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具象表达抽象

用具象表达抽象


视听之美
用具象表达抽象
3.运动
表现运动和运动表现是影视语言又一基本特性,而运 动又是影视营造节奏、渲染气氛的重要手段。 影视的运动包括画面内运动和画外运动,画面内运动 指镜头内人物的运动,画面外运动指推、拉、摇、移、 跟、升降等的摄影机运动《寻枪》 《南京,南京》 影视语言通过运动速度的快慢和运动幅度的大小来营 影响外在节奏、营造不同的情绪情绪。运动速度越快, 幅度越大,节奏感越强,强烈的动感可以营造紧张或 明快的气氛,反之节奏感弱,可以表达抒情、压抑的 气氛和情绪。《罗拉快跑》1、2 《罗生门》、《霸王别姬》1 2、《风声》 《小鞋子》
视听之美
用具象表达抽象
2.视点角度
俯仰角度常带有很强的主观感情色彩。 仰拍角度会使得事物比平视显得更重要、强有力和具有 权威性,常用来表现正义的、歌颂等感情状态。而俯角 度使得事物显得渺小、无力、不重要。常用来表现贬低、 压抑的感情色彩。《辛德勒名单》 《菊豆》 背面角度含蓄,引人思考,可创造悬念。由于视点同一, 观众容易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电影《我的父亲母亲》、 《天堂电影院》 主观性镜头的运用,让观众从旁观者的角度变化到参与 者的角度,使观众卷入到人物的情感和命运中去。电影 《阳光灿烂的日子》
视听之美
用具象表达抽象
三、声音
《一个艾滋病患者》 1.同期音—真实的感染力 《龙脊》 2.音乐—渲染气氛、烘托情绪最直接的方式 《她比烟花寂寞》、《献血》公益广告 3.音响效果 《寻枪》 《别斯兰人质事件》《和平》广告 4.视听冲突产生独特的心理效果
视听之美
用具象表达抽象
4.光线、影调、色彩
无色彩(黑白片)的运用可以使观众贴近到事件的 内部和深层,往往用在着重于内部刻画,强调深度 和强烈的人类情感的影片中。影片《新德勒名单》 “弹奏”阳光的效果,也是一种外化人物内心的情 感状态的的形式。《阳光灿烂的日子》 《罗生门》 物体的影子可以间接反映被摄体的形状,还有含蓄、 引人思考的意味。《一个艾滋病患者》《寻枪》 镜中的影像也可以起到外化人物的内心的作用。 《霸王别姬》 《大红灯笼高高挂》
视听之美
用具象表达抽象
三、声音
影视语言具有“视”和“听”两个通道,画面和声 音相互交汇,融为一体,不可割裂。 声音不仅仅是物理性的,更是心理的,很多时候声 音往往能够弥补画面在抽象表达上的不足。 充分运用和发挥声音的功能和作用,用声音直接感 染观众,传达画面以外的抽象的思维和情绪,可以 用来刻画人物性格,与画面共同作用反映人物的情 感和心灵。 《航空公司》广告 影视的声音可分为现场同期音、音乐、音响,根据 传达的信息内容,还可分为文字和非文字的声音。
视听之美
用具象表达抽象
1.表现的剪辑
《苹果笔记本广告》、《和平》广告 《乌干达干旱》 1)对比的剪辑 《一个艾滋病患者》、《毒品》广告、《龙脊》 2)隐喻的剪辑 《911事件》 3)积累的剪辑 《紫色》 4)平行交叉的剪辑
视听之美
用具象表达抽象
1)对比的剪辑
对比的剪辑在影视表现的剪辑中是最常用的一种形 式,通过镜头段落在内容或者形式上的强烈对比、 冲突,表达作者的某种寓意情绪。比如运用贫与富、 苦与乐、生与死、高尚与卑下内容上的对比,或是 景别大小、光线明暗、色彩冷暖、声音的强弱、角 度的俯仰等画面形式上的反差,表达作者主观的情 感和思想。 前苏联导演爱森斯坦的作品《战舰波将金号》的敖 德萨阶梯片段
视听之美
用具象表达抽象
5.焦距
利用广角镜头线条透视的夸张变形和曲像畸变效果, 近距离拍摄人物特写,可以形成戏剧性夸张的效果, 表达赞颂或讽刺的感情色彩。《信用卡》 长焦距镜头拍摄的虚焦点画面,也常被用来表达主 观的情感。
视听之美
用具象表达抽象
6.构图形式
充分调动各种构图元素在镜头内的布局,运用不 同线条和形状、构图形式的均衡与不均衡给人带 来不同的心理感觉表达一定的情感。 《神鹿阿, 我们的神鹿》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对称式构图,给人带来 稳固、禁锢、传统、令人窒息的感觉,暗示了宋 莲在这样生活环境下的悲剧命运。《入殓师》 《三个白痴》 《霸王别姬》 1 2 3前景运用
视听之美
用具象表达抽象
4)平行交叉的剪辑
平行的剪辑既是叙事的也是表现的剪辑,是影视常 用的结构手段。 平行的剪辑是把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不同时空、相同 时空,同时异地或同地异时的具有因果、呼应或对 比关系的情节线索交替出现、平行发展,常用来营 造紧张的节奏气氛,制造悬念,强化冲突和戏剧性, 揭示更深刻的思想内涵。
视听之美
用具象表达抽象
4.光线、影调、色彩
运用光线形成画面的影调和色彩可以形成作品的情感基调, 是调动观众情绪和渲染气氛的主要手段。 以浅亮为主的高调画面给人以明快、向上的感觉,以暗和 深影调为主的低调营造低沉的氛围。《小鞋子》 《阿甘》 以红、橙、黄、红紫色为主的暖调画面,给人以温暖、热 情、欢乐、喜庆的联想;以蓝、青、蓝绿、蓝紫为主的冷 调画面给人以寒冷、恐怖、冷静的感觉。《霸王别姬》1 2、 《荆轲刺秦王》 同样的颜色在不同影片中可表达不同的情绪。《我的父亲 母亲》、《别斯兰人质事件》
视听之美
用具象表达抽象
影响影片外在节奏的因素
运动—包括画面内运动和画外运动,通过把握运动速度的 快慢和运动幅度的大小来营造外在的节奏和情绪。将影片 原本的运动速度加快或减慢,通过变化的节奏可以外化人 物内心或产生一定的戏剧化的效果。 剪辑频率。在单位时间里镜头的剪辑频率越快(镜头转换 的时间越短),可以营造紧张、欢快的气氛; 镜头间的构图元素的变化大小,包括景别、色彩、影调、 方向等因素的变化大小。变化越大,节奏感越强烈,变化 较小的节奏感慢。《偷天陷阱》 声音的轻重缓急、频率快慢、刺耳或柔和以及声音的反差 大小都可以影响外在节奏。 《南京!南京!》片段
视听之美
用具象表达抽象
1.景别
各类景别中特写镜头对人眼产生的视觉冲击力是最强烈的, 由此作用于观众的心理冲击力也最为强烈。人物的面部特 写更将画面内情绪推向画外。 特写 “作用于观众的心灵,而不仅仅是他们的眼睛。” 特写常用于刻画人物心理;《精神病患者》《天堂电影院》 特写镜头还可以用来创造悬念。《网络》广告 远景常被用来抒情写意或者表现宏大的气势。《罗生门》 两极景别调动观众特殊的视觉感受。远景和特写对景物超 比例的展现,可以产生移情作用。 《阿甘正传》
视听之美
用具象表达抽象
2)隐喻的剪辑
隐喻剪辑的手法与文学中见物思情、触景生情的比 喻相似,是将两个镜头(两组镜头)并列,促使观 众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含蓄表达出作 者的寓意或某种情绪色彩,深化作品的内涵。
视听之美
用具象表达抽象
3)积累的剪辑
积累的剪辑是把一组在某一个因素上相关联的镜头 或形式上相似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并在不断迭加的 积累效果中表达一种情绪、情感或是主题。 《天堂电影院》 《小鞋子》《入殓师》
视听之美
用具象表达抽象
一、 二、 1. 2. 三、
镜头的内部形式 剪辑 表现蒙太奇 节奏 声音
视听之美
用具象表达抽象
一、镜头的内部形式
《镇痛药》广告 1.景别 《阳光灿烂的日子》 2.视点角度 《贫民百万富翁》 3.运动 《蓝》片段 4.光线、影调、色彩 《有话好好说》 5.焦距 《罗生门》 6.构图形式
视听之美专题
用具象表达抽象
——如何增强视听感染力
主讲:陈映
视听之美
用具象表达抽象
影视创作:一要将信息表达清楚,二要好看、有感染力 擅长具象表达是影视语言最基本的特性之一 对比《台风登陆》新闻片段一、片段二 影视需要借助具象来表达抽象: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 将内在的情绪外化。 如何运用影视语言元素来巧妙地控制观众的感知和情绪 是创作成败的关键和难点。
视听之美
用具象表达抽象
二、剪辑
如果将单个镜头比作影视文章中的一个单词,一篇 完整的视听文章更多的要依赖剪辑把很多镜头组接 起来实现的。因此,剪辑或被称作“蒙太奇”就是 影视文章的语法。 1.表现的剪辑 2.节奏
视听之美
用具象表达抽象
1.表现的剪辑
剪辑分为叙事和表现两大类 叙事的剪辑是为了叙述事件、交代情节发展为目的, 也就是为了讲述故事而进行的镜头剪辑。 表现的剪辑不是为了写实,而是为了加强情绪的感 染力、为表达作品的主观感情和思想为目的,它是 “移情的剪辑”。它运用镜头之间形成的对比、呼 应、隐喻、暗示、象征等唤起观众的联想和感受, 造成情感的冲撞,产生出情绪的感染力量。
视听之美
用具象表达抽象
2.节奏
前苏联导演普多夫金说:“节奏是从情绪上感染观 众的强有力手段。导演用这种节奏可以使观众激动, 也可以使观众平息下来。” 影视作品的节奏分为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 内在节奏是由节目内容本身情节发展的内在矛盾冲 突或人物的内心情绪起伏而产生的节奏;而外在节 奏是运用影视手段产生的视听节奏。 影视语言是通过营造外在的节奏来外化气氛和情感, 寻求内外节奏的视听共振,以调动观众的情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