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2019年2月20日混凝土质量缺陷的成因及处理方法1、概述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在今天,混凝土的缺陷较为普遍,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缺陷几乎无所不在。
尽管我们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措施,小心谨慎,但混凝土缺陷仍然时有出现。
混凝土缺陷影响到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
为使缺陷处理工作做到程序化和规范化,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本文对混凝土施工中所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科学分析,系统阐述常见的混凝土质量缺陷及处理方法,对类似工程具有参考价值。
2、常见混凝土质量缺陷类型及发生原因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质量缺陷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混凝土裂缝,层面缝渗水、结构缝渗水、混凝土点面渗水及混凝土表面缺陷等。
混凝土表面缺陷包括:层间缝错台挂帘、蜂窝、麻面(水波纹)、孔洞、露筋、缺棱掉角、灌浆管和拉筋露头、水气泡、砂线、表面不平整等。
2.1表面缺陷2.1.1蜂窝: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产生原因有以下几种:a、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b、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拌和不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c、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造成石子砂浆离析;d、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e、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f、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塌落度过小。
2.1.2麻面: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产生原因有以下几种:a、模板表面粗糙或粘覆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b、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c、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d、脱模剂涂刷不均匀,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2.1.3、孔洞: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产生原因有以下几种:a、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和埋设件处,混凝土下料被卡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b、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c、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捣不到,形成松散空洞;d、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下料被卡住;2.1.4、露筋: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产生原因有以下几种::a、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b、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漏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c、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2.1.5、缺棱掉角: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产生原因有以下几种:a、模板拆除过早;b、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撞击,保护不好;c、模板未刷脱模剂。
2.1.6、表面不平整:混凝土表面凸凹不平或混凝土结构尺寸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产生原因有以下几种:a、模板表面不平或模板钢度不够;b、模板支撑不够导致浇筑过程中模板变形;c、抹面部位施工人员不熟练。
2.1.7、强度不够,均质性差: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
产生原因有以下几种:a、水泥过期或受潮;b、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计量不准;c、搅拌时间不够或拌和不均匀;d、冬季施工拆模过早或受冻;e、混凝土试块制作、养护不符合规范要求;2.1.8、缝隙、夹层:混凝土内成层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
产生原因有以下几种:a、施工缝未处理;b、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离析;c、基础层未浇筑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振捣密实。
2.1.9、挂帘:新老混凝土接合处沿缝面粘附于老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
产生原因:上下层模板结合不紧密,有缝隙。
2.1.10、错台:混凝土分缝处上下层错开一定的距离,形成台阶。
产生原因:上下层模板结合不紧密,有较大间隙;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跑模现象。
2.2混凝土裂缝混凝土裂缝按深度可分为表层裂缝、深层裂缝和贯穿裂缝;按裂缝开度变化可分为死缝、活缝和增长缝;按裂缝成因可分为温度裂缝、干缩裂缝、沉降裂缝、冻胀裂缝等。
2.2.1、塑性裂缝:裂缝在新浇结构、构件表面出现,形状不规则,裂缝互不连通,大多在混凝土初凝后,当外界风速大、气温高、空气湿度很低的情况下出现。
产生原因:混凝土早期养护不好;水泥用量过多或使用过量的粉砂或水灰比过大;浇筑斜坡段混凝土,由于重力作用而产生。
2.2.2、沉降收缩裂缝:裂缝多沿结构上表面钢筋通长方向或箍筋上断续出现,一般到钢筋上表面为止。
多在混凝土浇筑后发生,混凝土硬化后即停止。
产生原因:混凝土本身各部位相互沉降量相差过大而造成裂缝。
2.2.3、干缩裂缝:裂缝在表面出现,宽度较细,其走向纵横交错,无规律性,裂缝分布不均。
产生原因:混凝土养护不当;砂子含泥量过大;混凝土过度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大的砂浆层。
2.2.4、沉陷裂缝:多为深进或贯穿性裂缝,其走向随沉陷情况而变化。
产生原因:地基局部产生不均匀沉降;拆模过早。
2.2.5、冻胀裂缝:结构构件表面沿主筋、箍筋方向出现宽窄不一的裂缝,深度一般到主筋。
产生原因:冬季施工混凝土未采取保温措施或保温不善。
2.2.6、温度裂缝:多为表层或深层贯穿裂缝,根据温差大小而不同。
产生原因:表面温度裂缝多数是由于温差较大引起;深进和贯穿的温度裂缝多数是由于结构温差较大而引起。
2.2.7、其他施工裂缝: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产生纵向的、横向的、斜向的、竖向的、水平的、表面的、深进的或贯穿的各种裂缝。
裂缝宽度、深度和长度不一,无一定规律性。
产生原因:拆模时混凝土受到剧烈振动或大量施工荷载作用;拆模过早,混凝土强度不够。
3、各类缺陷处理措施和质量要求3.1表面缺陷处理3.1.1层间缝错台挂帘处理对形成错台的部位,首先将突出的砼凿除,预留约5mm厚度,然后对预留的部位作打磨处理。
根据招标文件技术条款要求,磨除坡度:不大于1/20的斜度,或按施工图纸规定。
磨除后与成型混凝土平顺连接,打磨过的部位表面涂刷一层环氧胶泥。
3.1.2 模板印痕及模板变形造成的凹凸面的处理a、对凸出的模板印痕及模板变形造成的凸出部位,采用打磨的方式进行处理;b、对于模板拼缝不严漏浆形成的砂线,深度<5mm的砂线,将砂线内的裸露砂粒清除,填补环氧胶泥或环氧砂浆。
深度≥5mm的砂线,视其深度凿槽,深度不小于2cm,分层锤填丙乳砂浆或环氧砂浆修补。
模板变形造成的凹面也按上述原则处理。
3.1.3 混凝土表面出露钢筋头和灌浆铁管的处理a、带锥套的拉筋头,将锥套取出,孔壁凿毛,分层锤填丙乳砂浆或环氧砂浆修补;b、未带锥套的钢筋头和灌浆铁管,将四周混凝土凿除,混凝土凿除时应尽量减少凿挖范围,以方便切割钢筋头和灌浆铁管为准,凿成规则形状。
在距混凝土面2.5cm处割断(采用氧焊)钢筋头或灌浆铁管,如割除时,周围混凝土受到损伤,则再凿除掉损伤的混凝土,四周凿成垂直状。
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清理烘干基面,然后用丙乳砂浆或环氧砂浆填补。
3.1.4 混凝土表面脱皮、破损、麻面(水波纹)的处理a、缺陷深度≥5mm,应标定范围凿成四边形或多边形等规则面,凿至坚实混凝土基面,深度以最深凹处的凿除厚度不小于5mm,用丙乳砂浆或环氧砂浆修补,表面涂刷一层环氧胶泥;b、缺陷深度≤5mm,主要采用打磨的方式进行处理,磨平后表面涂刷一层环氧胶泥。
对于局部打磨后形成的小孔,可将孔内清理干净后,用环氧胶泥填补,固化后整个打磨面再涂抹一层环氧胶泥。
3.1.5 底板不平整度处理对于底板平整度超出设计要求形成的升坎、跌坎,用手持打磨机将突出的混凝土磨除, 磨光、磨平,磨除后与成型混凝土平顺连接。
磨除坡度:不大于1/20。
磨平后用三米直尺检测,总体平整度不大于6mm。
打磨后视混凝土表面质量情况,涂刷一层环氧胶泥。
3.1.6 水气泡处理a、气泡密集区:小于5mm直径的气泡密集区部位,根据混凝土表面强度情况决定是否打磨,如混凝土表面密实,则仅对水气泡进行清孔,用环氧胶泥填补。
如混凝土表面强度低,应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打磨,磨至坚硬密实的混凝土基面,对水气泡进行清孔,经平整度检查符合要求后,表面修补环氧胶泥。
大于5mm直径的气泡密集区部位,凿成四边形或多边形,凿至坚硬密实的基面,深度以最凹处的凿除厚度不小于5mm,修补材料:顶面、侧面采用环氧砂浆或丙乳砂浆修补,底面采用预缩砂浆(厚度不小于25mm)或环氧砂浆、丙乳砂浆修补,修补过的部位表面涂刷一层环氧胶泥。
b、单个水气泡:用小钢钻掏孔,清除孔周乳皮和孔内杂物及松散混凝土,大于5mm直径的用环氧砂浆或丙乳砂浆填补,小于5mm直径的用环氧胶泥填补。
3.1.7 蜂窝、露筋处理a、缺陷凿除处理:将缺陷部位松散混凝土凿除,直至密实混凝土,四周凿成垂直状,并凿成方型或圆形,严禁形成锅底形,有锐角的部位应凿除。
凿挖时应避免造成周边混凝土表面脱皮,凿挖的深度视缺陷架空的深度而定,原则上不小于3cm,凿挖时如钢筋出露,凿至钢筋底面以下不小于5cm 。
b 、修补材料:6cm 以内深度的缺陷,采用分层垂填丙乳砂浆或环氧砂浆修补,深度大于6cm 的蜂窝露筋缺陷,用一级配混凝土修补。
修补所用一级配混凝土的标号应在原混凝土标号的基础上提高一级。
3.1.8 一级配混凝土、环氧砂浆、丙乳砂浆、环氧胶泥修补工艺及质量控制标准 3.1.8.1 一级配砼修补a 、一级配混凝土修补的工艺流程图b 、一级配混凝土配比:用石为天然或人工骨料,经1cm 筛孔过筛,筛除片状和针状石。
用砂为天然或人工砂;水泥为42.5中热微彭胀普硅水泥,用水为符合要求的生产用水。
一级配砼配比表W/C砂率(%)水 (kg/m 3) 水泥 (kg/m 3) 砂 (kg/m 3) 小石 (kg/m 3) 0.4411503757601095c 、拌制:现场人工拌制,拌制现场打扫干净,拌制场地铺一层铁皮,每次拌和量视修补量而定,最大一次拌和量不超过0.1m 3。
严格按配比要求进行各种材料的称量。
应充分拌和抹面收光基面涂浓水泥浆 分层锺填砼 砼拌制养 护质量检查配 料沾干积水 基面冲冼 砼缺陷凿除均匀,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用水量。
以能手捍成团,手上有湿痕而无水膜为准,拌和均匀后,归堆存放预缩30分钟左右。
d 、基面处理:基面的凿挖形状、深度、范围经验收符合要求后,用钻子和钢刷清除基面松动颗粒,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用绵纱沾干积水,基面应润湿但无明水。
e 、一级配混凝土填补:一级配混凝土修补前,先在基面上涂刷一道水灰比为0.4—0.45的浓水泥浆作粘结剂,然后分层填补混凝土,并予以捣实(用木棒或木锤),直至泛浆。
各层修补间,用钢丝刷刷毛,以利结合,填平后进行收浆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