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控机床仿真模拟

数控机床仿真模拟

专业:10级机制(2)班姓名:庞瑞录学号:1006012018
实验日期:2012.1.6 实验地点:40#508
实验题目:数控机床仿真模拟加工实验
一、实验目的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可以模拟实际数控机床加工环境及其工作状态的计算机仿真加工系统,即数控加工仿真软件。

应用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可以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实际的数控机床操作和数控加工全过程。

本实验介绍如何使用典型数控加工仿真软件从而实现数控机床的仿真加工,实验目的如下:
1、熟悉典型典型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如上海宇龙数控加工仿真软件)的特点及其应用;
2、通过软件系统仿真操作和编程模拟加工,进一步熟悉实际数控机床操作,提高编写和调试数控加工程序的能力。

3、了解如何应用典型数控加工仿真软件进行加工过程预测,以及验证数控加工程序的可靠性、防止干涉和碰撞的发生。

二、实验注意事项
1、本实验4学时,通过指导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实际上机操作练习,分两个阶段完成实验任务。

第一阶段要求初步熟悉数控加工仿真软件的用户界面及基本使用方法,约1.5学时;第二阶段要求以汉川机床厂XH715D数控加工中心为例,针对1~2个零件进行机床仿真操作运行和零件数控编程模拟加工,约2.5学时。

2、实验前应复习理论课程中有关数控加工编程、数控加工工艺、数控刀具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相关内容,初步了解宇龙数控加工仿真软件的功能和特点;在实验过程中,应有端正的实验态度,积极主动地学习,善于发现问题,不断提高思考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基本步骤
1.仿真系统的运行和进入。

2.选择机床类型
3.工件的定义和使用
3.1.定义毛坯
3.2导出零件模型
3.3导入零件模型
3.4使用夹具
3.5放置零件
3.6调整零件位置
3.7使用压板
3.8选择刀具:
3.9车床选择和安装刀具
3.10加工中心和数控铣床选刀
4.FANUC 0i MDI键盘操作
4.1认真阅读键盘操作说明
4.2机床位置界面
4.3程序管理界面
4.4设置参数
4.5G54—G59参数设置
4.6设置铣床及加工中心刀具补偿参数
4.7车床刀具补偿参数
5.数控程序处理
5.1导入数控程序
5.2数控程序管理
5.3数控程序处理
5.4保存程序
5.6MDI模式
6.FANUC 0i Mate 汉川机床厂XH715D 立式加工中心仿真操作6.1认真阅读面板按钮说明
6.2激活机床
6.3机床回参考点
6.4对刀
6.5装刀
7自动加工方式
7.1自动/连续方式
自动加工流程
检查机床是否回零,若未回零,先将机床回零。

导入数控程序或自行编写一段程序。

(参见三.5.1“导入数控程序”)。

点击操作面板上的方式选择旋钮,使它处于“自动”位置,系统即处于自动运行状态。

点击操作面板上的“循环启动”,程序开始执行。

中断运行
数控程序在运行过程中可根据需要暂停,停止,急停和重新运行。

数控程序在运行时,按“循环保持”按钮,程序停止执行;再点击循环启动键,程序从暂停位置开始执行。

数控程序在运行时,按下“急停”按钮,数控程序中断运行,继续运行时,先将急停按钮松开,再按“循环启动”按钮,余下的数控程序从中断行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程序执行。

7.2自动/单段方式
检查机床是否机床回零。

若未回零,先将机床回零(参见2.2“机床回参考点”)。

再导入数控程序或自行编写一段程序。

(参见三.5.1“导入数控程序”)。

点击操作面板上方式选择旋钮,使它指向“自动”,系统进入自动运行状态。

点击操作面板上的“单段”按钮。

点击操作面板上的“循环启动”按钮,程序开始执行。

注:自动/单段方式执行每一行程序均需点击一次“循环启动”按钮;
点击“跳断”按钮,则程序运行时跳过符号“/”有效,该行成为注释行,不执行;
点击“选择停止”按钮,则程序中M01有效;
可以通过“主轴倍率”旋钮和“进给倍率”旋钮来调节主轴旋转的速度和移动的速度;
按键可将程序重置。

7.3检查运行轨迹
NC程序导入后,可检查运行轨迹。

点击操作面板上的“自动模式”按钮指示灯变亮,系统进入自动运行状态,
转入自动加工模式,点击MDI键盘上的按钮,点击数字/字母键,输入“Ox”(x 为所需要检查运行轨迹的数控程序号),按开始搜索,找到后,程序显示在CRT 界面上。

点击按钮,进入检查运行轨迹模式,点击操作面板上的“循环启动”按钮,即可观察数控程序的运行轨迹,此时也可通过“视图”菜单中的动态旋转、
动态放缩、动态平移等方式对三维运行轨迹进行全方位的动态观察。

附:零件图
实验总结:
通过此次实验的学习我们更为深一层的了解到了数控加工零件的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对数控知识的运用,同时对仿真模拟的操作步骤和方法有了大致的了解,也体会到了从仿真到实际操作的不同,许多不理解的地方也因此得到了答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