
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的拉美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下降3%。
今年的失业率将超过9%,上半年的通货膨胀率将达到8%,“从80

代以来还没出现过这样的逆境。”
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今年的出口将下降1.5%。外来资本
流入量依然很少,今年是连续第4年出现资本流出超过资本流入….. 结论:总产出,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以及国际收支等指标能反
7
•四大宏观问题:
(A)总产出(GDP) =>长期经济增长问题: 例:(1)经济增长的源泉 (2)宏观经济政策与增长之间的关系
=>商业周期,即经济短期波动问题 例 :(1)商业周期的形成原因 (2)短期生产暂时下降的原因 ( 3 )政府政策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 ( 4 )短期总产量水平的决定
(B)失业 例: (1)失业水平的决定有素 (2)总产出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3)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关系
13
11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一词是由挪威著 名经济学家、首届诺贝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R·费 瑞希(R·Frisch)在1933年提出来的。现代宏观 经济学一般认为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1936年凯 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 被认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的标志。
3
微观求 原理
企业
要素市场
生产论 成本论 市场论
微观经济学
劳动市场
资本市场
市场失灵: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调节
土地市场
宏观经济学
4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5
宏观经济学: 对经济中众多个体行为的总体结果的研究
•定义: 现代宏观经济学将整个经济活动视为一个整体
通过对经济系统总体行为的分析,研究一国经济 的总体趋势。换言之,它研究总量经济现象产生的 原因及其内在关系。如, 总产出、总就业水平和 平均物价水平的决定因素以及国际收支或汇率的 变化如何影响这些总量。
RudigerDormbusch,Stanley Fischer,Richard Startz Macroeconomics printed by The McGraw-Hill Book Co.2001
2
基本要求
大学提倡的是自由学习、自主学习,学会用成本—收益衡量自己的学 习效果。 老师的作用在于:带领大家走进宏观经济学的领域、提供该领域的基 本内容、基本研究方法、研究现状及国内外目前的研究动态。 如果只偶尔听点课:能了解基本的常识,与常人无异; 如果能坚持听点课:能了解基本的专业知识; 如果能坚持听点课,又能看点书,能了解较详细的专业知识; 如果能听点课,又能看点书、资料,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能成为 专家; 考试内容:全本书; 考试方式:闭卷,如上课点名三次不到者视为不及格者;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古典宏观经济学 (17世纪中叶——20世纪30年代) 以凯恩斯主义为中心的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和形成 时期(20世纪30年代——70年代) 凯恩斯主义与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分庭抗礼时期 (20世纪70年代至今)
14
一、古典宏观经济理论
古典经济理论的特点:
第一,以经济增长为宏观经济,以至整个经济 学的研究中心。理论与政策的分析都围绕这一 中心展开。 第二,以价值理论为基础。有关价值决定问题 的论述是分析所有经济问题的基础。但在有关 是劳动决定价值还是生产成本等其他因素决定 价值上却有不同的看法。 第三,所用的宏观分析方法是一种总体分析, 而不是以后广泛使用的均衡分析方法。

一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
10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学习与研 究宏观经济学问题并不是为了设计 和制定政策,而是为了更好地认识 与了解宏观经济环境”
11
第十二章 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一)
•宏观经济学的演变过程 •西方国民收入核算问题
1.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 2.相关指标 3.基本恒等式
12
§1 宏观经济学的演变过程
宏观经济学
走,一起去 看看
武汉工业学院
经贸管理学院
Copyright 经济学教研究室
1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高鸿业 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1月第3次印刷
参考书目:
(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十六版)华夏出版社,1999 年版 (美)曼昆《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美)多恩布什、斯塔兹《宏观经济学原理》(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00年版 邹 薇 《宏观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美)奥利维尔·琼·布兰查德 斯坦利·费希尔《宏观经济学(高级)》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5
1.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古典经济学家关于就业与国民收入的一些主要观 点,可以概括如下:
经济总是接近,或者就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之上。 这就意味着几乎没有,或者不存在着资源的闲 置; 不存在非自愿失业。这就意味着在现行市场工 资率水平下,愿意工作的每一个人都有工作。 换言之,经济总是接近于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所生产出来任何产出均有需求。
6
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
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主要涉及总产量、收入、价格水 平、就业状况等。
关注的问题:
1。每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快、慢不同,为什么?如何度量? 2。一个国家的经济为什么会波动,原因? 3。一个国家的失业问题、通货膨胀原因? 4。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如何实施?效果如何? 5。如何衡量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 6。为什么一国的经济变动会影响到其它国家?
16
2.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依据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具有一种内 在的、自我调节的机制。如果允许调整的 时间足够长的话,它可以将该经济稳定在 充分就业水平上。这一结论主要基于以下 三点:
8
(C) 物价水平
例: (1)政府赤字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2)通货膨胀的成本
(D)国际收支与汇率
国际收支和汇率的变化怎样影响一国总产出水平、就业 水平和价格水平
9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主要依据
[资料]:
2002年拉美经济乌云密布
据联合国拉美经济委员会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拉美经济今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