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国学教案【篇一:幼儿园实施国学特色课程的探索与反思】幼儿园实施国学特色课程的探索与反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进一步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从实际出发,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我根据所在园开展国学特色课程的实践探索,总结了在推行国学特色课程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反思,以期为促进国学进入幼儿园提供一些思路。
一、实施国学特色课程的意义从小扎根国学,让幼儿从上幼儿园阶段就逐渐开始感受国学,进而实践国学,逐渐从传统中汲取前行的精神动力,并结合社会实践不断地进行新创造,在了解自己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和其他文化之间沟通、交流、整合。
只有坚持不断沟通、交流和整合,我们才能在与其他文化的比较中获得对自己文化的新的理解和反思,才能充分吸收其他文化发展的先进成果,才能为自己的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才能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激发出传统文化的潜在生命力和勃勃生机,鉴于此我们要以实际行动积极地去推进国学经典进幼儿园、进家庭的进程。
二、实施国学特色课程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将国学特色课程从理论付诸实践,老师们最大的疑惑是:学习国学经典能促进幼儿哪些方面的发展?如何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如何将国学特色课程渗透在一日生活当中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做了有益的思考和尝试。
问题一:幼儿园国学经典能促进幼儿哪些方面的发展?幼儿园的国学课程主要是诵读经典,说文解字和知行合一。
常规的教育可以教会幼儿各种生活的技能,但并没有足够重视教会幼儿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但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方面又有什么积极意义呢?事实证明:学习经典后为幼儿的习惯培养奠定了根基。
如:《弟子规》中“食不言寝不语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物虽小勿私藏借人物及时还”等关于个人卫生、礼貌、读书、等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让幼儿明白了“圣人的样子” 提高了幼儿在行为上的是非、美丑、好坏的辨别能力,巩固了他们已接受的道德知识,从而最终达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学习诵读经典的过程幼儿类似念唱,眼睛看经典文字,是透过视觉作用来刺激大脑,开发智力,提高了幼儿的专注力。
朗朗上口的国学经典词句也可以提升幼儿的记忆力、理解能力。
幼儿能够熟练背诵,幼儿在幼儿园阶段正是记忆力发展的敏感期,在此时期常读、常诵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另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诵读的兴趣就可以快速的增加幼儿的识字量。
把识字变成简单的事情。
问题二:如何将国学特色课程渗透在一日生活当中?国学经典中许多教育内容本身就是一些行为要求和道德要求,需要教师在专门的诵读之外,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国学的教育就很必要。
我们通常的做法是: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的小细节教育幼儿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幼儿每天来园见到教师同伴问早问好,吃饭不掉米粒,自己事情自己做,拿空杯子也要用双手等等,我们还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针对孩子的爱好来渗透,如:在幼儿的体操编排中把国学经典《弟子规》融入其中,朗朗上口的诗句,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孩子们参与间操的热情也提高了。
为了将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固化,我们还将国学教育渗透在家庭生活当中,例如开辟主题墙“《弟子规》你今天做到了吗?”将《弟子规》提到的一百一十三件事掰开了揉碎了制定成周主题目标告诉家长,如经典中的“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主题,我们就要求幼儿做到自己独立做事之前要告诉自己的父母,出门前或回家后要和父母打招呼,每天回家后都要将自己在幼儿园学习到的内容跟父母复述一遍。
每周家长都会根据幼儿在家的表现通过写纸条或者拍照片的方式反馈给老师,由老师再进行表扬。
从而幼儿不但在园里知仪懂礼,在家里也变了,懂得为下班的父母端上一杯茶;吃完饭主动收拾碗筷、扫地;对长辈的礼貌行为表现也多了。
问题三:如何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在整个社会出现了人文精神缺失,精神家园荒漠化严重背景下,家长对国学有期待但是不了解,还有些家长对于孩子学《弟子规》等经典有所疑虑。
其中最大的担心就是:学习经典的孩子,走向社会后会不会吃亏?会不会与社会格格不入?我们通过实践得出结论: 这种疑虑实际是家长并没有深入学习领会经典的内涵而产生的学习了《弟子规》的孩子,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透过他对善恶的了知,明白怎样做人才是对的。
自然对各种各样的行为有敏感而清晰的判断能力,能很好地把握自己和选择良善的朋友。
学做《弟子规》的孩子是让家长放心、安心的孩子。
另外细读《弟子规》文中的每一条,找不出与社会人心不符、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内容。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教师要重视与家长的沟通,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家长观看一些国学专家关于幼儿教育的讲座,也可以让家长共同参与老师的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议,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园老师经过教育理念的学习,能从容应对家长提出来的国学教育上的问题,而家长听了专家演讲了解了国学教育的精髓就更容易与教师的产生教育思想上的共鸣,会使得双方之间的沟通变得容易,家长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给幼儿一个宽松、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更有益于幼儿园国学特色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对国学特色课程实践的反思虽然我们在国学特色课程的探索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国学特色班学习的幼儿在行为规范,孝顺父母,学习习惯,识字量等方面都优于同龄班的孩子,国学课程的实施对切实督促教师提高文化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也确实有很大帮助,然而教师仍处于不断的摸索当中,其教学的方案做的仍有待改善,在理论上还缺乏认识,或者在设计课程当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影响了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如何将国学特色课程更深入的进行下去,推广开来是今后我们必须关注并着力探索的方面。
它需要教师在掌握一定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特点与发展水平,根据不同幼儿实际,确定目标,选择内容与方法途径,设计出适合幼儿发展的课程,并组织实施,以促进幼儿发展。
只有这样,国学才能更好的做下去,而不是流于形式,是真真正正的利于孩子一生的学问。
总之,我园国学特色课程的实施,使幼儿的活动空间、教师的创造空间、幼儿园的生存空间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依旧只是刚刚迈出了第一步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解决,许多方法和途径需要进一步尝试和探索。
著名哲人黑格尔曾经说过:“传统并不仅仅是一个管家婆,只是把它所接受过来的忠实地保存着,然后毫不改变地保持着并传给后代。
”确实如此,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和国家的精神家园,它不仅积淀着一个民族和国家过去的全部文化创造和文明成果,而且蕴含着它走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
如何开展国学特色课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诉求仍需更多的幼儿园和研究者的共同努力,我们仅在此抛砖引玉,期待有更多的声音出现。
庠厂小学附属幼儿园科研组孙忠建【篇二:德慧幼儿园国学特色-《弟子规》-总教案】德慧幼儿园国学特色(一)课程理念:《弟子规》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全文虽然仅有1080个字,360句,却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概括得淋漓尽致。
德慧幼儿园以《弟子规》为本校特色课程,强调幼儿教育的根本是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也就是先培养德行,后学习知识技能,这完全符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
学习践行《弟子规》能奠定孩子完美人生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所以,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弟子规》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作为我校校本教研的主要工作。
(二)课程目标:1. 家庭礼仪:培养学生孝敬父母、体谅父母,关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家中亲人。
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 校园礼仪:培养学生的爱心,爱老师,爱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培养学生的礼貌习惯,每个小朋友见人鞠躬问好,礼貌友爱。
3.社会礼仪:见长辈鞠躬问好,对不起谢谢等礼貌用语常挂嘴边;教育学生诚实守信,不说假话。
(三)课程培养目标:(需要根据课程内容详细设置,该文档只是大概模版)1、学习中国古代的一个礼节——鞠躬。
表示尊敬他人、谦虚、诚恳等。
老师示范:双手放在裤线的两旁,低下头同时把腰轻轻的弯下去,正确的姿势看到自己的脚面。
手臂自然下垂。
有的表示诚意鞠躬到90度。
①下课时鞠躬说:老师您辛苦了;②见到长辈鞠躬问好③放学到家后要说声:妈妈(爸爸、爷爷、奶奶)我回来了④学会和小朋友们礼貌用语:“请大家多多关照”。
“希望大家喜欢我”。
“我想和大家做朋友”等。
也可让学生自由发挥去想象。
课程提问:让小朋友举手自己来说对多少个人鞠躬问好,直到养成习惯。
2、培养学生的孝心和感恩之心,比如为母亲盛一碗饭,或者为父亲倒一杯水;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老师示范:比如:摆放碗筷、擦桌子、扫地、倒垃圾;为父母捶背、按摩。
可以根据情况任选两样来做,①擦桌子②扫地③为父母捶背说爸爸妈妈辛苦了课程提问:让小朋友举手自己来说做了哪些?反复强调,直到养成习惯为止。
3、培养学生遵守承诺的品德,“一诺千金”。
遵守对他人的承诺,也要遵守自己对自己的承诺。
老师示范:比如答应小朋友们的奖励一定会做到。
①某某小朋友答应别的小朋友~~~~~~~~~~~②比方某某小朋友学习弟子规以后下决心要改掉乱放东西的坏习惯,这些话虽然是没有别人听到,但是也是承诺,是自己对自己的承诺,同样应该牢牢遵守。
(四)《弟子规》学年目标:德慧幼儿园《弟子规》学年目标的扩展,加宽,以及进一步具体化。
一、小班1、《弟子规》学习程度(初步了解?)2、见人主动鞠躬问好。
3、乐意用双语主动招呼熟悉的人,学习使用礼貌用语。
4、具有帮助他人的意识,能在成人的启发下,愿意帮助他人。
5、节日活动中,感知爸爸、妈妈、老师的辛苦和关爱,喜欢周围的小朋友。
二、中班1、《弟子规》学习程度(会背诵?)2、学会礼貌待人,知道爱清洁、讲卫生,懂得保持公共环境整洁。
3、有初步的责任意识,能关注熟悉的人和弱小的同伴,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
4、愿意帮助集体做事,有爱劳动的习惯。
5、能对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人产生认同感、亲切感,能觉察并尊重他人的情绪和需要。
爱父母、教师、长辈。
6、能关注身边老人的身体和需要,愿意帮助老人,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7、进一步认识、感知节日活动的由来,初步了解节日活动的主要习俗,愿意在节日中向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情感。
8、进一步感知中国传统节日,乐意体验民间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民间活动,萌发爱祖国的情感。
三、大班1、《弟子规》学习程度(会背诵和讲解故事?)2、体验人与人相互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乐,尊重他人的意见和需要3、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规则意识,学习评价自己和同伴,能够多发现别人的优点 4、学做值日生,愿意为弟弟妹妹、为他人、为集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5、在民俗节日活动中,体验节日活动中积淀的尊老敬老、亲情友情、勤劳节俭等丰富的中国传统美德6、能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同伴的讲述,会主动用语言与人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