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下料方法节约钢筋材料
一、下料方法节约钢筋
钢筋材料的节约首先要,做好第一步下料管理工作,特别是钢筋下料单的组合整理。
项目部在对图纸和下料单对照无误后,再对各种规格的钢筋总量进行材料采购。
在下料过程中把所有同强度等级同直径的钢筋依长度,由长到短的顺序进行一次组合排列,从中去发现一些规律:相加下料规律、相乘下料规律、混合下料规律等等从而节约钢材。
(一)、钢筋进料的选择
钢筋的长度不是越长越好,实际工程中,需要的钢筋长度千差万别,在南楼、北楼工程中灵活的选择进场钢筋的长短得到了体现。
在采购钢筋时,针对下料单组合排列和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钢筋的长度进行选择,使钢筋下料后短头最少或者为零。
1、北楼工程中,梁需要用Ф25钢筋,料长8.83m 因此这部分梁钢筋,选择进9m长的钢筋短头最少。
2、北楼地下室板钢筋需要Ф18钢筋,料长2.23m。
用9米钢筋:9m/2.23m=4.035(根) 4.035 - 4 = 0.035
用12米钢筋:12m/2.23m=5.381(根) 5.381 - 5 = 0.381
对比知:选用9m钢筋更节约。
(二)、钢筋长短料组合搭配下料
1、钢筋制作过程中,同一种规格钢筋往往有多种下料尺寸。
不应该按下料单中的先后顺序下料。
而是应该根据组合排列的规律先截长料,再做断料,这是钢筋下料节省钢筋的一项原则。
1、北楼框架梁需要用有两种尺寸钢筋,现场当时有9m长的Ф25钢筋。
①号钢筋:4.2m ②号钢筋4.7m 如果按下料单下料的顺序分别下料,先截①号钢筋时会有600mm短头出现。
而如果先截②号钢筋时,剩余4.3m钢筋。
用搭配法先做②后做①,这样只会产生10cm短头出现。
所以按组合排列的规律先截长料,后做短料。
(三)、相剩计算钢筋下料
在我们工程中,标准层主梁须要用Ф10箍筋2000个,单个箍筋料长2.35m。
在调直机调直前,先计算2.35m X 4 = 9.4m,把调直后的钢筋截成500根9.4m长的钢筋,然后再截成2.35m长的箍筋,这样不会有短头出现。
(四)、相加计算节约钢筋。
基础大梁需要以下两种长度的Ф25钢筋,其长度相近。
选用现场有的12m钢筋。
①Ф28 5.7m ②Ф28 6.2m
5.7m +
6.2m = 11.9m
这样,在1根12长钢筋上可截取5.7m和6.2m长钢筋各一根只剩余0.1m,比截取两根等长的5.7m + 5.7m = 11.4m剩余0.6m ,钢筋节约了0.5m,可减少很大部分短头。
二、合理设置钢筋接头,充分利用短钢筋料头
1、合理布置框架梁、框架柱钢筋接头,减少钢筋短头的产生。
根据G901-1,在框架梁净跨的边1/4区段内可以设置接头。
框架柱的箍筋加密区高度和楼层以上第一个接头的高度一致,在加密区内不得设置接头。
这样有利于保持钢筋长短一致,减少因接头不对齐而切割钢筋,导致短头的产生。
2、充分利用后台钢筋加工,截断下来的钢筋短头。
超过1m 的用来做马镫横杆,小于50cm用来做马镫支架。
3、80cm到110cm钢筋用来做柱子钢筋定位箍。
4、本工程墙体厚大多为40cm,根据实际需要,5cm-50cm 钢筋用来做双F卡。
(41cm-50cm的钢筋,统一做成40cm的钢筋条,用作双F卡的横杆。
5cm<X <50cm的短头,可截成双F卡的“F端头”。
然后焊接成双F卡。
5、可将Ф16—Ф20 ,长50cm—70cm左右的钢筋短头,用来制作地锚。
6、小于Ф16的钢筋短头,可以在二次结构中充分利用。
用在构造柱、圈梁上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