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逻辑”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惠丽吴玲文章编号:1672-5913(2009)02-110-02摘要:本文结合“数字逻辑”课程的教学,对“数字逻辑”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改革,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学的趣味性、知识连贯性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数字逻辑;教学方法;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1精品课程建设的立足点“数字逻辑”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我院将“数字逻辑”作为重点建设课程。
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于2007年被评为黑龙江大学校级精品课,2008年被评为黑龙江省级精品课。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资源、教学管理等方方面面。
要建设一门精品课程,先要建设具有一流学术水平、丰富教学经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扎实的教学技能、严谨的治学精神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团队,认真提炼课程中的基础性内容,将学术前沿的知识引入课堂,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合理规划实验教学,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回顾我们精品课程建设的历程,成绩的取得主要是因为我们在课程建设方面坚持了广泛深入地教学改革,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我们在“数字逻辑”建设中的探索实践和体会。
2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普遍认为“数字逻辑”课程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面对这样一门课程如何进行教学,我们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与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1课堂教学改革教育是一门艺术,一堂精品课像一场晚会,教师是主持人,学生则是观众。
教师组织课堂应该像主持人主持晚会一样,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并且衔接自然,改变原来枯燥的课堂气氛,学生反映很好。
①互动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增强学习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本课程组在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行互动式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充分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
课前教师仔细思考课堂上要讲解内容的组成和安排,细心准备,不仅对所讲内容融会贯通,还要通过一些具体的典型案例讨论,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尤其是一些在教材上没有涉及到的新技术、新知识,要及时补充、更新讲稿、与时俱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通过巧设疑问来调动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并将自己在科研中遇到并已经解决的问题通过有效地组织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而学生也可以随时向教师提出问题,形成互动。
在课下留给学生一些需要分析、理解和解决的问题,在下次课对此进行点评,这种互动式的教学在学生中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②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讲授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本课程组始终注意学生主动探索能力的开发,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制作了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全方位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方便,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
2.2实验教学改革“数字逻辑”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促进理论课程学习为目的。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本着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动手的教学理念,在实验课程的设置中,包括设计内容的实验比例占70%以上,并且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并利用学院的省重点实验室和校外的实习基地进行实践。
①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实践教学是“数字逻辑”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开设数字逻辑实验课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对“数字逻辑”的学习,增强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以后的理论实践学习奠定基础。
我们的目的是以个性化培养为基础,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系统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各个环节如下:基础实验:设计思想是通过实验来验证学生所学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通过实验,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实践教学中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通过仿真电路的设计,既掌握了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实际能力。
主要实现方案是在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把知识综合运用起来,设计一个小型的集成电路系统。
这种没有具体要求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思考,解决问题。
累加式考核:实验考核内容包括预习情况、操作技术、实验报告、综合创新能力四方面,实验成绩根据这四部分的加权和给出。
②实践教学效果通过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极大的激发,其创新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
通过四个方面的考核,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拓展知识面,延伸和扩展了课堂教学。
全面地培养了学生的素质,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电路设计与分析能力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利用计算机电路仿真开辟综合与设计实验的研究与实施”、““数字逻辑”多媒体网络教学及课件的研究开发”项目分别获得黑龙江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
2.3 网络教学建设课程组成员自主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解决问题式学习,将学生变成了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教师的网上问题解答使教师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辅导者。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课堂教学中的内容,了解课程相关的前沿知识。
通过网络平台的学习,为学生“构建”了新的含有丰富教学资源的学习环境。
2.4考试方法改革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授课方法,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式,为提高教学质量,课程梯队在不断改进授课方法的同时对考试环节也进行了改革:①建立题库,实现题库组题的出题方式以前考试,都是由主讲教师自己出题考试。
这种考试方式最大的缺点是:考核的知识点相对比较少,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目前,课程组建立了“数字逻辑”课程题库,题库现有中英文试题多套。
考试试卷从题库中抽取,评卷时采用流水评卷,实现了考试的标准化和准确性。
这种方法更有利于考察学生的综合学习情况。
此外,我们在试题中增加了实践知识的比例,从而能够更有效地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②考试成绩采取1:1:8制,加强学生理论实践结合能力“数字逻辑”是一门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课程,为了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考试成绩从原来的只由卷面成绩组成改为目前1:1:8制,即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10%,卷面成绩占80%,这样可以全方位、多侧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质量。
“数字逻辑”课程目前考试试题题型多样,主观题、客观题比例合理,考试题目既注重理论知识又注重实际应用,考试范围覆盖面广,并且有一定深度,能够全面考察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和掌握情况。
此外,考试方法的改革有力地保证了考核方式的合理性,同时也促进了“数字逻辑”课程的建设,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3教学资源的建设加快教学资源建设是课程建设发展的关键,实践表明,开发和制作内容丰富、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势必促进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我们以“数字逻辑”的教学大纲为依据,对文字教材、音像教材、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网上教学等多种教学媒体,在易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进行了全方位、一体化的研究、设计、开发和制作。
3.1网站建设①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制作了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全方位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方便,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
②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解决问题式学习,将学生变成了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教师的网上问题解答使教师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辅导者。
学生通过网络平台的学习,为学生“构建”了新的含有丰富教学资源的学习环境。
3.2教辅系统的建设①推行题库建设为保证命题组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避免人工命题的随意性和片面性,题库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坚持实用性、科学性、准确性和更加规范的建设思想,将重点放在试题题型、试题内容、试题管理以及试题库的运行机制等方面,以边建设、边使用、边完善为原则进行题库的建设与开发。
题库由专人管理,确保试题的及时更新、试题难度的及时调整等。
②习题集的编写在推行题库建设的同时,我们还编写了《数字逻辑习题集》及《数字逻辑习题解答》。
习题集共收录包括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计算等类型,覆盖了教学大纲要求的全部内容。
让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程建设成果“数字逻辑”课程自开设以来,从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手段和方法到考试方式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这门课程日趋成熟。
校内外专家及学生对该门课程给予了高度评价,许多教师在连续几年的评教中评教结果均为优秀,并获得多项省、校级教学成果。
其中,2008年,“数字逻辑”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5结束语评上省级精品课程只是我们课程建设的一个新起点,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与国内一流高校的同类课程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还需要继续完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与本课程配套的习题集,进一步完善英文教案和英文试卷。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虚心学习其他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以便真正达到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的目标。
参考文献[1] 刘银屏,陈惠珊.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8).[2] 张磊,刘元勋.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探讨[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