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局文件林规发[2010]24号━━━━━━━━━━━━━━━━━━━━━━━━━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国家林业局中央本级项目支出定额标准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家林业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为深化部门预算改革,规范项目支出定额标准管理,提高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本级项目支出定额标准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预[2009]403号)精神,结合我局中央本级项目具体情况,我局制定了《国家林业局中央本级项目支出定额标准管理暂行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国家林业局中央本级项目支出定额标准管理暂行办法(局印)二○一○年一月二十日附件国家林业局中央本级项目支出定额标准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我局部门预算项目支出定额标准管理,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根据财政部预算管理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局部门预算中央本级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以下简称项目定额标准)管理的全过程,主要包括立项、编制、发布和实施、复审和修订等环节的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项目定额标准,是指为满足项目支出预算管理需要,在对部门预算项目进行合理分类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项目的资产配置量、资产消耗量或业务工作内容为主要对象确定的预算支出标准。
第四条项目定额标准管理遵循以下原则:(一)统筹规划。
统一项目定额标准体系建设规划,优化项目定额标准体系整体结构,注重项目定额标准之间的相互衔接,发挥项目定额标准体系的整体功能。
(二)突出重点。
按照项目定额标准管理规律,优先选择与我局核心职能最相关的,以及我局最急需的业务工作开展项目定额标准管理。
(三)动态优化。
在保持项目定额标准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水平变化,对项目定额标准实施动态优化。
第二章项目定额标准的分类和内容第五条项目定额标准分为财政部标准和部门内部标准。
财政部标准是指由财政部(或会同中央部门)发布或认可的项目定额标准;部门内部标准是指由中央部门自行发布的项目定额标准。
第六条财政部标准分为通用定额标准和专用定额标准。
通用定额标准是指适用于所有或大多数部门的、共性的项目定额标准,具有普遍适用性;专用定额标准是指适用于特定部门、特定活动或特定项目的定额标准,具有特定的适用范围。
第七条项目定额标准原则上应涵盖项目的全部支出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支出范围、资产配置标准、资产耗费标准、业务工作内容标准、取费标准等。
项目定额标准可根据业务特点,分类分级制定。
第三章项目定额标准的管理职责第八条我局项目定额标准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由我局规资司统一领导,我局规资司和各司局、各直属单位分工负责。
第九条我局规资司的职责是:(一)统一审核、制定我局项目定额标准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及年度计划。
(二)具体管理专用定额标准。
(三)组织、协调、指导我局部门内部标准有关制定、实施、管理等工作。
(四)负责我局项目定额标准管理其他相关工作。
第十条我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的职责是:(一)具体编制报送相关项目定额标准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及年度计划。
(二)具体实施相关专用定额标准。
(三)具体负责制定相关部门内部标准。
(四)配合完成项目定额标准制定、实施、管理等方面其他相关工作。
第四章项目定额标准的立项第十一条项目定额标准实行年度立项制度,每年按职责分工由各司局、各直属单位编制本单位项目定额标准建设年度计划(见附1),于每年2月15日前以书面形式报送我局规资司。
第十二条申请立项的项目支出定额标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符合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实际工作的需要。
(二)没有现行项目定额标准,或现行的项目定额标准应予以修改。
(三)属于项目定额标准体系管理的范围。
第十三条我局自行发布的项目定额标准属部门内部标准。
如需上升为财政部标准,则视同需修订的财政部标准,需逐项填写《项目支出定额标准立项申请表》(见附2),随同项目定额标准建设年度计划一并报送。
第十四条我局根据财政部批准下达的中央本级项目定额标准建设年度计划有关情况,对各司局、各直属单位下达中央本级项目定额标准建设年度计划,明确项目定额标准的名称、主编部门、完成时间等。
第十五条项目定额标准建设年度计划应严格执行。
确有特殊原因需要在年中调整立项的,按程序经审批后可调整列入年度计划。
第五章项目定额标准的编制第十六条项目定额标准编制的依据是:(一)国家预算财务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已发布的相关定额标准及其规程规范。
(三)相关行业、部门发展规划。
(四)相关市场公允价格。
(五)其他相关资料。
第十七条项目定额标准编制遵循以下原则:(一)统一公正。
项目定额标准一视同仁,不同部门的同一事项采用相同的项目定额标准,保持项目定额标准的统一性和公正性。
(二)简便易行。
项目定额标准要满足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部门职能活动,充分利用已有项目定额标准,突出项目定额标准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
(三)经济节约。
坚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实际发展水平和财力可能,注重经济节约。
第十八条项目定额标准编制的方法主要包括专家意见法、类比法、数理统计法、技术测定法等。
主编单位可结合实际工作需要,采取一种或多种方法,测定项目定额标准。
(一)专家意见法。
专家意见法也称德尔菲法,指由行业中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专家来估算定额。
一般做法为:先成立一个专家小组,由每个专家独立估计定额的大小,然后把这个结果及理由告诉每个专家,再由每个专家参考别人的数据,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再修正自己的预测。
这样反复几次,直到大家取得一致意见,得出最后的项目定额标准。
(二)类比法。
类比法也称典型推算定额法,是以已实施的与本次项目定额十分相关的行业典型定额项目为基准,通过分析比较,确定出与之相同或相似的项目定额标准的方法。
(三)数理统计法。
指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获取各种历史统计数据,根据现实的生产技术、组织状况、物价水平等条件,运用一定的数理统计方法来确定各种费用项目的单位定额标准。
(四)技术测定法。
指对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进行分析研究,设计合理的工艺和操作标准,在一定的条件下以实际的测定结果作为项目定额标准。
第十九条项目定额标准编制的程序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准备阶段、起草阶段、征求意见阶段、试点阶段、审批阶段。
(一)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包括成立标准工作小组、拟定项目定额标准编制方案等。
1.主编部门牵头成立标准工作小组,由标准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定额标准编制工作。
标准工作小组成员应具备胜任相关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项目定额标准编制方案应主要包括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调研重点、编写大纲、编制进度安排、具体分工等。
编制方案拟定后,按规定报财政部备案。
(二)起草阶段。
项目定额标准编制应在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广泛听取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形成项目定额标准征求意见稿。
(三)征求意见阶段。
项目定额标准征求意见的范围应包括项目定额标准相关的利益各方。
征求意见结束后,主编部门应将反馈意见汇总成表进行分析,提出修改处理意见,形成项目定额标准试点稿,报财政部备案。
(四)试点阶段。
为确保项目定额标准的可操作性,项目定额标准一般要提前进行试点,试点期一般为1—2年。
(五)审批阶段。
试点结束后,主编部门要根据试点情况完善项目定额标准,形成项目定额标准报批稿,连同项目定额标准编制说明(见附3)及其他必要的材料一起报送我局规资司审核后上报财政部。
财政部标准由财政部审批;我局部门内部标准由我局自行审批,报财政部备案。
第六章项目定额标准的发布和实施第二十条通用定额标准由财政部发布实施,专用定额标准由财政部和中央部门共同发布实施。
第二十一条我局部门内部标准由我局根据自身加强管理的需要自行编制并发布,但不得与财政部标准相抵触。
第二十二条项目定额标准一般以单独文件形式发布,或根据情况作为其他预算管理文件的组成部分,以其他预算管理文件形式发布。
第二十三条财政部标准发布实施后,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申报、审核、安排均以此为依据。
第二十四条我局部门内部标准发布实施后,原则上作为部门内部管理和预算编制、审核、安排的依据,也可作为财政部预算审核和经费安排的参考依据。
第二十五条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行业定额标准,经财政部认定、发布后,视同财政部标准,可作为预算申报、审核、安排的依据。
第七章项目定额标准的复审和修订第二十六条项目定额标准实施后,编制部门应根据需要适时进行复审。
项目定额标准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
第二十七条项目定额标准在复审后按三种情况分别处理:(一)不需修订的项目定额标准被确认继续有效,保持项目定额标准的原状。
(二)需修订的项目定额标准列入下一年度计划。
(三)已无存在必要的项目定额标准,予以废止。
第二十八条出现下列情况时,相关的项目定额标准应当废止:(一)项目定额标准的适用环境或者条件已不存在。
(二)新的项目定额标准已经发布。
(三)与新发布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相违背。
(四)其他应废止的情况。
第八章附则第二十九条本办法由我局规资司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1.xx年度项目定额标准建设年度计划2.项目支出定额标准立项申请表3.XX项目支出定额标准编制说明XX年度项目定额标准建设年度计划项目支出定额标准立项申请表XX项目支出定额标准编制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