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法中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实际情境中,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能根据三者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学习速度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在上个星期举行的校运会上,我们班上的运动员积极参与比赛,他们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团结拼搏,取得优异成绩。
运动会后,冯阳、李元轩和杨乐健他们时常为谁跑得快的问题而争论,有一天他们又碰在一起,就决定进行比赛:
冯阳:10秒钟跑60米
李元轩:12秒钟跑48米
杨乐健:12秒钟跑60米
师:你们收集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读题一遍
师:那么哪个数据是我们学过的时间?哪个数据是路程?
生:时间是10秒钟,路程是60米。
时间是12秒钟,路程是48米。
时间是12秒钟,路程是60米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从身边生活中发现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落实任务,自主探究
(一)、认识速度及速度单位:
1、全班交流:
师:、如果他们两个人一组进行赛跑,例如杨乐健和冯阳一组,谁跑得快?为什么?
生:冯阳和杨乐健比赛,冯阳快,因为都是60米,冯阳跑的时间比杨乐健跑的少。
师:也就是在路程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比较时间,时间越少,跑得越快。
师:那要是李元轩和杨乐健一组,谁跑得快?为什么?
生:杨乐健和李元轩比赛,杨乐健跑的快,因为杨乐健和李元轩跑相同的时间,杨乐健跑的路程多,所以跑得快。
师:所以在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比较路程,路程越多,跑得越快。
(引导学生思考:相同时间比路程远近,相同路程比时间长短,来确定快慢。
)
2) 比较李元轩和冯阳
师:比较李元轩和冯阳时,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怎样比它们的快慢呢?有什么办法?
(引导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比较单位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
)
方法一:在相同时间内(1秒钟)比较谁跑得远
60÷10=6(米/秒)(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
48÷12=4(米/秒)(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
4<6 冯阳快
师:谁能解释一下6米和4米表示什么?
生:表示每秒钟行6米和4米。
师:像这样表示每秒行6米,每秒行4米称为速度,我们可以通过线段图上表示,更清楚地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出示线段图
师小结:观察线段图比较速度,其实就是比较相同时间内的路程,也就是一秒钟的路程。
这一秒钟就是我们所说的单位时间。
方法二:在相同时间内(12秒钟)比较谁跑得远
60÷10=6(米/秒)(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
6╳12=72(米)48<72冯阳快
方法三:在相同时间内(10秒钟)比较谁跑得远
48÷12=4(米/秒)(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
4╳10=40(米)40<60 冯阳快
师:仔细观察这三种解法,你觉得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1:相同点是:这几种方法比较的都是相同时间里的路程。
生2:不同点是:第一种方法比较的是他们一秒钟跑的路程;第二种方法比较的是他们12秒钟跑的路程;第三种方法比较的是他们10秒钟跑的路程。
师:因为这样的相同时间是很多的,所以为了便于比较,我们把每秒钟冯阳和李元轩行的路程叫它们各自的速度。
师:他们的速度和什么有关?
生:时间和路程。
2、认识速度及速度单位:
师:速度怎么算,你会求速度吗?咱们试一试
呈现两个问题,请学生口答。
出示题目
1、“神七”飞船在太空2秒飞行了约24千米,“神七”飞船的速度约是()。
2、一架飞机4分钟飞行了48千米,这架飞机的速度是()。
3、小青骑自行车,3小时骑了36千米,小青骑自行车的速度是()。
学生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列式:24÷2=12(千米),48÷4=12(千米),36÷3=12(千米)
师(看着黑板表示疑惑):“神七”飞船的速度,飞机的速度和骑自行车的速度都是12千米,看来他们的速度一样喽?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生:是不一样的,“神七”飞船的速度是每秒12千米,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时12千米。
师:但黑板上写的都是12千米,这样写能区分清楚吗?有什么办法区分开呢?
生:写上时间。
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分别写成12千米/秒,12千米/时。
师:1小时、1分钟、1秒钟这些都是单位时间。
那么单位时间还包括1秒、1年、1月等等。
所以速度应该是单位时间内所行使的路程。
师:读作12千米每秒,表示什么?
生:表示神七每秒飞行12千米。
师:速度单位与原来的一些单位不同,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两部分复合而成的。
请同学们将刚才走路速度单位也改一下。
师:其实速度不仅在我们课堂中有,在咱们的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的,咱们一起到生活中感受一下速度好吗?
3、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4千米/时。
飞机飞行的速度大约为12千米/分。
声音传播的速度约为340
米/秒。
光的传播速度约为30万千米/秒
师:谁能说说这些速度表示什么?
师:在雷雨天,我们经常能看到电闪雷鸣的场景,你知道是先看见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为什么咱们总是先看到闪电那?
生答
师小结:因为光的传播速度要远远快于声音传播的速度,同学们能用刚才的知识解释了自然现象,真是太厉害了。
(拓展学生对速度的认识,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1时、1分、1秒等,在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叫速度。
通过实例给学生充分探索空间理解速度的意义,建立单位时间的表象。
结合情境,帮助学生较为准确的理解速度的意义。
)
师:观察上述几个速度,你对速度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能说说速度表示什么吗?
教师先请学生间说一说,在组织交流。
生:平均时间内行的路程,如每秒多少米,每分多少米,每时多少米。
师:速度就是每秒、每分、每时等单位时间内行的路程。
师:速度怎么计算?
生:路程÷时间=速度(教师板书)
(二)、探索分享,寻找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
师:既然我们知道求速度的公式了,谁能求出杨乐健的速度?
生按照前面对速度的理解求出小象的速度60÷12=5(米/秒)
师:也就是速度=路程÷时间。
2、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关系。
路程、时间和速度还有什么关系?
课件出示课本“试一试”。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汇报,得出结论。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速度×时间
三、协作交流,展示成果
1、小组内展示自主探究的结果,小组成员互相评价。
2、小组交流解决探究活动过程中的疑惑。
3、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组长作好纪录。
4、小组汇报交流,教师针对所出现的共性疑惑进行解惑。
四、展示应用
下面老师邀请同学们进行闯关游戏,你们有信心吗?
第一关:填一填。
1、蝴蝶的飞行速度是500米/分,6分可以飞行()米。
2、自行车3时行驶30千米,自行车的速度是()千米/时。
3、章鱼每分跑70米,()分钟能跑完210米。
第二关:解决问题。
康家怡家到学校的路程是480米,康家怡的速度60米/分,康家怡从家出发,步行6分钟能否到达学校?
第三关:比一比。
小明家到书店的路程是600米,小强家到书店的路程是640米。
小明和小强约好到书店看书,他们同时从家出发,谁先到达书店?
五、质疑解惑
1、小组汇报自主检测中的练习成果与练习疑惑。
2、教师根据学生自主检测中的疑惑进行解惑。
六、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们都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刘炯
二0一五年十二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