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物反应包括哪几类

药物反应包括哪几类

药物反应包括哪几类药物和机体之间的关系具有两重性,既能治疗疾病,也可能给人体带来有害的不良反应。

药物反应的种类是比较多的,从发生的机制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过敏反应:是指按正常的用量用法接受治疗药物后,机体发生一些不正常的临床表现,它与药物的正常药理作用和药物过量引起的反应不同,是作用性质上的反常,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各种形态的皮肤粘膜发疹和一些全身性的反应。

药物的过敏漫应在所有不良反应中,是最多见的一类。

(2)毒性反应:是指药物引起各个组织器官的功能异常和结构的病理变化,它一般发生于用药超过极量的情况下,或因为医疗差错或意外事故引起。

此时几乎每个患者都会出现性质相同的中毒症状。

绝大多数药物都有一定毒性。

毒性反应一般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两种。

(3)副作用:是指在正常剂量下,伴随药物的治疗作用而发生的其他非预期的反应,它属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在治疗中是较常出现的。

我们所用的药物大都同时具有几种药理作用,用于治疗目的的只是其中的一_二种,而其他作用有的则成为副作用。

(4)后遗反应:指停药后的后遗生物学效应,它可以非常短暂,也可以比较持久,停药后大多可以恢复,少数会引起水久性器质性损害。

(5)特异质反应:指少数人在用药后,发生与药物的药理作用完全无关的反应,这种情况大多数和个体遗传素质所引起的代谢酶的缺陷有关系。

(6)“三致作用”:即致畸胎、致癌、致突变作用,对前两个大家可能比较容易理解。

所谓致突变,是指药物引起人体细胞内的染色体及其中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构成和排列顺序发生变化,进而使某些器官在形态、功能上发生病变。

近年来,“三致”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7)药物的成病作用:吸毒会上痛,其实一些药物也会产生这种情况,它们经长期服用,在停药后除了具有强烈的心理上的渴求外,还会有生理上的依赖,并由此出现“戒断症状”,这叫做药物的成病性,又叫药物依赖性。

儿童尤需防范食物过敏在刚刚结束的巴黎食物过敏大会上,有关专家指出,发达国家食物过敏患者的数量不断上升,仅法国就有6%的15岁以下的儿童患有食物过敏症,这种病会对儿童健康及其今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据法国媒体报道,巴黎耐克儿童医院的施恩曼医生在会上指出,儿童食物过敏现象增加和过敏引起的严重病例值得重视,医疗专家须对食物过敏与哮喘病的联系格外警惕。

施恩曼说,儿童时期可能出现的过敏形式有皮肤过敏、食物过敏和哮喘等。

发病时间越早,过敏现象可能越重,且历时越长,甚至持续到成年,这对儿童的未来发展不利。

医疗专家还指出,儿童的健康状况对于其今后一辈子的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如果能尽早诊断,并得到良好的跟踪治疗,过敏患者也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法国蒙彼利埃医院肺科专家德莫利等人在会上说,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有婴儿牛奶、鸡蛋、海产品、带壳水果、花生、大豆、芝麻、芹菜等。

如果食品中掺入了上述食物成分,应当在标签上加以注明。

法国有关调查显示,在2岁即患上过敏性皮肤病——湿疹的法国孩子中,有40%的人后来患有哮喘。

因此,如果婴儿一岁之前多次出现伴有哮喘的支气管炎,就应当检查他们是否对鸡蛋等食物过敏。

什么是药物过敏反应药物的过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指有特异体质的患者使用某种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

常表现为皮肤潮红、发痒、心悸、皮疹、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或死亡。

那么,怎样判断自己的过敏是不是药疹呢?一、用药史:判断药物过敏一定要有用药史,最常见引发药物过敏的药物主要有:①抗生素类,青霉素、链霉素、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土霉素等。

②磺胺类。

③解热、镇痛类,如阿斯匹林、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等。

④催眠药、镇静药与抗癫痫药。

如鲁米那、眠尔通、泰尔登、苯妥英钠等。

⑤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等。

如破伤风抗毒素、蛇毒免疫血清,狂犬病疫苗等。

⑥中药也可引起药疹。

单味药引起药疹的有葛根、天花粉、板蓝根、大青叶、穿心莲、丹参、毛冬青、益母草、槐花、紫草、青蒿、防风等;成药中有六神丸、云南白药、牛黄解毒片,银翘解毒片等。

另外,有些复方中药部分为西药,使用时更应注意。

二、潜伏期:发生药物过敏前常有一定的潜伏期。

首次用药过敏多在4~20天内发生。

重复用药,则常在24小时内发生。

尤其是以前未曾服用过的药物,服用后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出现过敏则需高度怀疑。

三、症状及体征:药物过敏的皮疹形态多种多样,有固定性红斑、麻疹样红斑、猩红热样红斑、荨麻疹样,多形红斑样、紫瘢样、玫瑰糠疹样、大疱性表皮松解形或剥脱性皮炎型等。

皮疹一般伴随较为严重的瘙痒。

除固定性红斑和荨麻疹样药物过敏外,其他各类药物过敏均为对称和全身分布,皮疹发红、色泽鲜艳。

有时可有粘膜损害。

皮疹一般先从面颈部开始,依次波及上肢、躯干和下肢,或伴有畏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

轻的停药后皮疹逐渐消退,病情严重者有生命危险。

因此,一旦您怀疑身患药物过敏,需及时赴医院请专科医生处理。

药疹和药物过敏一回事吗药疹和药物过敏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药疹,即药物性皮炎,是以皮肤粘膜的发疹为主要表现的药物反应,它是药物过敏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而药物过敏,除药疹外还包括以下几种全身性的过敏反应。

(1)过敏性休克:这是一种严重而危急的药物过敏反应,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血液循环衰竭和昏迷等,有时危及生命。

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大家一定不陌生。

(2)血液病样反应:是药物引起的血液系统的异常,包括颗粒性白细胞减少或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等。

(3)血清病样反应:通常表现为发热、关节肿痛、皮肤上出现“风疹块”、淋巴结肿大,有时还会出现心肌损害等。

(4)肝炎样反应:多数表现为黄疽、肝功能障碍、转氨酶(ALT)升高,常伴发热和皮疹,大多数病情可以逆转,重症者可以发展为急性肝坏死。

(5)药物热:是药物反应引起的发热,在很多情况下是唯一的全身症状。

有时仅存发热而无皮疹表现,一时很难鉴别。

(6)其他:药物过敏还可能引起哮喘,诱发或加重红斑狼疮,或损害一些重要的脏器如心脏、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也可累及眼耳等重要器官。

总之,药物过敏可引起多种多样的全身或局部症状。

当然,在药物过敏中占主导地位的还是药疹,值得一提的是,后者在少数情况下,还有一些其他因素的参与,使它的表现较为复杂。

幼儿感冒用药须知一、常用的退热药:10%-20%安乃近滴鼻液,每次1-3滴;扑尔敏片,每天每千克体重0.35毫克,分3-4次口服;小儿退热栓,每次半粒到1粒,塞入肛门,一天不超过3次,退热后停用;不要使用APC(复方阿司匹林),因为APC有兴奋作用,婴幼儿的神经抑制机制尚未健全,高热时使用,易诱发惊厥,还会因大量出汗引起虚脱,甚至因血液中游离胆红素堆积而出现黄疸;不要随便使用抗生素,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无效。

二、常用的抗病毒药:(1)三氮唑核苷,每天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分3次服,或按每天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

(2)板蓝根冲剂,每次半袋,每天3次,开水冲服。

(3)双嘧达莫(潘生丁),一天两次,一次5-25毫克,口服。

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合用抗生素:服用抗病毒药物无法退热,预防6个月以下婴幼儿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血液检查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经常患扁桃体炎,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

无论用何种药物,都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剂量不得太大,服用时间不应过久。

(2)服药期间多喝开水,以利于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减少药物对孩子身体的毒害。

(3)3岁以下幼儿肝、肾还未发育成熟,不要口服或注射扑热息痛。

(4)孩子本人或其家属成员有解热药过敏史,不要用退热药。

(5)退热药不要和碱性药(如小苏打、氨茶碱等)同时服用,否则会降低退热的效果。

金银花抗冬季感冒随着冬季的到来,感冒等一些上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在这里介绍一味冬日常用的中药,供大家作预防保健参考。

金银花简称银花、双花,又名忍冬花,为藤本植物忍冬的花蕾,在我国南、北方均有分布。

夏初当花含苞未放时采摘、阴干,作生用、炒用或制成露剂使用。

中医学记载,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功效为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主要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还可以用于痈肿疔疮、热毒血痢等。

《本草纲目》中这样描述金银花的功效,称之可以治疗“一切风湿气,及诸肿痛、痈疽疥癣、杨梅诸恶疮,散热解毒。

”冬季虽寒冷,但是大家穿衣较多、通风不畅,热邪不易散出,因此多为风热型感冒。

金银花芳香疏散,善散肺经热邪、清心胃热毒,尤为适合。

著名治疗冬季风热型感冒的银翘散,就是以金银花和连翘作为君药。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金银花含有环己六醇、黄酮类、肌醇、皂甙、鞣质等,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钩端螺旋体、流感病毒及致病霉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也有抑制作用;有明显的抗炎及解热作用。

作为一种常用中药,不仅疗效确切,而且使用安全、无毒副作用,但寒性疾病及寒性体质者使用时需小心。

金银花是中药汤剂中重要的一味清热解毒药,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食疗茶,用于日常保健。

冬日,抓一些金银花当茶叶泡着喝,就可以起到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的作用。

如果同时配伍一些可以冲水的中药,就可以更好地起到保健防病的作用了。

例如金银花、菊花、代代花、玫瑰花、合欢花各取10克,加冰糖少许代茶饮,除了清热解毒,还可以养颜美容,适合于年轻女性。

还可以取金银花30克、陈皮20克、山楂20克、桔梗10克,或者金银花20克、桑叶20克、菊花20克、陈皮10克,加冰糖少许代茶饮,适合于各个年龄段的人服用,可以起到清热解毒、预防咳嗽等作用。

止咳药该怎么选简单地说,止咳药可以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两大类:中枢性止咳药,针对大脑中的呼吸中枢起抑制作用,就是说,从根上压住咳嗽,所以止咳作用非常强。

但是其中部分药物,例如吗啡类生物碱及其衍生物,如果长期过量服用会导致成瘾性。

常用的如可待因,起效迅速、止咳作用强,但有一定的成瘾性。

因此,依赖性中枢性止咳药,仅用于剧烈而频繁咳嗽的患者,或者其他药物治疗无效时才短暂使用。

而另一类中枢性止咳药,例如喷托维林(咳必清)、右美沙芬等,不会导致成瘾,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

其中,喷托维林是国内使用较久的止咳药,作用强度为可待因的1/3,同时具有抗惊厥和解痉作用,但青光眼及心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咳嗽可以帮助气管内的分泌物排除,防止呼吸道堵塞,所以痰多的患者,禁用强力止咳药。

而应先服用祛痰药,例如棕色合剂、盐酸氨溴索(沐舒坦)等。

普通感冒是急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急性期应以抗感冒治疗为主。

若感冒后咳嗽持续不缓解,可选用中枢性止咳药。

目前多用复合制剂,如美敏伪麻溶液(惠菲宁),其内含右美沙芬、伪麻黄碱、马来酸氯苯那敏,除了止咳,里面还含有抗感冒的成分,所以效果明显。

此外,另一种复合制剂——复方磷酸可待因溶液(可非),也适合感冒后的持续咳嗽患者。

外周性止咳药,通过抑制咳嗽反射来发挥作用,包括局部麻醉药和呼吸道黏膜防护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