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学随笔:惩罚教育
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学龄前的儿童更是通过游戏实行绝大部分的学习活动。
通过游戏,不但能够协助儿童“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更能够协助儿童消除紧张的心里和焦虑情绪,使其从游戏中获得欢喜,和愉悦的情感体验,不过,好玩的天性也常常使得部分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出现诸如:捶桌子,扔玩具,攻击同伴甚至大喊大叫的过激行为。
此时,成为考验幼儿老师教育智慧的一大难题。
对于那些在游戏中屡次不听话的孩子,如果常规的说理教育收不到实效的话,采取诸如暂停游戏,隔离活动,“冷处理”等方法,能够对其产生一定的心里效应。
在美国,作者曾目睹了小孩子在课堂游戏中乱掉东西宣泄,结果被老师暂时隔离到一个独立的房间,使其无法与其他小孩子实行正常的游戏活动,暂时不论这种做法是否可取,但能够想象的是,那些被终止活动的儿童在心里上肯定会在心里上感到不适,因为老师对其行为做出了消极否定的反应。
儿童在得到老师的负强化以后,如果得不到有效调适,可能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受阻的情绪。
当儿童问“为什么不让我玩时,这是引导儿童学习反思的一次机会。
止时,老师应该向其解释不让继续玩游戏的原因,使之加深对他人心理的理解,从而使游戏惩罚变得富有启发意义和情感性。
作者坚决反对那种只实行惩罚而又不给予儿童合理解释的行为。
正是这种行为,导致一部分人对游戏惩罚教育产生了片面的理解。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严格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游戏惩罚。
第一种是缺乏理解情感的游戏惩罚。
如前所述,断然采取惩罚方式却不予以理解和安抚,实质上是对儿童的一种心里伤害。
第二种则是建立在理解情感基础上的游戏惩罚。
它不但是简单地制止儿童某种的错误行为,而是先留心观察,了解其行为背后到底是想要表达什么,然后再引导儿童准确理解错误,进而改正其过失行为。
相比较来说,让儿童在老师关
切的目光下改正错误,远比冷漠的眼神,尖刻的训斥更要来得贴心,
更温暖,更能在孩子的心里刻上上印记,也更富有人性的智慧光环。
而真正能够深入人心的惩罚教育,实质上也是一种春风化雨式的教育。
马卡连柯指出“凡是必须使用惩罚的地方,凡是使用了惩罚能够
获益的地方,教师就应该使用惩罚。
在必须使用惩罚的情况下,惩罚
不但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
其实,这种现象在幼儿园普通都有。
作者认为,幼儿教育中的游戏惩罚是必要的,是一种有效的教育
手段。
正如,因为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自我控制水平的局限性,他们对自
身的行为缺乏准确的判断和有意识的控制,有时难免发生一些与教育
者要求相违背的不良行为。
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适当的采取游戏惩
罚能够在游戏中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
因为,当自己的错误而受到了
取消参与游戏资格的惩罚,孩子的心里上是很难受的,他们为了避免
再次受到惩罚,避免再次失去参与游戏的机会,孩子们就会自觉地去
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其他的幼儿通过观察就会明白,如果自己发生
了不良行为,那么也会受到同样的惩罚。
为了避免受到惩罚,幼儿就
会自觉地避免那些不良的行为的发生。
所以,游戏惩罚既能使犯错的
孩子受到教育,也能对其他的幼儿起到了警示和教育的作用,即通过
惩罚一个幼儿达到教育全体幼儿的目的。
再者,“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一个社会成员在发展过程中
都必须学会自律,这样才能适合社会,游戏惩罚也能够培养幼儿的规
则意识,协助幼儿内化规则,学会控制自觉的行为,从小树立准确的
纪律观,道德观和法律观。
要想让游戏惩罚达到预期的目的,老师和幼儿应该一起制定游戏
规则,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做游戏的主人,提升幼儿的责
任感,从而减低幼儿违反游戏规则现象的发生。
我们还能够把一些破
坏游戏实行的不良行为拿出来让幼儿讨论:怎样做才能让游戏继续实行?让幼儿通过讨论,加上老师适时的引导,得出游戏的具体规则。
通过师幼共同制定的游戏规则,相信违反规则的现象将会大大减少。
老师也不能盲目地冲动地对幼儿实行游戏惩罚,尤其是当我们面
对一些胆小,内向而又缺乏自信的幼儿时,在他们无意中违反了游戏
规则以后,老师能够先拿出来让幼儿实行讨论,并引导大家一起协助
他实行游戏,但如果是一些孩子出于好奇,调皮而故意干扰游戏,老
师也能够针对他的情况,让全体幼儿一起实行讨论,给他准确的引导,让他先明白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并再次给他尝试的机会,如
果他还是明知故犯,则能够暂时对他实行游戏惩罚。
其实,惩罚的目的在于教育。
“游戏惩罚”能够让孩子受到三种
教育:一是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增强孩子的纪律观点和纪律意识,让他们学会自觉地学会控制好自己,敢于同错误思想和行为作斗争,
犯了错误就要敢于负责。
二是在水平上,让孩子明白这种错误行为的
危害性,提升其识别水平,独立思考和自我调控水平。
三是在认知上,让孩子懂得错误行为的危害,并知道这种行为错在哪里,如何改正。
“惩罚教育”达到了这些目标,就是有效教育,其使命也就完成了。
不过,使用游戏惩罚终究还是要讲究科学方法的。
奖惩一种教育方法
的两个方面,两者具有辩证关系。
奖赏和惩罚本身不具有教育性,只
有加限了某些条件后才成为教育手段。
滥用惩罚会给受罚者带来心理
上和生理上的伤害,其负面作用可能会影响受罚者一生。
作者认为,
游戏惩罚不能滥用,要讲究科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