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考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文鉴赏及考点

2020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考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文鉴赏及考点

专题2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同学们,“诗言志,歌咏情”,诗歌以凝练的笔墨,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给我们以美的熏陶。

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只要谈起祖国的诗歌,总会有一种止不住的豪情涌上心头。

今天呀,老师邀请同学们去遨游我国古代诗歌的海洋,学习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二、目标1.了解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意,赏析诗歌写景的名句。

3.学习诗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荐的方法,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三、原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四、注释《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选自《孟浩然集校注》卷三。

张丞相:指张九龄(678-740),唐玄宗时为相。

涵虚:指水映天空。

涵,包含。

虚,天空。

混太清:与天空浑然一体。

太清,天空。

云梦泽: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欲济无舟楫:想渡湖却没有船只,比喻想从政而无人引荐。

济,渡。

端居耻圣明:闲居在家,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

端居,闲居、平常家居。

徒有羡鱼情: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这句隐喻想出来做官而没有途径。

五、诗意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眼睁睁地看着别的钓鱼的人,自己心里也想得到鱼,却又苦于没有渔具,空存想望。

六、赏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赏析:“平”——写出了水的充盈和湖面之阔。

“涵”“混”——呈现了洞庭湖的无边无际,与天相接,吞天吐地,包容万象的恢宏气势。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赏析:“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

不仅表现了洞庭湖的壮阔与活力,也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生机勃勃的精神状态,营造了雄伟壮阔的意境。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赏析:类比,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

借双关(“济”,渡水,又有救助、拯救的含义。

)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在太平盛世出仕,为民谋利,深感惭愧。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赏析:诗人巧妙运用了《淮南子·说林训》“临渊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的典故,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与“湖水”照应。

称颂对方不留痕迹,有求于人,希望自己得到执政者的赏识,却不卑不亢,不失身份。

总结:乍读此诗可能不解:“望洞庭湖”与“赠张丞相”有什么关系呢?原来,诗人以写洞庭湖为发端,以“欲济无舟楫”为喻,巧妙过渡,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

全诗意在求仕,却不直接告白,不露乞怜痕迹,大方得体,深婉有致。

诗的前半写“望洞庭湖”,“平”“涵”“混”“蒸”“撼”等词,锤炼精妙,富有表现力,写出来烟波浩渺、水天合一的宏伟气象,以及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

这首投赠诗,也因此成为后人心中描摹山水的佳作。

七、文学常识律诗的特点1、律诗多为五言或者七言,五律规定每句五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

2、律诗每两句为一联,依次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3、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4、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

5、每首中间两联必须用对仗。

八、问题探究(1)诗歌首联描绘了幅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参考: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非常阔大。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蒸”和“撼”字好在哪里?参考:“蒸”即蒸腾。

从视觉上写出云梦泽被水气所弥漫的情景。

“撼”即撼动。

从听觉和触觉上写出了汹涌的波涛冲击着岳阳楼,诗人感到脚下的城楼都在晃动。

表现了洞庭湖的博大的气势。

(3)“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运用什么修辞?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参考:运用比喻和用典的修辞。

“垂钓者”比喻居高位者,本文可以理解为张九龄;“羡鱼情”比喻自己出仕的愿望。

“羡鱼”运用“临河而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典故,另翻新意,委婉表达希望张九龄能引荐自己的愿望。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诗人借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明了自己的心愿。

衬托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

九、诗歌主旨这首诗虽是送别诗,但全诗却无伤感之情。

诗人的胸襟开阔,语句豪迈清新,委婉亲切,充分体现了朋友之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十、板书设计【基础过关】孟浩然(689---740),名浩,字,襄阳人。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与王维并称“”,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答案】浩然王孟【解析】考查基本的文学常识。

同学们平时要注意积累。

2.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涵虚:指水映天空。

涵,包含。

虚,天空。

(2)混太清:与天空浑然一体。

太清,天空。

(3)济,渡。

(4)端居,闲居、平常家居。

(5)徒有羡鱼情: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这句隐喻想出来做官而没有途径。

【答案】(1)涵虚:指水映天空。

涵,包含。

虚,天空。

(2)混太清:与天空浑然一体。

太清,天空。

(3)济,渡。

(4)端居,闲居、平常家居。

(5)徒有羡鱼情: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这句隐喻想出来做官而没有途径。

【解析】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实词的理解。

平时学习时注意背记课下注释。

【实战过关】一、默写记忆型默写:1、八月湖水平,。

气蒸云梦泽,。

2、,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答案】1、涵虚混太清波撼岳阳城2、欲济无舟楫徒有羡鱼情【解析】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

背记并能默写古诗词。

注意“涵”“撼”“楫”“羡”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理解型默写:1、描写洞庭湖湖面之阔,水天合一的宏大气象的句子是:,。

2、写出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气势的句子是:,。

3、诗人巧妙运用了《淮南子·说林训》“临渊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的典故,另翻新意的句子是:,。

4、诗人称颂对方不留痕迹,有求于人,希望自己得到执政者的赏识,却不卑不亢,不失身份的句子是:,。

5、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明诗人渴望出仕、希望张丞相能助他一臂之力的诗句是:,。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喻想出来做官却没有途径的诗句是:,。

7、《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是: ,。

【答案】1、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3、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4、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5、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6、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解析】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

同学们平时除了要背记默写古诗词,还要能理解古诗词的内容。

注意“涵”“撼”“楫”“羡”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二、课内诗歌鉴赏(一)(2018·周口市第一初级中学初二期末)阅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完成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坐观垂钓者。

”诗人巧为设喻,这里的“坐观者”指 _____________,“垂钓者”指______________。

【答案】坐观者指诗人自己(孟浩然)垂钓者指居官位者(当官的人)【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坐观者指诗人自己(孟浩然),垂钓者指居官位者(当官的人)。

2.赏析诗句并体会加点字的作用。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答案】“蒸”,蒸腾的意思;“撼”,摇动的意思。

这两个动词写出了洞庭湖水气蒸腾、浪涛奔腾、波澜壮阔的气势。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

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蒸”,蒸腾的意思;“撼”,摇动的意思。

这两个动词写出了洞庭湖水气蒸腾、浪涛奔腾、波澜壮阔的气势。

(二)(2018·陕西初二期中)诗歌鉴赏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济,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诗歌首联描绘了幅怎样的画面?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答案】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非常阔大。

【解析】描述诗歌画面,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

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

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

此题一定要把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的阔大恢弘的景象描绘出来。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诗人借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明了自己的心愿.衬托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

【解析】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

诗句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这首诗是诗人孟浩然游历长安时赠给当时的丞相张九龄的。

通过描写洞庭湖周围的景色,借景抒情,表达了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愿望。

一要读懂诗句,二要联系写作背景。

(三)(2019·福建初二月考)阅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完成下列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远眺湖面的景色,突出了浩瀚的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的雄伟景象。

B.颔联描写了洞庭湖水汽蒸腾、波涛汹涌的景象,渲染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C.颈联写诗人欲渡湖无船为喻,表达自己无法实现政治理想而退隐江湖的决心。

D.尾联巧妙化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委婉含蓄地希望对方给予帮助。

【答案】 C【解析】颈联写诗人想要渡湖却没有船只,在圣明时代闲居又觉得愧对明君,委婉含蓄地表示自己想要做官却无人举荐,也没有途径,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引荐的心情。

故选C。

8.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本诗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想要入仕从政的愿望,希望得到引荐推举。

【解析】做此题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此诗中要注意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诗人借“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句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作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

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表现了诗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或“想做官却没有途径”),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帮助和引荐的思想感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