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假定某银行2006会计年度结束时共有贷款200亿人民币,其中正常贷款180亿人民币,其共有一般准备8亿人民币,专项准备1亿人民币,特种准备1亿人民币,则其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约为( )。
A.5%
B.5.6%
C.20%
D.50%
2 . 假定某企业2006年的销售成本为50万元,销售收入为100万元,年初资产总额为170万元,年底资产总额为190万元,则其总资产周转率约为( )。
A.20%
B.26%
C.53%
D.56%
3 可用于对冲由于借款人信用状况下降而带来的损失的信用衍生产品是( )。
A.总收益互换
B.信用违约互换
C.信用价差衍生产品
D.信用联动票据
4 假设某银行在2006会计年度结束时,其正常类贷款为80亿人民币,关注类贷款为15亿人民币,次级类贷款为3亿人民币,可疑类贷款为1亿人民币,损失类贷款为1亿人民币,则其不良贷款率为( )。
A.2%
B.5%
C.20%
D.25%
5 组合贷款层面的行业风险属于( )。
A.系统风险
B.非系统风险
C.特定风险
D.宏观风险
6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违约频率即通常所称的违约率
B.违约概率和违约频率不是同一个概念
C.违约概率和违约频率通常情况下是相等的
D.违约概率与不良率是不可比的
7 目前,在国际银行业中使用最多的风险调整绩效考核指标RAROC的计算公式为( )。
A.RAROC = (收入- 预期损失- 其他各项费用)/监管资本
B.RAROC = (收益- 非预期损失- 其他各项费用)/监管资本
C.RAROC = (收益- 预期损失- 其他各项费用)/经济资本
D.RAROC = (收入- 非预期损失- 其他各项费用)/经济资本
8 假定某企业2006年的税后收益为50万元,支出的利息费用为20万元,其所得税税率为35%,且该年度其平均资产总额为180万元,则其资产回报率(ROA)约为( )。
A.28%
B.35%
D.40%
9 与一般单个企业不同的是,在对集团客户进行财务分析时还需要涉及到()
A.分析企业经营能力的问题
B.汇总报表与合并报表问题
C.分析企业偿债能力的问题
D.分析企业还款能力的问题
10 与综合风险报告不同,专题风险报告主要是( )。
A.对常规信息进行定期报告
B.至少每年准备一次
C.仅对影响信用机构的重大风险事件进行报告
D.定期报告的
11 CreditMonitor对有风险贷款和债券进行估值的理论基础是( )。
A.保险学的精算理论
B.默顿期权定价理论
C.经济计量学理论
D.资产组合理论
12 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产品可以基本划分为( )三类。
A.个人住宅抵押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循环零售贷款
B.个人消费贷款、助学与助业贷款、循环零售贷款
C.个人住宅抵押贷款、个人零售贷款、循环零售贷款
D.个人住宅抵押贷款、助学与助业贷款、循环零售贷款
13 国际领先银行目前所采用的风险调整收益绩效评估办法(RAPM)中除了RAROC指标之外,另一个常用的指标RAROA是指( )。
A.风险调整资本回报率
B.风险调整资产回报率
C.资产风险回报率
D.风险资本回报率
14 银行在进行压力测试时,第一步是( )。
A.分析借款人和抵质押品价值在假定条件下可能的变动情况
B.设定情景假设
C.根据分析结果计算借款人违约概率和银行的违约损失
D.根据客户经理的分析结果汇总估算银行总体损失
15 ( )是指借款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发生违约的可能性。
A.不良率
B.违约概率
C.违约频率
D.不良债项余额在所有债项余额的占比
16 影响商业银行违约损失率的因素有很多,清偿优先性属于( )。
A.行业因素
B.产品因素
C.地区因素
D.宏观经济因素
17 从国际银行业的发展经历来看,商业银行客户信用评级大致按顺序经历了( )三个主要发
A.专家判断法、信用评分法、违约概率模型分析
B.信用评分法、专家判断法、违约概率模型分析
C.专家判断法、违约概率模型分析、信用评分法
D.信用评分法、违约概率模型分析、专家判断法
18 以下各项,符合商业银行风险预警程序的顺序要求的是( )。
A.信用信息的收集与传递,风险分析,风险处置,后评价
B.风险分析,信用信息的收集与传递,风险处置,后评价
C.风险分析,后评价,信用信息的收集与传递,风险处置
D.信用信息的收集与传递,后评价,风险分析,风险处置
19 在我国商业银行实践中,对不良贷款进行风险化解的手段一般不包括()。
A.催收
B.重组
C.诉讼
D.贷款的借新还旧
20 在对企业进行现金流分析中,对于不同类型的贷款、不同发展阶段的借款人,分析起点和考虑的程度是不同的。
因此,对于短期贷款应更多地关注( )。
A.其抵押或担保是否足额,其还本付息是否正常
B.在未来的经营活动中是否能够产生足够的现金流量以偿还贷款本息
C.正常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否及时和足额偿还贷款
D.借款人是否有足够的筹资能力和投资能力来获得现金流量以偿还贷款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