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上海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三)第一部分阅读(90分)一、文言文阅读(共42分)(一)默写(18分)1、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
(《黄鹤楼》)2、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
(《题破山寺后禅院》)3、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其两膝相比者, __________。
(《核舟记》)5、虎因喜,计之曰:“__________!”(《黔之驴》)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山间之朝暮也。
(《醉翁亭记》)(二)阅读古诗词,完成7—8题(4分)水仙子·咏江南元张养浩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
芰菏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
爱杀江南。
7、下列四项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2分)A、“水仙子·咏江南”是曲牌名B、“水仙子·咏江南”是小令名C、“水仙子”是曲牌名,“咏江南”是这首小令的题目D、“咏江南”是曲牌名,“水仙子”是这首小令的题目8、这首小令描绘了的景观,充分表达了的情感。
(2分)(三)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9—11题(8分)答司马谏议书(节选)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9、下列句中加点词“为”的解释相同的两项是和(2分)A. 不为.侵官B. 为.天下理财C. 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D.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10、请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2分)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11、本文的作者是朝的(人名)。
作者在文中追述“盘庚之迁”史实的用意在于(4分)(四)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12—15题(12分)汉六年正月,封功臣。
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①功也。
自择齐三万户。
”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②,此天以臣授陛下。
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注释】①子房:张良字子房。
②留:地名。
1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1)与上会.留(2)臣愿封留足.矣13、下列对画线句“运筹策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运作筹划与策略在帷幕之中,决定战争的胜负在千里之外,是子房的功劳。
B.在帐幕中谋划军机,在千里之外获取胜利,是子房的功劳。
C.在帐幕中谋划军机,在千里之外决定战争的胜负,全归功于子房啊!D.运作筹划与策略在帷幕之中,决定胜利在千里之外,全归功于子房啊!14、从文中看,张良之所以“不敢当三万户”是因为。
(3分)A.他嫌三万户太少B.他觉得封留侯远比三万户好C.他觉得自己只是出了计谋而已,没有别人的战功高D.他觉得只是自己的计谋起了作用而已15、张良在功成名就后只“愿封留”,“不敢当三万户”,表现出他具有________的品格。
(3分)二、现代文阅读(共4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2分)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①法国牧师纳德·兰塞姆去世后,安葬在圣保罗大教堂,墓碑上工工整整地刻着他的手迹:“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
”一位智者在解读兰塞姆手迹时说:“()每个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几十年,()有50%的人可能让自己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他们的话,道出了反省之于人生的意义。
②在一些人的意识里,反省,似乎只是老年人的事情。
其实反省对于任何年龄的人都是必要的,而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走过的路短,很容易出现失误和差错;后面的路长,反省就更有必要、更有价值。
③反省首先是对自身所作所为进行的思考和总结。
反省不理智之思、不和谐之音、不练达之举、不完美之事,往往能够得到真切、深刻而细致的收获。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反省不但要勇于面对自己、正视自己,而且要及时进行、反复进行。
疏忽了、怠惰了,就有可能放过一些本该及时反省的事情,进而导致自己犯错。
④反省也是对别人的经验教训的思考和总结。
个人的经验教训虽然来得更直接更真切,但其广度和深度毕竟是有限的。
要获得更加广博而深刻的经验,还要在反省自身的基础上,善于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
成本最低的财富是把别人的教训当作自己的教训。
倘若青年人不但能反省自己,还能反省别人,善于从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得到启示,就可能取得同样的成功、避免同样的失误。
⑤反省,主要是对挫折和失败的思考和总结。
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
”正确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加聪慧,错误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加清醒。
成功的经验大多相似,失败的原因却千差万别,从失败的教训中学到的东西,往往要比从成功的经验中学到的多,而且更为深刻。
⑥反省要取得成效,关键在于要善于将反省后的认识付诸实践。
记得从学校毕业的时候,恩师给我的寄语是:“望你孜孜以求,绘就人生‘前有碧绿、后有金黄’的美好画卷。
”现在看来,要使自己“碧绿的青春”得到“金黄的收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辛勤耕耘、善于反省,并将反省后的认识付诸新的耕耘,这样才有可能使过去的失误变成今后的成功,使过去的成功变成今后更大的成功,真正品尝到金秋的琼浆玉液,享受到大地赐予的丰收喜悦。
⑦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在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
经验证明,进步较快的青年人,必定是善于反省的人。
反省能使人走向成熟,变地深邃,臻于完善。
我们希望年轻人善于从自己和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克服自身经验的局限,进而从更广阔、更深厚的大地上汲取思想和经验的营养,使自己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
(选自2007年5月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6、下列词语中的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 孜孜以求B. 琼浆玉液C. 变地深邃D. 臻于完善17、在第①段的括号内填入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每个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几十年,()有50%的人可能让自己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A.不但……而且B.如果……就C.只要……就D.只有……才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3分)18、作者认为年轻人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反省”?(6分)答: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分)围绕论点,文章③、④、⑤、⑥段的论证结构是 (2分)A.总分式B.并列式C.层进式D.对照式20、下列名言名句中最适合用作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
(2分)A.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B.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二)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26分)捅马蜂窝冯骥才①爷爷的后院虽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荫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
我喜欢从那爬满青苔的湿漉漉的大树干上,取下又轻又薄的蝉衣,从土里挖出筷子粗肥大的蚯蚓,把团团飞舞的小蜢虫驱赶到蜘蛛网上去。
那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海棠果,个个都比市场买来的大。
这里,最壮观的要属爷爷的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硕大..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大概总有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②“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不行,要蜇死人的!”爷爷说。
“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
”奶奶反驳道。
“捅不得,捅不得。
”爷爷连连摇手。
③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
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
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
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做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
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④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
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
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
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
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
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
⑤当夜,我发了高烧。
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
家里人轮番用了醋、酒、黄酱、万金油和凉手巾把儿,也没能使我那肿疱迅速消下去。
转天请来医生,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复愈。
这一下好不轻呢!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时间,以致消肿后的几天里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
⑥过了些天,惊恐稍定,我去爷爷的屋子,他不在,隔窗看见他站在当院里,摆手召唤我去,我大着胆子去了,爷爷手指窗根处叫我看,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蜂窝,却一只马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
爷爷又指了指我的脚下,一只马蜂!我惊吓得差点叫起来,慌忙跳开。
⑦“怕什么,它早死了!”爷爷说。
⑧仔细瞧,噢,原来是死的。
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几只黑蚂蚁在它身上爬来爬去。
⑨爷爷说:“这就是蜇你那只马蜂。
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
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那它干嘛还要蜇我呢,它不就完了吗?”“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
它要拼命的!”爷爷说。
⑩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上。
那一窝马蜂呢,无家可归的一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这一年,我经常站在爷爷的后院里,始终没有等来一只马蜂。
转年开春,有两只马蜂飞到爷爷的窗檐下,落到被晒暖了的木窗框上,然后还在去年的旧窝的残迹上爬了一阵子,跟着飞去而不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