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部编版】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2019部编版】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六单元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A.银锭.(dìnɡ)逞.办(chěnɡ)迸.射(bèng)唯.唯连声(wéi)B.会.稽(kuài)麈.尾(zhǔ)勾.当(ɡòu)强聒.不舍(guō)C.怨怅.(chànɡ)银箸.(zhù)窥.望(kuī)箪.食壶浆(dān)D.戗.金(qiànɡ)行.货(hánɡ)喧.嚷(xuān)顿开茅塞.(sāi)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威慑吹嘘尴尬面面厮觑B.砒霜溺爱嗔怒不省人事C.拜谒倒坍陨落芳草凄凄D.愧赧亵渎惬意如雷贯耳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春天带来的温暖,在人身上;志愿者带来的温暖,在人心里。

志愿者们的故事,他们因为不同的走上了志愿者之路,又在各自的路上着志愿者精神的种子,在他们眼里,做一个志愿者不仅时尚,而且。

A.不胜枚举理由传播高尚B.比肩接踵理由播撒伟大C.不胜枚举缘由播撒高尚D.比肩接踵缘由传播伟大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B.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对大脑感知领域进行研究。

C.这次大型海上编队驶入印度洋,让中国海军从近海走向远海的愿望成为现实。

D.今年5月,德国的52名文化使者从汉堡出发,开始了横跨欧亚大陆之旅。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这些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汰与筛选,其中有着最伟大的思想、最丰富的内容、最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巅峰。

②一个人能够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

③阅读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对于这些举世公认的中西社科、文学名著,我们自然要尽情揣摩,反复精读,把握其内涵与要旨。

⑤这种循环往复,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

A.④②①③⑤B.③⑤①④②C.②③⑤①④D.③⑤①②④6.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10分)智深正使得活泛,只见墙外一个官人看见,喝采道:“端的使得好!”智深听得,收住了手看时,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

怎生打扮?但见: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

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

穿一对磕瓜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

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1)文段中画线句子描写的人物是,主要运用了描写的方法。

(4分)(2)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写出与画线句子描写的人物有关的三个故事。

要求: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每个故事不超过8个字。

(6分)二、阅读理解(4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0题。

(15分)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一封一封雪白的细丝锭子,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

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

”屠户把银子(捏抓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

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

”屠户连忙把拳头(缩收取)了回去,往腰里(放揣摆),口里说道:“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他家里的银子,说起来比皇帝家还多些哩!他家就是我卖肉的主顾,一年就是无事,肉也要用四五千斤,银子何足为奇!”又转回头来望着女儿说道:“我早上拿了钱来,你那该死行瘟的兄弟还不肯,我说:‘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希罕。

’今日果不其然!如今拿了银子家去骂这死砍头短命的奴才!”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7.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最恰当的动词填在横线上。

(3分)8.上文横线上所填的动词,刻画了胡屠户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9.中举前,范进称胡屠户为“岳父”,中举后称呼他为“老爹”,这种称谓上的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10.上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刻画胡屠户这一人物?试举例说明。

(5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4题。

(15分)胡记面馆马苏玥①胡记面馆,是小城东头最有名的面馆,胡家世代经营着小城老街偏东头的面馆子,靠着祖上传下来的古法做面发家,子孙代代相传。

用古法精心配制出来的面细润筋道、清新爽口,吃过的人没有不夸赞的。

②老街人看到这代胡记的掌勺兼老板老胡都笑嘻嘻地打招呼:“老胡,多做一碗吧,馋面喽。

”老胡也笑:“三六九,年年有,祖宗的老规矩俺可不敢改了!饿饿吧,明天再来。

”③胡记面做起来可不容易!一年里下麦子的时候,挑熟好的麦捆回家,人推着石磨细细地磨,这样面粉老到细腻。

面是在头天晚上和的,先把面用水一裹,搓成块块,再加碱醒面,碱要讲纯度,不能太杂。

面要醒到苦里发甜,味不对就弃面重醒,醒好的面用湿布包着放一晚,第二天拉的时候,面就筋道,任人拉扭。

这一步步说着简单,做起来复杂麻烦,可胡家人从来不嫌麻烦,因为,少了或改了步骤,面就不如之前鲜嫩了。

④老胡有个独子——胡良,娃娃脑子灵光,什么东西都一学即会,老胡很早就让儿子学手艺。

⑤胡良学着老爹磨面,和面,拉面。

揪起一拳头大的面,搓成匀粗的长条,再压平扁,用快刀划上几条长口,一手抓起一头,用大臂的匀力扯面,双臂翼张于胸,“啪”的一声合起面,上下一抖,再拉。

统共拉八次。

完后用手托着面条,快速削去面头,左右一甩,把身子一仰,手里的面顺着就到了灶上的沸水里。

然后伸双长筷,搅几下捞到一边盛高汤的瓷碗里。

做好的面乍一瞧,就像是条条羊脂玉浸在汤里。

胡良的手艺比他爹还要强一分。

⑥胡家面做起来又费时又费力,祖上说,烹小鲜如治大国,一日卖两顿,一顿36碗上等面,就保得胡记不衰。

胡家祖宗规定的数量不光是为了讨个吉利,也是经过实践得来的,一个人不急不忙,一天顶多才能做出72碗上等面来。

胡记面全在磨、和、拉三字里,一步也少不得,缺不得,减不得啊!⑦祖宗的规矩,老胡从没坏过。

一天72碗上等面,不多不少。

⑧这天晚上,胡良正和面,皱眉跟老胡说:“爸,咱家一天多做几碗,用厂里出的面粉,雇个人和面,改改老法子,就快了。

我试过,那面模样一点儿不差,味道也不差太多。

”⑨“什么混话,那样的面还叫胡记吗?”老胡一听,气得拍了下桌子,“胡记面贵在每根都包含着厨子的心血,是花过心思的,这些可全藏在一步步流程规矩中,老祖宗的法子不能改啊!”⑩“什么年代了,有胡氏这块招牌,老法子稍变有什么嘛!”胡良不服气。

“这哪是变法子,这是砸牌子,招牌砸了,往后拿什么做生意?”胡良没听,在城中央偏东的地方开了家分店。

往后老街人从城里回来,看着老胡:“小胡开了家分店哩,生意红红火火,一天卖几百碗,儿子赶上老子喽。

”老胡不再笑了,只是愤愤抚手,频频叹气。

有个城里谋生计的老街人有回点了碗胡记分店面,才吃了一口,就搁筷了,咂咂嘴:“不比老街的胡记呦,少了点儿筋道味儿。

”周围正大快朵颐的食客皆惊奇。

有好面的食客闻讯赶往老街。

老街这边,胡良一走,店就留了老胡一人,老胡依然按规矩,一天72碗上等精面,不多不少。

食客大呼:“极妙!”陶然于老街胡记。

渐渐消息传开,胡良的生意淡了。

大凡吃了城中胡记的,都来了老街,而吃了老街的,却再没回到城中胡记。

胡良开始入不敷出了。

胡良回了老街。

老胡看见儿子,也不说话,只管做面。

胡良吃了口老胡的面,想了想城中面馆的面,矮了头。

胡良又开始做面了,一天72碗,跟他爹一样。

胡记名声越传越远,一碗面是别家三四倍价钱,但小面馆生意仍然红火,有本地、外地,甚至还有别国的人。

老街东头,胡记门外经常排长队。

那年老胡病了,胡良在跟前,老胡说:“别说爸迂腐,不懂变通,爸咋不知道赚钱?爸守的不是老规矩,不是这胡记招牌,而是这面的品质味道。

做生意不用好货,待时间久了,谁买你的账?要想做好生意,就得本本分分,不搞噱头。

做面和做人、做事一样,得守好底线,脚踏实地,才能摘到星星揽到月亮。

”胡良泪汪汪地听着。

“再去给老子做碗面吧!”胡良端着面回来,老胡捧在手里,对着光瞧了瞧,面条细若发丝,色泽鲜亮,挑起一筷子,吸上一口,面质轻柔,鲜香可口。

老胡眯着眼,长嘘口气:“就是这个样。

”随即倒在了一边,手中那碗却端端正正,滴汤不洒。

(选自《齐鲁晚报》,有删改) 11.文章第②段有何作用?(4分)12.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分)13.小说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举一例分析。

(4分)14.分析下面句子的含义。

(4分)老胡眯着眼,长嘘口气:“就是这个样。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18题。

(15分)唯有垂杨管别离李修文①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互不相识,他们一个是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所小学已经关闭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好多年没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②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作老师和学生。

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被疾病和疾病所带来的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

可是,【A】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

【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就马上开始给小病号上课。

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在这里她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③每当病人和陪护者挤满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之中神采奕奕的时刻——她总是有意无意地提出许多问题来考小病号。

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是有一道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

但小病号生性顽劣,只要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岳老师的问题他便经常答不上来。

比如那两句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

④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

到最后,小病号也愤怒了:“我反正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干什么?”小病号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到了走廊,就开始大哭。

说是大哭,其实并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一边走,一边哭。

走到开水房前,她没有进去,而是靠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

⑤自此之后,岳老师没有罢手,反倒是教他更多,甚至,跟他在一起的时间也更多。

她跛着脚,跟在小病号后面,给他喂饭,让他喝水,还陪他去院子里,采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来。

小病号的病更重了,要转院去北京。

听到这个消息,她夜夜难眠。

⑥深夜,借着走廊里的微光,她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

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

这本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乘除,也有英语单词。

⑦微光映照下的她,让人感慨:无论如何,这一场人世,终究值得一过。

死亡是人人都无法逃脱的命运,但是你至少要留下抗争的痕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