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全册

小学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全册

我长大了一、活动目的1.让学生感受成长与变化带来的喜悦。

2.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分析本活动主题通过“讲故事”、“想一想”、“看一看”、“写写画画”、“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变化,体验成长的快乐。

学习记录成长的方法,体会老师、同学、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同时知道自己的变化与周围事物的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和良好的品行。

三、课时建议本活动建议2课时完成。

四、活动过程建议(一)导入可通过教师讲故事《柯里亚的宝盒》或引导学生看图讲故事进行导入。

(二)活动的组织1.想一想。

提问:柯里亚为什么找不到自己的“宝盒”了?你能帮助他吗?2.看一看。

一个学期过去了,你发现自己有什么变化?同学有什么变化?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在身体、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变化。

3.写写画画。

引导学生联系学习和生活发现自己的变化,并把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写(画)下来。

4.说一说。

一个学期过去了,学生一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这里是让学生说说上一学期在学校生活中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教师要注意点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成长中生活和学习的快乐。

5.做一做。

这个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记录成长快乐的各种方法。

6.写一写。

此活动为选做。

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最想对家人、老师或同学说的话写在框里,教师应注意启发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来。

活动参考资料让孩子快乐成长未成年人处在心理和身体的发育时期,过小的年龄显然负担不了过大的压力,如果引导不好,容易造成各种心理问题:缺乏信心、没有热情、考试焦虑、过分自责等等。

这些因素对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良好品行的塑造,都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青少年走上歧途。

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学校、家庭和全社会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快乐成长。

只有让孩子们快乐成长,我们才可能培育出心智健全、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勇于创新的人才。

只有内心的快乐,才有真正的坚强。

谁都希望孩子拥有宽容和自信,能真正健康地成长,那就从让孩子们真正地享受快乐、享受友谊、享受关爱吧!寻找规则一、活动目的1.感知规则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体验与儿童生活相关的规则。

2.感受规则在集体生活中的重要性。

3.初步形成规则意识,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二、活动分析规则是人类社会性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

一个有序的社会必定人人具有强烈的规则意识。

遵守规则既是一个人讲究社会公德的基本表现,更是一个公民的基本素养之一。

人们是否具有规则意识,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了社会的文明程度。

人的规则意识应当从小抓起。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随着集体生活与合作活动的逐步拓展,以及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已经能够意识到规则的存在,但还没有形成对规则的正确认识,还不能真正体会到规则在他们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意义。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获得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每个孩子都是在游戏中成长的,游戏都有规则,只有大家都遵守规则,游戏才能正常进行。

本次主题活动就是通过“看一看”、“找一找”、“讲一讲”、“玩一玩”和“说一说”、“议一议”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游戏和集体学习中感受到规则与生活的关系,以使学生把自觉遵守规则内化为自身的需求。

三、课时建议本活动建议2课时完成。

四、活动过程建议1.看一看。

引导学生观察学生间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图片,提问“他们在做什么?”使学生初步感知到生活中处处有规则。

2.找一找。

启发学生发现在这些场合(乘公共汽车、上课、放学过马路、踢足球)有哪些规则?我们应该怎么做?并引发学生谈论“生活中还有哪些规则呢?”通过回顾、讨论的方法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感知规则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3.讲一讲。

引导学生说出你都会玩什么游戏?如果游戏没有规则会出现什么情况?可以设计情景,也可以讲故事。

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我们在游戏的时候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只有遵守了规则,我们在玩的时候才能玩得开心,玩得痛快!没有规则或我们在玩的时候不遵守规则,游戏就无法进行。

4.玩一玩。

学生分小组活动或集体活动。

先讲清(设计好)游戏规则,再带领同学们游戏。

5.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出学校生活里都有哪些规则?为什么要遵守规则?明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是我们每一个小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6.议一议。

这是一个拓展的环节,教师要引导同学们议一议,放学后,在家里、在朋友家里、在商店……你应该怎么做?了解规则对人有约束作用,但规则也是为大家服务的。

土的乐趣一、活动目的1.通过玩泥巴,发现土的乐趣,并初步感知了解事物的方法。

2.让学生了解泥土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活动分析儿童有着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天性,面对自然中的泥土,孩子们无不表现出想要接触、玩耍的愿望。

本活动是一次室外活动,主题是让孩子们通过“看、认、说、玩、试”这样一个由感知、体验到探究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泥土的作用,得到科学素养的培养,进而产生对土地的情感。

三、课时建议本活动建议2课时完成。

四、活动过程建议1.看一看。

这个环节让学生有意识地观察泥土,教师可提供多色土的样本或图片,如果能实地观察不同种类的土就更好了。

土为什么有不同的种类和颜色,教师不必讲得十分细致、专业,只要让学生明白:因为各地环境不同,所以土壤的颜色不同。

2.认一认。

室外考察,引导学生通过感官接触周围的土。

闻闻泥土的气味;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泥土的表面;用手拍一拍泥土,听听发出的声音;向泥土里倒一点水,看看水去了哪里。

孩子们对于泥土的热情会很高,教师应进一步引导学生用铲子挖开泥土,切出一个“横切面”,以便更清楚地观察泥土中有些什么。

通常会出现诸如草根、小石子、小昆虫的巢穴等等。

3.说一说。

原地休息,让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交流对泥土的认识。

可以不拘泥于形式,自由畅谈。

4.玩一玩。

可以用泥土和着水捏泥玩具,也可以让孩子们滚泥球,挖泥洞,总之让孩子们玩得尽兴。

5.试一试。

分组(个人)进行这项活动。

教师可以就种植的方法和浇水的时间等问题作必要的指导,但要提出明确要求,种植、养护等活动学生必须亲历亲为。

适当的时候还可以让学生把他们的“成果”带到学校来,让大家欣赏。

6.写一写。

一年级学生识字不多,可以用文字配合图画(拼音)的方法记录自己的感受。

五、注意事项1.注意卫生和安全。

玩土时不用手揉眼,游戏后洗手;玩泥土前教师要清理场地,以免有危险物品而发生意外等等。

2.学生用泥土种植,并不一定都能成功,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种植较易萌发的植物,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发现原因,及时鼓励。

活动参考资料孩子喜欢玩土有心的父母都知道,大多数孩子喜欢玩水、土,尤其是小男孩,对水、土、棍棒更是偏爱。

他们把这些当成了很好的玩具,通过这些东西,他们总能得到快乐。

幼儿阶段是最接近自然本性的时期,他们眼中的世界美好、灿烂,他们对任何事物、现象都感兴趣,他们喜欢新鲜的、自然的事物。

泥土当然也是他们的好朋友、好玩伴了。

小草青青一、活动目的1.学习观察的方法,养成注意观察的习惯。

2.初步了解小草对于自然界的作用,增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活动分析这次活动承接上一个主题活动——土的乐趣。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想一想”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近自然,观察了解小草,和小草做朋友,并了解小草在自然界和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懂得爱护小草,保护环境的道理。

体会小草“团结友爱”的真谛。

三、课时建议本活动建议2课时完成。

四、活动过程建议1.看一看。

小草随处可见,城市里的草坪、绿化带、农村的山坡、田野、我们的校园里都生长着小草。

这一环节是让孩子们有意识地去观察亲近小草,留意小草的变化和生长情况,为下面的活动做准备。

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资料片,拓宽学生的视野。

2.说一说。

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信息,让学生了解小草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如: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净化环境、饲养牲畜等。

也可以采用设计游戏的方法加深学生的印象。

如:一名学生就是一株小草,一组同学就是一簇小草,一个班的同学就是一片小草,教师可以设计类似于闯关的游戏,闯一个人的关口容易,闯一组同学的关就不容易,闯一个班同学的关就更不容易。

由此引出小草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的作用。

3.做一做。

学唱一首儿歌,或分小组设计一个保护草坪的牌子,还可以结合学情和校情设计其他活动,例如,整理、清扫草坪、画一幅以小草为主题的画等等。

4.想一想。

如果没有小草我们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使学生初步了解小草在环保上发挥的作用。

5.议一议。

这是一个延伸活动,从小草特别团结,它们总是聚拢在一起引申,我们应当向它们学习什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团结和集体的重要意义。

活动参考资料当我们阅读报纸、杂志的时候,常常看到一些与草地相近的词,比如城市中的绿地不叫草原,而叫草坪或草地;而内蒙古的辽阔草地,人们通常都叫它大草原。

这些词之间有什么不同吗?当然,这几个词是有所区别的:草原一般指的是天然的草地植被,是指在不受地下水或地表水影响下而形成的地带性草地植被。

我国大兴安岭以西的内蒙古草原,青海、甘肃的荒漠草原都是这种类型,都叫做草原。

草场是草原以及各种类型的草地,一旦被用来放牧或割草等,即称之为草场,也就是说,草场可以认为是已被人们进行开发利用的草地。

草坪指的是有特殊功能的草地,是人工建造并管理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草地。

草地是一种泛指,是指生长有草本植物或具有一定灌木植被的土地,因而草原、草场、草坪都被包括在其中。

蚯蚓本领大一、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

2.尝试用实验和探究的方式学习。

3.通过活动对蚯蚓有初步的了解。

二、活动分析在经历了“土的乐趣”、“小草青青”两个活动之后,我们又安排了“蚯蚓本领大”这个主题活动。

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探究意识,尤其喜欢户外活动,让孩子们走出校园去亲近自然,了解蚯蚓,探究蚯蚓的秘密是这次主题活动的目的。

蚯蚓就生活在我们的周围,每到春夏之际它的踪迹就会显现出来。

让学生先“看一看”,了解蚯蚓的形状和特征,然后“找一找”,知道蚯蚓的生活习性,再做一个小实验,观察在震动、光照、噪音的条件下蚯蚓的反应。

通过以上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尝试用实验和探究的方式学习。

三、课时建议本活动建议2课时完成。

四、活动过程建议(一)导入讲故事《一粒种子》。

小小的蚯蚓,它不但帮助种子发芽,还帮土壤妈妈松了土。

同学们你想知道小蚯蚓还有哪些本领吗?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走进大自然,来到蚯蚓身边,仔细观察蚯蚓!(二)活动的组织1.找一找。

蚯蚓的家在哪里?先做个小计划,然后讨论如何做到分工合作,还要检查小组的工具是否齐全(铲子、小木棒、空瓶子),特别要注意要求学生认真做记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