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2017版--宣贯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2017版--宣贯

39
设计车辆
1)设计车辆外廓对公路几何设计指 标产生直接影响,如公路横断面组成部分 的宽度、平曲线半径与平面加宽值、交叉 口转角等几何参数。
5.31m
40
设计车辆
2)设计车辆的动力特性对公路纵面线形产生直接影响,如坡度与坡长。
速度(公里/小时) 60
48 3.4%
黄昏驾驶 交通控制与安全
交叉口安全分析
几何设计、标志标线与驾驶行为
紧急状况驾驶员反应
d 特殊工程改造需求的安全评价
基于运行车速的线形安全评价
• 基于数理统计模型预测运行车速
• 结合道路线形、空间视距进行车速预测
• 基于运行车速开展安全性评价
• 采用车速变异系数、客货极差比、断面车速差、车速离散度等指 标开展线形安全评价
3. 修订内容
依据2014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相关规定,对公路功能与分级、设 计车辆、服务水平、车辆折算系数等进行修订,突出功能在公路设计 中的主导作用; 对总体设计章节进行全面修订,突出总体设计全过程、全方位的引领 作用; 从安全角度出发,对连续长、陡下坡路段纵坡坡度与坡长提出相应技 术指标,并作出增进安全的相关规定; 对公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各章节内容进行系统梳理,修订圆曲线 加宽、缓和坡段设置、横断面形式与宽度等内容,提出双向十车道以 上高速公路横断面设计规定;
它公路在有条件时也可进行交通安全性评价,优化线形,完善安 全设施。
(2)有关安全性评价其他修订内容
要求采用运行速度检验,速度差应不大于20km/h。 限速应综合考虑设计速度、运行速度及路侧干扰等论证确定。
(2)修订理由
我国十余年持续研究,奠定了运行速度的设计方法和检验体系,具备 应用运行速度进行安全性评价的技术条件。
一是细化了客、货设计车辆类型,使不同公路可以选择不同设计车辆。新增大 型客车、铰接客车二种车型,车辆类型由三类调增至五类;
二是增加设计车辆总体尺寸,使其满足准入车辆100%的需求。新增客车总长分 别是13.7m和18m,铰接列车长度增至18.1m,较“03版标准”增长2.1m,最大总 宽由2.5m增宽至2.55m。
36
主要修订内容-设计车辆
37
设计车辆
1)在调研过程中,多数地方反映运营车辆中外廓尺寸超过16m较多,现行规 范外廓尺寸偏小不满足要求。
2)原规范仅考虑满足运营车辆85%的需求,也是造成尺寸偏小的关键。 3)从发展趋势来看,大型化是车辆发展的方向之一; 4)城镇化进程与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的加快,需要对城乡结合部公路设计车
33
公路分级
高速公路设计交通量下限25000pcu/d修订为15000pcu/d,取消多车道公路的 设计交通量上限。
(1)设计交通量的下限值15000pcu/d按二级服务水平计算。 (2) 双车道二级公路上限交通量15000辆/日.
34
公路分级
修订内容: 细化了公路功能分类;
明确了功能分类与技术等级 对应关系
次要集散 公路
支线公路
适应地域与 路网连续性
人口20万以上的大中城 人口10万以上重要的 人口5万以上的县城或 连接干线公路与支线

市县
连接干线公路
公路
直接对应于交通发生源
路网服务指数 期望速度 出入控制
≥15 80公里以上 全部控制出入
10~15
60公里以上
部分控制出入或接入 管理
5~10 40公里以上 接入管理
• 通过运行车速指标与事故率的关系模型建立不同指标的评价标准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2017版 解读
第2章 公路分级与等级选用
主要修订内容-公路功能
公路功能分类与分级
公路功能
06版规范引入了公路功能概念,并将其作为确定公路等级的首要因素。但在工 程实践中,功能的决定权重往往被弱化和虚化,造成3方面问题。
的需要。
2. 修订原则
贯彻国家环境、耕地、资源等基本国策,实现可持续发展; 贯彻“以功能主导原则”,明确功能在确定技术规范和指标中的主导 地位 明确指标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使用灵活有序; 合理调整交通工程设施配置规范,以保障安全和服务水平。 规范的总体框架不大,局部章节顺序和相关内容调整,传承发展,便 于接受、理解和使用。
辆与城市道路设计车辆有效衔接。
车型比例,%
50%
汽车保有量、实际车型组成、计 40%
重收费影响下的货运车型发展趋 30%
势、甩挂运输车型的发展方向 20%
2002 2008 2009 2010 2011
10%
0% 小客
大客
小货
中货
车型
大货
拖挂
38
设计车辆
本次规范修订参照国标《道路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规范GB1589-2004》 的规定和《公路设计车辆与车辆折算系数研究》的研究成果:
35
公路分级
1)根据项目的地区特点、交通特性、路网结构分析拟建项目在路网中的地位 和作用,明确公路功能分类,即根据功能确定公路类别;
2)以功能类别为主,结合交通量选用技术等级; 3)结合地形条件选用设计速度,并由设计速度控制路线平纵设计; 4)以功能类别为主,结合交通量、地形条件选用车道数、横断面各组成部分 的尺寸、各类构造物的技术指标或参数、各类设施的配置水平等。
25
公路功能
公路功能: 是公路在路网中为出行提供畅通直达、 汇集疏散和出入通达的交通服务能力。 公路分为主干线、次干线、主要集散、 次要集散和出入支路5类。
单独的村庄
乡镇
城市
县级市
(A) 期望的出行次干线公路
(B) 提供的道路网
26
公路功能
公路功能分类指标包括区域层次、路网连续性、交通流特性和公路自身 特性等定性和定量因素。
3. 修订内容
进一步明确采用运行速度方法进行设计检验的要求,对交通安全性评 价、公路改扩建、应急救援等内容进行修订完善; 根据全国公路项目设计与建设的实际需求,新增公路沿线设施章节。 对公路路线设计紧密相关的收费站、服务区、停车区、客运汽车停靠 站、U型转弯设施等主要几何指标提出相关规定与设计要求; 修订、完善公路与公路,公路与铁路、乡村道路、管线交叉相关技术 指标及设计要求。
规范规定各阶段评价方法
2016-04-01实施
工可 阶段 初步设计 阶段 施工图 阶段 交工 阶段
后评价
• 经验分析 • 安全清单
• 经验分析、安全清单 • 运行速度
• 运行速度、安全清单 • 驾驶模拟器
• 现场踏勘、实地驾驶 • 安全清单
• 事故统计分析、问卷调查 • 安全清单、运行速度
基于驾驶模拟技术的道路安全评估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2017版 与相关技术 解析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2017版 修订背景
1. 修订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统筹考虑人、车、路、环境 和资源 ——总结经验和教训、吸收科研成果、借鉴国外先进的规范和技术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科研与实践相结合,国内国外结合, ——建立与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相适应的规范和指标体系 ——建立高效、安全、绿色、畅通的公路交通网,满足公路建设和管理
过拟建项目的路网服务指数,确定节点之间项目的功能。
28
公路功能
公路功能分类指标除包括区域层次、路网连续性、交通流特性和公路自身特性等定性 和定量因素外,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地形、地貌差异直接影响到分类指标的选取。 各地区可根据规划区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分类指标
主要干线 公路
次要干线 公路
主要集散 公路
如:一些干线公路的机动性不足、通行效率低下; 一些集散公路应有的交通功 能与高速公路的交通组织特点相互错位,通达性不足,服务效率低下;一些路段的 长途过境交通与区域内短途交通相互混杂,造成交通拥堵。
24
公路功能
互通转换
连接过渡


目的地
地方路网 起点





互通转换
线
连接过渡

一次完整的出行,从起点至终点可分为: “主干交通、过渡性交通”以及“地方支线交通” 三个相对独立而又彼此衔接的层次. 相应地,每一条公路应该被赋予相匹配的功能。
31
公路分级
公路技术等级划分依据
(2)从抑制交通流干扰角度,考虑汽车运行质量、控制出入、车道数与车道 内是否为专供汽车行驶等因素。
二级公路,是在行车道内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干线功能,实行与功能匹配的接
入管理,保证行车安全。
集散功能,当慢行车辆交通量较大,街道化程度严重时,可采取加宽硬路肩的方式增设 慢行车道,减少横向干扰,以维持疏散干线交通的效率。。
主要修订内容2
三级以上干线公路应采用运行速度方法对几何线形的协调性和一致性进行分析检验,采 用三维仿真等技术对线形组合设计、视距进行检验评价,据以对几何线形和技术指标进 行优化改善,同时提出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其它等级公路有条件时,参照执行。 (2017)
9
(1)修订内容
新增内容 2017版: 【条文】 1.0.10 二级及以上的干线公路应进行交通安全性评价,其
1~5 30公里以上 视需要控制横向干扰
<1 不要求 不控制
29
主要修订内容-公路分级
公路分级
修订内容:1. 适应交通量修订为设计交通量。 2. 25000pcu/d调整为15000pcu/d。 30
公路分级
公路技术等级划分依据
(1)“公路根据功能和交通量,。。”修订为“公路分为高速公路、。。。” (2)公路分级弱化了交通量指标,回归公路特点,出发点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高速公路效率最高,。。。 一级公路根据功能需要采取不同程度的控制出入。
(1)划分影响区:依照行政属性,对公路项目影响范围进行分区,并抽象为节点,
(2)节点分层确定节点重要度:采用节点行政属性对不同节点进行层次划分,并以总人口、 工业总产值、人均收入等指标确定节点重要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