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讲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第三讲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宣布了行为主义学派的三个原则:
1.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而不是意识;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应该是客观的方法,比如观 察法 3.心理学研究的目标是为了“预测人的行为,并控 制人的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
斯金纳,伯尔赫斯· 弗雷 德里(Skinner,Burrbus Frederick 1904— 1990)
• 应用符号互动论有助于对许多问题的理解, 如对社会越轨、精神疾病、集体行为、儿童 社会化、死亡和挣扎、老年、疾病与痛苦和 艺术社会学的理解等等。
四、精神分析论
精神分析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奥地利著名学者弗 洛伊德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治疗神经症及精神病的 临床实践中创立的一种学说,后来发展为一种强调潜意 识过程对人的行为有决定作用的理论,亦称深层心理学 。
主要贡献在于他发展了巴甫洛夫 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提出了操 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他所设计和 发明的“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 在60年代曾风行一时,对西方教 育界产生深刻的影响,他在心理治 疗、儿童行为矫正领域卓有贡献, 属行为矫正技术的创始人之一。
斯金纳的实验
(二)学习的机制 在社会学习论看来.学习过程大致有三种机制,即联想、 强化和模仿. 1 、联想 联想是经典条件反射.巴浦洛夫在铃声—唾液分泌实 验中提出了联想的概念.狗形成铃声—食物的联想. 人类也可以通过联想学习态度和行为方式: 鬼、妖
巴甫洛夫, (1849—1936)
巴 甫 洛 夫 的 狗
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华生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让他们在我设定的环境中成长。那 么我保证不论他们的潜能、能力、爱好或者祖先的种族如何 ,我能够把他们培养成我所任意选定的人--医生、律师、 艺术家、工头,甚至乞丐或者小偷。”
• 美国:华生(1878—1958)
•
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 创始人。他一生最突出的贡献是关于高级神经活动 的研究。他是用条件反射方法对动物和人的高级神 经活动进行客观实验研究的创始人,也是现代唯物 主义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立者。他发展了谢切诺 夫关于心理活动反射本性的学说,把反射解释为有 机体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要素。他的条件反射理 论是后来行为主义发展的奠基石,华生借此构成行 为主义纲领。
得有价值;个体被奖励时,赞同行为变得有价值
霍曼斯认为从这些命题出发,可以解释作为交换过程 的人类全部的社会行为。社会交换论认为,趋利避害是人 类行为的基本原则,由于每个人都企图在交换中获取最大 收益,减少代价,使交换行为本身变成得与失的权衡。 13
三、符号互动论 主张从与他人处于互动关系的个体的日常情境研究人 类群体生活的理论派别。特别重视与强调事物的意义、符 号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 符号包括语言、文字、记号等,甚至个体的动作和姿 势也是一种符号。通过符号的互动,人们形成和改变自我 概念,建立和发展相互关系,处理和应对外在的变化。 源于美国学者詹姆斯和米德,始于二识十世纪三十年 代。最早使用符号杜拉社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 是个体通过对他人行为与结果的观察,获得新的行为反 应模式,或对已有行为模式加以修正。观察学习包括四 个过程: 1、注意过程 它决定了一个人在其所接触的大量的示范性因素中选 择什么进行观察,以及在与榜样的接触中吸取些什么。 2、保持过程 是模仿发生的前提,主要依赖表象(童年早期)和言 语编码(童年后期发展出的)两种表征系统。
7
2、强化 个体为什么能学会某种行为,或者避免另一 种行为?原因是行为后的奖赏与惩罚作为强化物 ,使某种行为固定下来并反复出现。 正强化 负强化
3、模仿 言语习得过程是通过模仿进行社会学习的典 型事例。个体之所以学会某种态度和行为,往往 是模仿榜样的结果。儿童的很多态度的获得,往 往是模仿父母或与他关系密切的人的结果。
11
二、社会交换论 主张从经济学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 会行为的理论。重点强调,“人们之间的互动是 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 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始人是 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
12
社会交换论的基本观点,体现在霍曼斯(1961)提出五 个相互联系的普遍性命题上。 – 1、成功命题:行为得到奖励则重复行为 – 2、刺激命题:相同刺激引发相同行为 – 3、价值命题:行为结果越有价值,则越容易重复该行为 – 4、剥夺—满足命题:奖励次数越多,则奖励价值变小 – 5、侵犯—赞同命题:个体被惩罚时,由于愤怒侵犯行为变
14
(一)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 1、个体对事物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他的意义 为基础的。 2、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是存 在于事物自身中。 3、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往往通过自己 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
15
(二)符号互动论主要观点
1、心智、自我和社会不是分散的结构,而是人际 符号互动的过程;三者形成与发展都以使用符号为 前提。 2、语言是心智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 3、心智是社会过程的内化,内化就是人的“自我 互动”过程,个体通过人际互动学到了有意义的符 号,然后用它进行内向互动并发展自我。社会的内 化过程伴随着个体的外化过程。 4、行为是个体在行动过程中自己“设计”的。 5、个体行为受其自身对情景的定义制约。 6、身份及其意义存在于互动过程中,是个重要问 题。 7、自我是主我和客我互动的结果。
9
3、动作再现过程 即将已经编码的符号表象转译为相应的行为,这是模仿 学习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4、动机过程 涉及观察向行为的转变动因。在动机过程中包括外部强 化、替代性强化与自我强化等几种形式。 社会学习论特别强调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的作用, 用它来解释许多社会行为的习得过程。
10
(四)社会学习论的不足 1、认为行为决定于过去的学习经验,比较忽视当 时的情境等细节。 2、社会学习论倾向与将行为归因于外在的情境, 而忽视个体对当时情境的情绪状态和主观感受对行为的 影响。 3、社会学习论主要关注外在行为的解释,而忽视 内在的心理过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