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2010-08-02 楚雄支队 (查阅次数:435次)多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从全国现状看,各地普遍组建了公安现役消防、森林消防、安全生产、防汛抗旱、防震减灾、环境保护和人民防空等综合协调机构。
但各项应急救援实行分部门管理,相关部门都从自身专业角度对灾害事故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持,社会应急救援体系的不健全,应急管理能力相对较弱、效能不强、出动缓慢,专业性的应急救援队伍缺乏等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亟需解决的内容。
我们如何来解决这些矛盾,提高区域应急救援能力来满足日常的应急救援工作需要。
结合笔者所在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经验,谈谈对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必要性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是全国仅有的2个彝族自治州之一,这里流传着悠久的火文化。
彝州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给消防部队应急救援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火灾、抢险救援、社会救助等各类救援工作日益增多,但楚雄彝州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人民群众安全用火的意识,使得火灾在彝州大地在接警出动中的比例逐年下降,与之对应的是各类应急救援出动却逐年大幅度上升,消防部队接出警各类灾害事故的组成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从2005年至2009年楚雄消防部队接处警的的历史统计数据来看,火灾在各类灾害事故的比例由74℅下降到31. 2℅,而除火灾之外的各类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却占由原来的21℅上升到66.7℅。
近年来,楚雄彝族自治州所发生的灾害事故来看,彝州特殊的地理、自然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地震、泥石流、洪涝灾害、水上救助、道路交通事故、矿难等综合性灾害事故逐年增多,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这已经成为提升社会应急管理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地方党委政府的必然之举。
二、科学谋划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高效的应急救援队伍,是出色完成各类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基本保障。
结合楚雄彝族自治州的现实,整合现有社会资源,建立一支科学、高效的应急救援队伍,就是要在建立和完善一整套高效、适用的应急救援体系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的满足特殊应急救援任务需要的专业救援队伍。
(一)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应急救援体系应建设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分级负责、整合资源,立足实际、突出重点的基本原则,以楚雄州为例,按照“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一支队伍”的模式,到2010年6月份,完成楚雄州应急救援中心、应急救援指挥调度平台、综合应急救援支队、大队、分队和应急补充力量的建设和组建,建成全州“统一指挥、责任明确、结构完善、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协调、符合州情”的综合应急救援体系。
1. 建立应急救援中心。
建立楚雄州应急救援中心,承担应急救援职责的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
同时,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由州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长,政府应急管理工作机构、公安、安监、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负责人担任副指挥长。
2. 建设应急救援指挥平台。
在州消防支队建立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对全州所有应急救援工作进行统一调度,具备救援指挥、信息研判,以及实现联结各县市抢险救援分队有线、无线通信,传输救援现场实时图像信息的功能。
3. 组建多层次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
依托公安消防部队建立综合应急救援队伍。
依托州消防部队挂牌成立楚雄州应急救援支队,各县市分别依托当地消防部队建立应急救援大队;按照突发事件类别,依托系统、行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组织体系保持原有管理体制不变;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和安全生产责任较重的企业事业等基层单位,组织有相关救援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依托共青团组织及各类志愿者组织,建立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建立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库,聘请有关专家组成应急救援专家组。
逐步形成州有州应急救援支队、县(市)有应急救援大队、乡(镇)有应急救援分队的应急处置力量体系,构成机动性、专业性兼顾,平战结合、集中与分散适度,覆盖全州、上下衔接、统一指挥、功能齐全的灾害应急救援力量网络。
(二)突出抓好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结合楚雄州实际,着力强化应急救援能力建设,逐步承担起各类日常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和重特大灾害事故的突击与攻坚任务。
1.规划建设楚雄州应急救援中心和应急救援综合训练基地。
2010年,启动楚雄州应急救援中心建设,三年内完成州应急救援中心的各项建设。
坚持规模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设施与本区域灾害特点和危险源情况相符合的原则,全面推进州应急救援综合性训练基地建设,争取2012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2.加强专业救援队训练。
州应急救援中心组建的7支事故处置小组,进一步强化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石油化工、隧道及危险化学品泄漏、建(构)筑物坍塌、交通事故、山岳和水域等灭火救援专业训练。
重点开展破拆、侦检、防化、堵漏、洗消、救生等应急救援专业知识学习和技、战术训练,加强对各类抢险救援装备器材操作规程的学习和操作应用的训练,制定处置本类灾害事故的综合战斗编程、处置程序和技、战术方法,增强应急处置和攻坚能力。
3.深化专业训练。
全面强化专业化训练,加强基地化、模拟化、实战化训练。
依托楚雄州应急救援综合训练基地,开展特种业务训练和协同演练,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重点开展力量集结、战斗编成、通信联络、组织指挥、现场处置、安全防护等业务训练以及特殊灾害处置的战法研究和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训练和实战化演练。
4.健全预案体系。
根据国家应急管理工作计划安排,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要按照“瞄准实战、规范实用、体系完整、管理科学”的原则,严格执行《楚雄州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8个州级专项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当发生灾害事故时,按照启动预案审批权限立即启动相关预案,调派处置力量,实施快速处置。
三、科学实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在科学谋划的基础上,我们还要科学实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重点就是解决思想认识不适应、人员素质不适应、装备建设不适应、训练水平不适应、指挥和技术战术不适应的“五个不适应”的问题,确保各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目标如期完成。
(一)加强引导,解决思想认识不适应的问题提高思想认识,是高效高质量完成任务的必要条件,在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过程中,我们还要重点解决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单位,甚至消防部队官兵思想认识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的问题。
应提请各级人民政府将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纳入“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纳入下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内容,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硬件投入、机制建设、软件管理等纳入“十二五”应急体系规划。
(二)深入开展打造消防铁军工作,解决人员、训练和技战术不适应的问题各级消防部队应坚持“练为战”的指导思想,贯彻按纲施训、科技强警、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的方针,以提升部队战斗力为目标,以《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战斗条令》和《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业务训练与考核大纲》为依据,以贯彻落实“公安消防部队打造公安消防铁军工作会议暨灭火救援攻坚组建设现场会”精神为契机,以普通中队灭火救援攻坚组和特勤中队灭火救援尖刀班建设为载体,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合理统筹、科学规划,立足实战、科学施训,敢打必胜、永争第一,全力打造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英勇顽强的楚雄消防铁军。
(三)着力加强战勤保障力度,解决装备建设不适应的问题着力加强战勤保障力度,是各类应急救援处置的基础保障,应优先配齐配强应急救援支队装备。
在充分利用现有装备资源的基础上,加快各类应急救援装备的配备,重点配备与处置现代灾害事故救援相匹配的抢险救援车、压缩空气泡沫车、化学事故抢险救援车、举高喷射车等综合性应急救援车辆和器材装备,增配防化救援、破拆排烟、生命搜救和反恐处突方面的专用装备及器材、药剂。
县级应急救援大队按照《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装备配备标准》,配齐能适应本区域常见、多发灾害事故处置的必备装备器材,确保应急救援遂行任务的完成。
着眼处置重特大灾害事故装备保障和跨区域机动救援需要,建立州、县二级装备物资储备机制。
总之,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是消防部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的必然结果,消防部队只有充分发挥装备精良、应急救援素质过硬的拳头尖刀作用,在地方各级职能部门的协同配合下,才能出色地完成各类应急救援任务。
今后,还需在完善应急救援队伍的体制和运行机制上下功夫,探索符合楚雄彝州州情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新路子。
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几点浅见2011-08-22 玉溪支队 (查阅次数:42次)摘要:本文从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现状、存在不足和改进措施等几个方面着手,分析了当前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现状,掣肘当前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瓶颈问题,提出了推动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意见》实施以来,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发展迅速,但面对当前消防部队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新要求,依然有很多制约工作发展的瓶颈性问题,下面以红塔区为例,从三个方面谈谈个人对加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体会和思考。
一、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现状(一)依靠政府支持,奠定政策基础2010年,在大队的多次汇报、协调下,地方党委政府对全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日益重视,于当年4月份相继出台了《玉溪市红塔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红塔区综合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玉溪市红塔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红塔区应急救援大队的通知》和《玉溪市红塔区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成立应急救援分队的批复》,从“四个方面”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相关事项做了明确。
一是明确成立全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指挥部,总指挥由区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区政府分管应急和消防工作的副区长担任,成员由消防、安监、医疗、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环保、气象、公安等多部门组成,并依托全区11个部门成立11支应急救援队伍,真正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各类灾害事故的预防以及发生灾害事故后的指挥机制等纳入法制轨道;二是明确以公安消防队伍为依托,成立应急救援大(分)队,在挂牌成立应急救援大队时安排应急装备、救援器材、工作启动等不少于30万元的经费保障;三是明确了政府及主管部门在应急救援工作中的职能、权限、责任和义务,界定了社会抢险救援的对象、范围和各种社会抢险救援队伍之间的关系,逐步形成了“政府领导、部门参与、统一指挥、协调配合”的社会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四是明确了全区综合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若因工作变动等原因需要调整时,由相应人员自行接替,避免了人员变更带来工作的脱节,保证了人员的衔接和工作的连续性。
(二)应急救援指挥机制初步确立为实行扁平化指挥,提高应急救援效能,红塔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明确了区综合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在区综合应急救援总指挥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红塔区综合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公安消防大队,由消防大队大队长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综合应急救援队的日常管理和训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