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社区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城市社区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青阳街道城市社区建设五年发展规划(2005年-2010年)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为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在发展经济、繁荣城市、稳定社会、服务群众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根据福建省、泉州市《城市社区建设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重要意义城市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是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生活家园和精神家园。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在党和政府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日益多样化,社区建设和服务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社区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

同时,社区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区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建设,是青阳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

强化城市意识,推进社区建设,完善管理体制,优化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是晋江跨越式建设中等城市,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青阳建设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城市,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随着2004年青阳街道顺利推进和完成“村改社居和社区整合”工作,市民城市意识进一步增强,社区建设工作逐步呈现出蓬勃生机和良好发展态势。

各有关单位、各社区要大力实施和推进青阳建设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人为本,全面推进青阳城市社区建设,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城市亲和力、塑造城市个性魅力、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努力建设美好青阳。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青阳街道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从青阳实际出发,以社区党的组织和自治组织建设为龙头,以发展社区服务为重点,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为宗旨,完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强化社区综合功能,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扩大基层民主,密切党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和协发展。

社区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

坚持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社会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宗旨,把服务社区居民作为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从社区居民迫切要求解决和关注的问题入手,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二)资源共享,共驻共建。

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组织等一切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共居一域、共有共享、共促繁荣、共保平安、共建文明、共同发展的局面。

(三)扩大民主,居民自治。

充分发挥城市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积极推进居民自治建设,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逐步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四)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求实效,不搞盲目攀比,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逐步实现社区建设的发展目标。

三、工作思路和主要目标青阳街道社区建设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效率服务,快节奏推进”努力实现城市社区建设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

今后五年社区建设按照“两年打基础、三年求发展、四年上水平、五年现代化”的工作思路,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

“两年打基础”,重点是打好“五个基础”:打好认识、舆论宣传基础,营造全社会都重视、支持、关心、参与社区建设的氛围;打好设施建设基础,加强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六个一”服务设施和其他公共公益设施建设;打好社区组织建设基础,加强社区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中介组织、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健全完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打好社区规划、建设、管理基础,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社区,完善城市管理体制,着力创建霞行、青华、阳光、青新四个示范社区,初步形成各自特色。

青华社区创建文明和谐型社区和科普示范社区,霞行社区创建共驻共建、便民服务、平安和谐型社区,青新社区创建学习型文化社区,阳光社区创建数字型信息化社区。

“三年求发展”,在三年时间内,社区环境建设、设施建设、服务项目及各项社区建设事业、社区组织建设等取得大的发展,推进社区建设的规范化、网络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

创建“泉州市社区建设示范街道”。

“四年上水平”,在四年时间内,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要上新的水平;城市建设、管理、服务功能要上新的水平;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文明素质要上新的水平;社区居民自治、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要上新的水平。

创建“福建省社区建设示范街道”。

“五年现代化”,指通过前五年扎实有效工作,到2010年,青阳街道各社区建成设施齐备,功能完善,服务到位,管理有序,环境优美,治安良好,卫生达标,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适应城市现代化要求的新型社区。

争创“全国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或“全国社区建设示范街道”。

通过五年发展,努力实现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工作目标:(一)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要求,建立健全完善的社区组织,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和居民自治组织建设,推进居民自治和民主政治建设。

(二)以社区服务为龙头,全面推进以社区卫生、教育、文化、体育、就业、环境、治安、精神文明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建设工作,努力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三)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推进“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的形成,逐步理顺社区管理关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四)坚持党工委领导、办事处主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大力发展社区事业,不断提高居民素质和文明程度。

(五)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优化人居环境,丰富完善城市的承载、凝聚、服务、教育、文化、发展等功能,推进学习型城市社区和数字化城市社区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展现青阳城市风貌。

(六)坚持“全面推进、突出重点、严格标准、典型示范”的原则,认真搞好社区建设示范活动。

加强示范社区的建设,不断总结工作经验,逐步提高创建水平。

四、基本任务和工作重点(一)大力拓展社区服务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龙头。

要重点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以街道为主体,以社区居委会为基础,以社会单位和群众为重要补充,健全社区服务体系。

街道要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完善功能设施。

各社区居委会要建立社区服务站,面积不低于60平方米,服务项目不少于8个,并逐步完善社区“六个一”服务设施,形成以开展便民利民服务为重点的社区服务网络。

深化拓展社区服务领域。

要紧紧围绕居民的生活需要,坚持“四个面向”,开展服务工作。

重点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

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开通服务热线,社区居委会要设立求助电话,推进网络服务,推进数字化示范小区建设。

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采取无偿、低偿和有偿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发展各种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社区服务组织,推进社区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专业化发展,使社区服务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二)绿化美化社区环境社区环境建设要着力营造清洁、优美、舒适、温馨、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一是着力改善环境面貌。

大力开展社区环境卫生建设活动,发动群众清理小区楼院、清除卫生死角,推行“门前三包”。

治理脏、乱、差,拆除违章建筑,保持清新整洁的城区面貌。

二是着力提高环境质量。

加速推进社区绿化和美化、净化、亮化建设。

广泛开展垂直绿化和平面绿化,充分调动机关、单位、企业、个人的积极性,推进小区绿化建设,建设一批花园式单位和高标准绿化小区。

三是着力加强环境治理。

要切实加强工业企业污染的治理和建设施工造成的粉尘和噪声污染以及减少和控制污染源,实现达标排放,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弘扬发展社区文化社区文化建设要按照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通过开展多形式、多层面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奋斗、健康文明的城市文化风貌。

一是坚持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居民,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抵制各种错误思想、不良文化现象的能力,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展现时代精神。

二是抓好以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为重点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每年要组织1-2次社区群众文艺汇演,通过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丰富生活,陶冶情操。

组织专业文化团体深入基层、深入社区,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提高社区文化品位。

三是加强社区文化活动设施建设。

坚持立足社区、服务居民的原则,全面加强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骨干、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建设,街道和社区居委会要建立文化活动室和社区文化站,加强宣传栏、读报栏、科普宣传栏的建设,营造文明、友爱、协作、互补的文化氛围。

(四)切实加强社区教育社区教育要坚持“兴教为本、重教为先”的原则,实施“科教兴街”战略,逐步建立素质型、应用型和普及型社区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居民素质和文明程度,建设学习型城市,为城市发展积蓄动力。

一是搞好青少年学生义务教育、素质教育和幼儿教育。

广泛开展不同类型人群的教育培训,加强弱势人群生存技能培训和外来人群适应城区社会生活培训。

二是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广泛创建学习型组织。

要利用已有的各类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有共享,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市民学校、社区学校等形式,发挥和调动各方面、各阶层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使学习成为自身内在的要求和自觉行动。

三是构建社区教育管理模式和教育网络。

积极探索建立健全街道、社区、家庭三级社区教育组织机构,形成学校、岗位、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社区教育网络,建设学习型社区。

(五)繁荣发展社区体育社区体育要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为根本,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加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强化社区体育服务功能,提高群众身体素质。

要加强社区体育工作骨干队伍建设,建立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努力开展技术指导、骨干培训、体育表演、健身咨询等多种形式的社区体育服务。

加强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和利用,多方筹资增加投入,完善社区体育活动场所,配备相应的健身器材设备;争取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地,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居民开放,为居民健身提供方便;努力挖掘潜力,在社区内公园、闲置土地和楼群之间、以及家庭住宅内合理布局,合理设计,兴建简易的体育锻炼设施,开辟健身场所,让居民就近参加体育活动。

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的原则,广泛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抵制邪教侵蚀,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街道、社区要依据实际情况,定期不定期地举办综合性体育健身竞赛和单项竞赛活动。

(六) 着力发展社区卫生要合理配置社区卫生资源,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卫生需要相适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