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家庭教育与小学生成长第一课时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了解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家庭教育的特点、内容和方法。
教学过程: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生存的港湾,家庭教育不仅决定着子女的成长与发展,也关系着民族的素质与未来。
作为家长,应不断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学习和掌握新形势下的家庭教育的特点、规律和方法,以保证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一、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的根基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生活基地。
家庭教育在塑造儿童基本的道德品质,指导儿童基本的人生之路,塑造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引导儿童成人和成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家庭是儿童进入社会的桥梁,家庭教育是儿童认识世界的起点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使育人。
家庭是儿童实现社会化最早的施教者和基本推动者。
家庭承担着儿童认识社会的启蒙工作,指导儿童随机地吸收有益的社会信息,抵制过于剧烈的冲击和不健康因素的侵袭,为儿童适应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1、家庭教育是最初始的教育。
2、家庭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
3、家庭教育是内容最广泛的教育。
(三)家庭是儿童综合能力培养的基地,家庭教育是素质教育成功实施的保证家庭教与的内容非常丰富,它除了满足儿童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外,还向儿童传授包括身体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的等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家长利用家庭教育的这一特点和优势,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二、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特点、内容和方法(一)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特点1、保育与教育相结合2、知识学习与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相结合3、成才与成人教育相结合(二)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内容1、合理安排生活,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2、培养子女的求知兴趣,促进其智力发展3、培养子女优秀的品德和初步的辨别是非的能力4、培养子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形成初步的评判美的能力5、加强子女的劳动教育和训练,培养他们良好的劳动习惯与生存自理能力(三)小学生家庭教育的方法1、理解并宽容孩子的探索性失误2、赏识孩子的每一个进步3、培养孩子的良好兴趣4、遇事而诲,遇物而教第一讲家庭教育与小学生成长第二课时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掌握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原则及独生子女和留守子女的教育方法。
教学过程:三、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原则由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具有特殊的关系,而家庭不是专门的具有机构,家长也不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
因此,进行家庭教育,要特别注意坚持正确的教育态度,遵循科学的具有原则。
(一)全面培养与特长培养相结合的原则(二)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三)教育的适中性原则(四)以身作则的原则(五)循序渐进的原则(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四、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一)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1、正确看待和评价独生子女2、独生子女成长的优势和劣势优势:a)充分的爱和关怀b)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c)周到的生活照顾d)充裕而多样的智力投资e)不必承担责任独生子女教育中的不利因素a)缺少正常的伙伴关系b)缺乏吃苦耐劳的生活体验c)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锻炼d)缺乏和谐一致的教养态度3、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的误区:a)过高期望b)一味溺爱c)过多干涉和保护d)过分的生活照顾和包办代替✧加强和改进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a)摆正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b)建立对独生子女的适当期望c)以非智力教育为重点,全面关心孩子成长d)重视独生子女的社会化教育(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四重缺失”:一是关爱缺失,是儿童孤僻冷漠,没有爱心;二是保护缺失,使儿童身心受到创伤;三是管理缺失,使儿童无所敬畏,野蛮放纵; 四是教育缺失,使儿童缺乏道德法制观念。
教子女学会做人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通过教学,使家长了解养成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知道养成教育所包含的内容。
2、通过学习,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心及同情心。
教学过程导入: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在家庭教育中,德育是中心,而德育的中心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在孩子成才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教学:一、养成教育的意义(一)养成教育影响孩子的一生1、养成教育有利于孩子成人。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是对孩子成才、成人有利。
养成教育是提高孩子修养、完善人格不可缺少的教育。
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会使孩子受益终身,而养成不良习惯,却贻害无穷。
2、养成教育有利于家庭幸福习惯培养不断利于孩子成才,也有利于家庭的幸福。
可以说习惯培养于家庭幸福有直接关系。
孩子习惯好,有利于家庭幸福;反之,则不利于家庭幸福。
3、养成教育有利于社会、国家行为习惯涉及修养,涉及人际关系,它不仅对本人起作用,对他人、对集体、对自然界起作用,也可以说,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国家的安定团结、对社会的和谐发展也起着促进作用。
(二)养成教育包含的内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作出了具体规定。
家长可以以此对学生进行教育。
二、培养孩子的爱心(一)爱对孩子成长的作用爱是一种能力、一种习惯,是人类最伟大的一种品格。
有爱心的人,宽容、积极乐观,乐于助人,易被人接纳,获得生活的快乐、事业的成功;相反,缺乏爱心的人,很难在社会中与人友好相处。
(二)爱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三)爱心如何培养1、要有培养孩子爱心的期望2、父母以身作则3、体会孩子的感情4、不要拿爱做交易5、善于对孩子说“不“6、让孩子有表达爱的机会和感受7、经常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在一起8、用文艺作品熏陶孩子三、唤醒孩子的同情心(一)同情心带有先天性(二)如何培养和强化同情心教子女学会做人第二课时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使家长明白小学生应负的责任,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并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责任感、礼仪、诚信教育。
教学过程:四、孩子责任心的培养(一)什么是责任心责任心就是就是对自己行为的负责和控制,所谓孝心、尽职尽责、使命感、事业心都源于责任心,责任心的延伸表现为诚实、求信,对学习、工作认真负责和对家庭、工作认真负责和对家庭、国家、人类的热爱。
(二)小学生承担的责任1、对自己的责任1)爱护自己的健康2)自我保护3)生活自理4)提高自己的能力2、对亲人的责任3、对社会的责任(二)小学生责任心的培养1、家长做好表率家长的高度责任心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前提。
2、提供建设性的批评和表扬对孩子的批评和表扬关系到孩子责任心的培养。
对孩子的表扬应该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告诉孩子他对在哪里,要实事求是,具有建设性。
3、让孩子适当参加劳动劳动事是培养和强化责任心的生动课堂,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运营的贯穿于劳动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劳动,让孩子的责任感得到加强。
4、培养孩子的选择能力家长应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观点,从小训练孩子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五、培养孩子的文明风度(一)礼仪教育的认识误区1、礼仪是虚伪的东西2、小孩不懂事,不懂礼貌情有可原3、礼貌是懦弱的表现(二)小学生礼仪教育的内容和方法1、语言修养让孩子养成文明讲话的习惯,学会说“请、您好、再见、谢谢、对不起”;教育孩子不随便插话。
2、举止修养养成良好的坐立行习惯,改正不文明行为;文明进餐;打电话文明;会客的文明。
3、艺术修养六、孩子要懂得诚信和感恩(一)诚信,小学生成长的基石(二)孩子要知道感恩十分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第一课时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使家长明白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能够及时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为什么要讲究心理健康(一)什么是心理健康小学生心理健康主要包括:1、智力正常2、有良好的适应性3、情绪和情感稳定协调4、适度的反应能力5、心理特点与年龄相符6、性格健全(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1有助于增进孩子的身体健康2、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3、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性(三)维护心理健康的途径——心理健康教育二、家庭中应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家庭中应从9个方面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1、帮助孩子端正人生态度2、帮助孩子正确认识事物3、教孩子学会做情绪的主人4、教育孩子学会正确对待自己5、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学会交往6、教会孩子科学用脑,劳逸结合7、培养孩子一个好的个性8、锻炼孩子的意志力9、培养孩子的幽默感(二)良好的家庭环境恰当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要搞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1、自己要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2、创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环境3、运用科学的方式和方法(三)注意进行生命教育,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三、孩子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及矫正(一)儿童多动症(二)厌学(三)学校恐惧症(四)攻击行为(五)学习技能发育障碍教育子女学会生活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必须把健康教育和体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家长要树立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把教子女学会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指导子女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并掌握一定的安全防范技能。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一)膳食搭配比例要合适(二)锌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忽视的微量元素(三)一日三餐搭配要合理(四)良好饮食习惯的基本内容二、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一)用眼卫生(二)口腔卫生(三)饮水卫生(四)其他方面的卫生(五)坐、立、行、睡要姿势正确三、培养孩子良好的身体素质(一)体育锻炼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二)帮助孩子制定身体锻炼计划(三)帮助孩子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四)因人因地制宜指导孩子进行锻炼四、培养子女的安全防危意识与应变能力(一)教孩子记住家庭住址与交通规则(二)教孩子了解常用药品和求医方法(三)教孩子掌握家中电器、燃气灶具和常用小工具的实验使用方法(四)教孩子学会遇到失火、溺水时的应急处理方法(五)教孩子独立对付坏人五、关注儿童的性教育(一)性教育要从小抓起(二)性教育,家长是最好的老师六、关注孩子的消费理财教育和上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