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新课教学 问题1
如何了解物质的组成
活动. 炭笔在纸上轻轻画一条连续的直线,再用低
倍显微镜(10×10
倍)对笔迹仔细观
察,你看到了什么
现象?
问题2
当物质再分下去,
到显微镜都无法观察到的程度,怎么研究? 问题3
组成物质的分子是什么状态的?
情境体验:
桌上有一支炭笔,如何知道它的内部结构? 问题驱动:
其他物质也能分吗?(以水为例)
【教师布置任务,小组合作探究后
反馈交流】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现象和肉眼观察到的一样吗?描述一下你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现象。
介绍显微镜的发展简史
科学方法介绍:模型法
得出分子概念。
介绍科学家阿伏加德罗 通过举例加深学生对分子尺度的感性认识
共同感受,深呼吸
收集更多证据论证
演示实验:观察红墨水的扩散现象
生:把它掰开
观察体验 思考生成
【分组实验探究】
学生尝试表述观察到的现
象 先讨论,后结合实验现象,分组阐述观点,达成共识
观察对比与体验
闻到醋味,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中
引导学生意
识到物质可分
所有物质都是可分的
研究物质微观结构光靠肉眼不够,所以科学家发明了显微镜用于观察和研究微观世界
(板书: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空隙。
)
(板书:2、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问题4
既然分子间有空隙,而且分子又是运动的,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的许多物体却不是一盘散沙?
问题5
既然分子间有空隙,且分子间存在吸引力,那我们应该很容易压缩任何物体吧?
课堂回顾小结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说明分子
不停运动?
【演示实验】
将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用小刀刮
平,用力将两块紧压后,两铅块
“吸”住了,可以挂上一盒钩码
有没有更多证据可以证明分子引
力
【活动体验】
针筒中吸20ml水,用手堵住注射
器口,用力推活塞压缩容器内的
水,观察液体体积是否明显减小?
【观察体验】
教师用乒乓球和弹簧制作的分子
模型类比,模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布置科学阅读
研究微观尺度的意义——当材料
的尺度小到一定程度会呈现一些
特性,阅读纳米材料的介绍,了解
纳米技术。
【猜想】可能有引力
观察现象证实猜想
【学生实验】
将圆环从肥皂水中取出后,
用手将细线一侧的肥皂膜
划破,观察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
发现很难压缩,说明分子间
还存在斥力。
【阅读体验】
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
体、气体的性质
阅读后选择合理模型解释
学生阅读与表述
(板书3、分子
间不仅存在吸
引力,而且还
存在排斥力。
)
课外作业 1、将一勺砂糖放入一杯水中,描述并解释你所观察到的现象。
2、试从日常生活中举例或设计实验说明固体分子也是运动的。
3、试从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分子间存在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