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观《风雨哈佛路》有感

观《风雨哈佛路》有感

观《风雨哈佛路》有感
《风雨哈佛路》是一部2003年上映的励志影片,由美国导演Peter Levin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

主人公Liz(丽兹)出生在美国的贫民窟,从小承受着家庭的千疮百孔,她有一个姐姐,父母是瘾君子,母亲患有精神分裂症,之后双目失明,最后死于AIDS(艾滋);父亲因酗酒最后到了收容所。

8岁时的丽兹就流浪街头,开始乞讨,童年是在贫穷与饥饿中度过。

她住过收容所,地铁站……偶尔,她还要扮演大人的角色,回去照顾父母与姐姐,多少次,她流泪在母亲的病床前。

她深知,如果继续这样沉沦下去,她将会和母亲的结局一样悲惨。

她决心告别,开始全新的生活。

她用真诚最终争取到参加进入中学的考试权利,她的父亲作为担保人。

父亲从收容所出来办理完手续之后,对她说:“好孩子,坚持学习,我不能成功了,但是你行的。

”简单的一句话,鼓励着弱小的她坚定自己的信心,从容的走进了学校的大门。

此时她17岁,17年来,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屈指可数,可是她的学习却很优异,有一次语文考试,老师想不让她考试了,但她按住试卷说:“不,我要考,我觉得没那么难”,最后,成绩满分。

在美国,高中的课程为四年,但她要求自己两年内必须学完,所以她每天都是第一个来学校学习,最后一个走,做地铁时也在学习,最终,她在19岁那年做到了,而且每门学科的成绩都在A以上,连老师都觉得不可思议。

作为奖励,她以全学校第一的成绩和其他9名同学获得了免费到波士顿的哈佛大学参观的机会。

当她站在哈佛学府的门前,仰望着大学的殿堂时,又下了一个决心---她要成为这里的一员,证明给自己与世人看,人生其实是可以改变的。

在这部影片中,导演还安排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她的姐姐,一个是丽兹15岁时认识的好朋友克里斯,她们和丽兹的处境是相同的,但她们的命运却和丽兹有着天壤之别。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告诉大家,不仅仅要在逆境中学会坚强,更要学习丽兹的精神。

因为丽兹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的心都充满了爱。

所以她是光明的,纯洁的,富有希望的。

同时也在于丽兹有一颗坚韧的心,有一颗恒心,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一颗发现爱的心,有一颗理性的心。

也许是因为这些内在的优秀的品质才让她获得了哈佛的机会。

所以她的成功是必然的,因为她心中有爱,因为她拥有高尚的品质。

影片中还有很多的小细节,体现着丽兹独特的思考角度,值得我们细细揣摩。

在影片的最后,丽兹走在哈佛的路上,依然是一副内敛的表情,不崩溃的尊严和不狼狈的痛楚。

丽兹的故事虽然不具备代表性,但她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并反思的。

因为世界在转动,没有你,地球同样会转动,现实是不会按照你的意志而改变的。

而你能改变的只有自己,永远都不要妥协。

虽然我们都是普通人,但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的不普通,只要你去做,你去改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