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职教学计划语文

中职教学计划语文

中职教学计划语文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语文(人教版)第一册教学计划安排及要点提示第一单元(12学时)单元教学要求:1、阅读教学要求:阅读方法训练———感知与领会。

要求训练学生通过浏览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为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2、写作教学要求:材料的选择——一般理解材料积累的方法和记叙的类别。

重点把握如何选用恰当的材料。

①真实。

②切题。

③典型。

④新颖。

参照例文,指导学生写作训练。

3、口语交际:结合新生入学,参照介绍的基本要求,重点训练自我介绍。

做到内容完整,重点突出,特点、特色鲜明,注重礼仪。

课文教学要点提示:一、永远的校园(2学时)1、把握课文主题: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充分体现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全文以“校园”为线索和叙事载体,叙写了校园生活及我对校园的感受和认识。

讴歌了北大人的科学与民族精神,以及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

2、解题:永远的校园。

①“永远”,在北大的生活经历是我永远的记忆;北大学子代代相传,是北大精神成为永远;北大精神是中国魂的代表和缩影,必将随中国魂的绵延不绝而成为永恒。

②作者赋予了校园以特定的文化精神内涵:它既指现实中美丽的北大校园,又特指北大人的精神校园。

它是北大人科学与民族精神的代名词,是近百年来北大人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的代名词。

3、理解基本内容:围绕校园的文化精神内涵,从多方面、多角度展开描述。

重点叙写了校园承载着我们青春希望与失望的记忆;校园具有一种多元精神气质合成的魅力;校园具有一种洒脱和充满活力的气氛;校园是一块圣地,它孕育了代代相传的科学与民族精神;校园是一片自由的乡土,它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

4、段落和结构: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自然段),总写美丽的校园及对我的影响教育:在这里开始了实实在在的人生。

第二部分(4—15自然段),回忆叙写具有特定文化精神内涵的校园。

一层(4自然段),总写五年学习生活:留下充实的记忆。

二层(5—15自然段),具体叙写精神校园。

分五个方面叙写。

其一,校园承载着我们青春希望与失望的记忆(6—8);其二,校园具有一种多元精神气质合成的魅力(拟人化手法)(9);其三,校园具有一种洒脱和充满活力的气氛(拟人化手法)(10);其四,校园是一块圣地,它孕育了代代相传的科学与民族精神(11—14),其五,校园是一片自由的乡土,它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15)。

第5自然段为过度段。

第三部分(16)自然段,表达作者奉献与传承优良传统的热切愿望。

5、写作特点:含蓄、抒情和诗意美。

6、方法指导:设计多层次、反复诵读,体味课文抒情特点和讴歌北大人科学与民族精神的情怀。

二、成长(2学时)1、把握课文主题:通过我的成长过程说明,一个人成长成材必须以个人的性格、爱好为基础,还要通过不断的尝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发现自己的人生方向。

2、把握课文叙事脉络:我八岁进入生意场及其原因,我在生意场失败的过程,我改行立志当作家。

3、把握内容和结构:课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总叫我“老弟”),我八岁卖报及其原因。

第二部分(从“到我八岁时”到“略底的行当来”),我推销报纸失败的过程。

第三部分(到结尾),母亲改变主意,让我当个作家。

其中有两处插叙(投奔舅舅和父亲的回忆),补充交代母亲为何让我八岁卖报做生意、让我早日有出息的原因。

4、把握人物性格:①母亲:率直、泼辣、急于求成;有勇气,做事绝不退缩,一次不行试两次,两次不行试三次。

为让孩子早日长才,过上富足的生活,不从孩子的性格爱好出发,拔苗助长,让八岁孩子在生意场上打拼,最后以失败告终。

②“我”是一个性格内向,喜欢安静又颇有主见的小男孩形象。

爱读书写作,缺少“闯劲”,屈从于母亲压力在生意场上打拼,屡屡失败。

③多丽丝:性格开朗,大胆热情,聪明伶俐的小女孩形象。

从小就能独挡一面,能做事。

有一股子“闯劲”。

5、感悟本文写作特点:①插叙:两处(投奔舅舅和父亲的回忆),补充交代母亲为何让我八岁卖报做生意、让我早日有出息的原因。

②母亲的语言描写(替我允诺、教我推销技巧和母亲的座右铭等)。

③我和妹妹多丽丝性格的对比描写,互相映衬,鲜明生动。

6、教学建议:①在熟读和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口头叙述我成长的故事,并说说从中受到的启示。

②选择片段,分角色读:母亲和“我”。

③揣摩讨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我推销失败过程说明了什么我对待妹妹的态度怎样三、我很重要(2学时)1、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我很重要)及其思想内涵:要培养自爱、自强、自信的健康心理;要培养珍爱生命,正确对待平凡职业的积极人生态度。

作者是在寻求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解放,是在呼唤、呐喊中国人对自我价值认同,因为我很重要。

2、把握文章的议论思路:提出问题,我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论证(自然属性:人体构造、人类的进化历史和个体生命的诞生。

社会属性:父母、伴侣、后代、朋友、事业),说明我很重要;最后,发出我很重要的呐喊。

3、理解文章的基本艺术特色:从文章立意看,是议论性的文体,作者是在说明印证“我很重要”这样一个基本问题。

但在议论中包含的浓烈的情感,因为作者是在对中华民族人性价值的呼唤。

文中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使文章具有哲理诗一般的思辩色彩。

4、应用训练:在熟读和基本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大声朗读。

然后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为什么很重要。

第二单元(11学时)单元教学要求:1、阅读教学要求:阅读方法训练———概括与提要。

要求训练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或逐段,或按部分,把课文主要内容概括出来,并把文章的主要思想观点提炼出来。

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2、写作教学要求:叙述和描写。

结合写作案例,特别是学生写作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叙述和描写的基本要求,切忌空谈。

在此基础上,参照例文,指导学生写作训练。

写作训练可以自主设计话题和题材。

叙述:①交代明白。

②线索清楚。

③断续自然。

④详略得当。

描写:①描写具体。

②特点突出。

③方法多样。

④语言生动。

3、口语交际:复述。

一般了解复述的基本类型(详细、简要和创造),结合课文教学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复述的基本要求。

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归纳总结出复述中记忆的技巧,为完整复述奠定基础。

复述要求:①认真听读。

②忠于原作。

③抓住中心。

④运用口语。

课文教学要点提示:四、我的母亲(2学时)1、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叙事脉络:这是一篇对母亲包含感激和怀念之情的叙事散文。

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以母亲对“我”的深刻影响为线索贯穿全文。

文章写母亲的一生,主要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写母亲的勤俭朴实、善良宽厚、为人热情,以及坚忍刚强的性格,一方面写母亲对我的影响。

2、反复诵读,品味课文自然朴素又充满浓烈的情感的语言。

建议重点诵读第13自然段(筹齐保证金、三姐结婚和除夕之夜)。

3、文章主要写作特色:①对母亲的语言和行动描写,揭示了母亲的内心世界。

②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如母亲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③自然朴实而又充满情感的语言。

4、阅读指导建议:先整体感知,初步感受本文的语言,理请作者的叙事顺序;在此基础上,选择重点段落(13自然段),反复诵读,品味文章语言特色及浓烈的情感。

5、短文训练:我的母亲(父亲)。

五、绝品(2学时)1、解题:“绝品”涵义本文题目为“绝品”,全文围绕珍品字画展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文中的画,价值连城,尤其是那幅唐代珍品,更为宝中之宝,经过常先生的后倒装置后竟无人可以复原,堪称绝品;文中常先生的装裱技艺,能将原画揭为三层,后倒装置,世间罕见,手法堪称绝品;文中的人物,常先生、刘三爷、王商人皆为人真诚可信,他们用生命保护字画,宁愿饿死不卖字画,这种保护珍爱民族文化的高尚品格,堪称绝品;文中的情,常先生与刘三爷肝胆相照,刘三爷与王商人一见如故,皆是至真至诚的友情,堪称绝品。

2、分析把握作品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本文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按情节发展的不同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第1自然段“民国初年”至第5自然段“三爷后来知道,就讥笑道:‘妇人之见。

’”写的是常先生与刘三爷由书画而结缘,从相识至相知。

这是故事情节的开端。

第二部分从第6自然段“那天,三爷又与常先生在酒楼闲侃”至第53自然段“直看到天光大亮,才一一摘下,悉心收起。

”写的是常先生将珍品字画托付于刘三爷收藏。

直至常先生为革命献身,出于对朋友的信任与承诺,三爷仍把常先生帮他买下的这二十余幅字画一如既往地珍藏。

这是故事情节的发展。

第三部分从第54自然段“又过了几年,战火迭起”至文章结尾。

写的是刘三爷最终明白常先生的良苦用心,将珍品字画转赠王商人收藏。

延续了一份旷世奇情。

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故事情节:二人相认—托付字画—常先生失踪—鉴定字画为揭品—夜半相见—常先生被杀—字画被卖—转赠字画3、分析人物形象①常先生常先生是一位利用装裱店老板的身份掩护自己真正身份的革命者。

常先生为人正直豪爽、胸襟坦荡,颇具侠士风范,让人对他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信任。

与刘三爷的交往虽无轰轰烈烈,却至真至诚。

他有政治理想与抱负,为所从事的事业可以抛头颅洒热血。

同时他又博学多才、身怀绝技,出于对朋友的绝对信任,他利用自己的掩护身份和装裱绝技,帮刘三爷买进许多国宝级的字画,希望三爷能将这些字画悉心收藏,背后其实蕴含的是他对民族文化瑰宝的无比珍爱之情。

②刘三爷刘三爷虽为商人富户,身上却无丝毫的骄奢淫靡之气,他品行端正,追求高雅,为人正直豪爽,重义轻利,胸襟宽广,与常先生惺惺相惜,以诚相待,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国传统文人所追求的“信”与“义”。

刘三爷与常先生相识于酒楼,他却不饮酒只喊茶,可见他品行端正、追求高雅。

三爷与常先生志趣相投,对朋友豪爽真诚,凡是常先生推荐的字画一概买下,且从不斩价。

常先生的店铺被官府查封,常先生失踪,被人传作江洋大盗,三爷听过无动于衷。

常先生以三千大洋推荐给他的字画被鉴定为揭品时,他仍坚信朋友的为人,为朋友说话“不可胡说,我与常先生非一日之交,……不可怪他。

”当他得知常先生被砍头,“听得浑身一颤,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泪就匆匆地淌下来,直打湿了衣襟。

”伤心至极。

妻子马氏冷笑“真是报应,那次被他坑去了三千大洋。

”三爷“暴喝一声,直如猛虎一般。

”在他心中,与常先生的情谊是不可被亵渎的。

后来家境败落,马氏用字画去换了家用,三爷抱着病体亲自去王商人处说明原委,讨回字画,他用毕生心血守护着对朋友的一份承诺,用宽阔的胸襟承担着对朋友的绝对理解与信任。

最后通过王商人的鉴定解说,三爷彻底明白了常先生当初的良苦用心,可是又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将所有的字画无偿转赠给王商人,延续了自己对朋友的承诺与情谊,同时也是将常先生当初对自己的信任与嘱托转到了王商人的肩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