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与认定管理办法等有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与认定管理办法等有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与认定管理
办法等有关文件的通知
【法规类别】卫生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国卫医发[2016]49号
【发布部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6.09.25
【实施日期】2016.09.2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与认定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的通知
(国卫医发〔2016〕4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根据国务院行政审批改革有关工作要求,人体器官移植医师执业资格认定行政审批事项下放至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为做好审批下放后的有关工作,加强人体器官移植医师管理,依据《执业医师法》、《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我委制定了《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与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和《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基地基本要求》(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本通知要求制订具体实施方案,认真开展有关工作,并依法依规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附件:1. 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与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2. 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基地基本要求(试行)
国家卫生计生委
2016年9月25日
附件1
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与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人体器官移植医师队伍建设,规范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和管理工作,持续改进和提高人体器官移植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依据《执业医师法》、《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4〕27号)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人体器官移植医师,是指在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培训基地)完成培训,经培训基地或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委托的第三方考核合格后,获得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定、取得相应人体器官移植医师执业资格并注册,能够独立开展相应人体器官移植手术的执业医师。

第三条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统筹协调全国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和认定工作,指导监督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工作。

委托有条件的行业组织、单位开展以下工作:
(一)根据实际需求制订培训规划;
(二)组织编写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大纲和教材;
(三)指导培训基地建设和管理;
(四)制订考核标准和要求。

第四条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人体器官移植医师的执业资格认定,监督和指导辖区内培训基地的培训和考核工作。

第二章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
第五条医师申请人体器官移植医师执业资格,应当参加培训。

第六条培训基地负责对申请人体器官移植执业资格的医师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要求、伦理道德教育、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技能等。

第七条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依据《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基地基本要求》指定培训基地,报国家卫生计生委备案并向社会公开。

第八条培训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周期为4年。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周期结束前6个月对培训基地工作情况进行整体评价,确定继续承担培训基地工作的单位。

第九条培训基地内承担人体器官移植技术培训工作的医师(以下简称培训导师)由各培训基地根据本办法规定的条件择优推荐,经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评估后确定。

第十条培训基地应当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及流程,明确岗位职责和管理要求,加强对培训导师的管理。

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培训大纲和教材制定培训方案与计划,建立参加培训医师(以下简称参培医师)培训档案,做好参培医师的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技能培训,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第十一条培训导师应当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按照培训方案和计划开展培训,保证培训工作所需时间和培训效果。

第十二条培训导师聘期为4年。

培训基地培训导师数量不应少于5人,每位培训导师每期指导参培医师不得超过2人。

第十三条培训基地应当于培训工作开始前2个月,向行业内公布培训计划、培训名额、报名方式等有关信息。

第十四条申请参加培训的医师,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持有《医师执业证书》,执业类别为临床,执业范围为外科或儿科(小儿外科方向),执业地点为三级医院;
(二)近3年未发生二级以上负完全责任或主要责任的医疗事故,无违反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伦理原则和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管理规范的行为;
(三)取得主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有5年以上人体器官移植临床工作经验或8年以上相关外科或小儿外科临床工作经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