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核酸化学

第三章 核酸化学



rRNA的功能 参与组成核蛋白体,作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场所。

思考题:


体内有哪些重要的核苷酸?各有何作用?
DNA和RNA在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和生理功能有何异同? 利用核酸的理化性质在临床实践中有何应用?
N O O
-

NH2 N N OCH2
-
O O
-
O O
-
N H H
P O
-
P O
-
P O
O
H H
OH OH 三磷酸腺苷 (AT P )

多磷酸核苷酸
5′-磷酯键
N N O -O O O O O
NH 2
N
N

P O-

P O-

P O-
O
CH 2 H H OH
O H H H
脱氧腺嘌呤核苷 脱氧腺嘌呤一磷酸 (dAMP) 脱氧腺嘌呤二磷酸 (dADP) 脱氧腺嘌呤三磷酸 (dATP)


NH

核苷
N N
2 N 9 N
糖苷键
CH O H O 2 1'
H H OH H 2' O H H
嘌呤N-9或嘧啶N-1与核糖C-1通过β-N-糖苷 键相连形成核苷。

核苷酸(ribonucleotide)
NH2
酯键
O
N N O
N
9 N
糖苷键
HO P O CH 2 O
-
H
H
OH
' 1 H H 2'
* tRNA的二级结构
——三叶草形
氨基酸臂 DHU环 反密码环
额外环
TΨC环
tRNA的倒L三级结构
tRNA的功能 活化、搬运氨基酸 到核糖体,参与蛋 白质的翻译。
3. tRNA的3-末端连接氨基酸
tRNA的3-末端为

CCA结尾。

3-末端的A与氨基酸 以酯键相连生成氨基
5. 螺旋的螺距为3.4nm,直径为2nm。
碱 基 配 对 及 氢 键 形 成
三、DNA是遗传信息的物质基础 DNA 的基本功能是以基因的形式荷载遗传信息,并 作为基因复制和转录的模板。它是生命遗传的物质基 础,也是个体生命活动的信息基础。
基因从结构上定义,是指DNA分子中的特定区段,
其中的核苷酸排列顺序决定了基因的功能。
N
NH2
嘧啶(pyrimidine,Py)
5 4 3 2 N
O
NH
6 1 NH
NH2
NH
O
尿嘧啶(uracil, U)
O H3C
N
NH
NH
NH
O
O
胞嘧啶(cytosine, C)
胸腺嘧啶(thymine, T)

2.戊糖 构成核酸的戊糖有两种,D-核糖和D-2-脱氧核糖。前者参与RNA 的构成,后者构成DNA,所含戊糖不同是划分两类核酸的依据。为了与 碱基区别,戊糖的各原子编号常带′。


⑴tRNA的二级结构 tRNA的二级结构含4个局部配对的双链区,形成发夹 结构,显示为三叶草型,如图所示。左右两个环根据含有的稀有碱基, 分别称为DHU环和假尿嘧啶环,位于下方的环称为反密码环。反密码环 中间的3个核苷酸称为反密码子(anticoden),在蛋白质生物合成时,tRNA 通过反密码子辨认识别mRNA上相应的密码子,引导其携带的氨基酸正 确地定位在合成的肽链上。
密码子

2.信使核糖核酸(mRNA) mRNA占细胞总RNA的3%~5% ,大小相差很大,不稳定,寿命很短。mRNA在细胞核中合 成后转移到细胞质,作为蛋白质多肽链合成的模板。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mRNA结构不同,现介绍真核生物成 熟mRNA的结构,如图所示。 真核生物成熟mRNA的5′末端都有一个甲基化的鸟嘌呤核苷 三磷酸,即m7GpppNm的帽子结构(cap);在mRNA的3′末端 ,有一个长度为30~200个多聚腺苷酸(poly A)结构,称为多 聚腺苷酸尾。“帽”和“尾”都是mRNA转录完成成后添加 上去的,两者中间是基因编码区,存有大量遗传信息。


成熟的真核生物mRNA
编码区 AUG UAA 3' AAA……An
5' m7Gppp
5'非翻译区
3'非翻译区
成熟的mRNA由氨基酸编码区和非编码区构成。
5-末端的帽子(cap)结构和3-末端的多聚A尾(poly-
A tail)结构。
1. 真核生物mRNA的5-端有特殊帽结构
5 A C T G C T 3

二、DNA的分子结构 1.DNA的一级结构 DNA的一级结构是指多核苷酸链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 顺序。在多核苷酸链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核酸分子的骨架,4 种不同的碱基则排列在骨架的一侧,遗传信息就存在于DNA的不同碱基 排列顺序中。 2.DNA的二级结构 1953年,Watson和Crick根据DNA 的X衍射分析数据和 碱基分析数据,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学说。这个学说的提出极 大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成为生物化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他们也因此 获得1962年的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2. 真核生物mRNA的3末端有多聚腺苷酸尾
真核生物的mRNA 的3-末端转录后加上一段长短不
一的聚腺苷酸。
mRNA的多聚A尾在细胞内与poly(A)结合蛋白 (poly(A)-binding protein,PABP)结合存在。

帽子结构和多聚A尾的功能
mRNA核内向胞质的转位
mRNA的稳定性维系 翻译起始的调控
O
P O-
O
碱基
O
P O-
O
CH 2 O H H OH
3´-羟基
H H H
5′端
二、核酸的一级结构是 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定义
核酸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由于核苷酸间的差异主要是 碱基不同,所以也称为碱基序列 。
C
A
G
3′端

书写方法:
A G T G C T
5 P
P
P
P
P
P
OH 3
5 pApCpTpGpCpT-OH 3
第二节 核酸的分子结构

一、核酸分子中核苷酸的连接方式
一个核苷酸的C3'羟基与另一个核苷酸的C5'磷酸基脱水形成的 化学键称为3',5'-磷酸二酯键,如图。许多个核苷酸之间通 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的长链状化合物称为多核苷酸链。 有游离磷酸的一端称为5'-磷酸末端;有游离3'羟基的一端称 为3'-羟基末端。其书写方法如图所示。现在最常用的是下列 的书写方法,常将5'端写在左侧,3'端写在右侧,如: 5'……ACGU……3'
HOH2C
4'
5'
O H
3' 2'
OH H OH
1'
HOH2C
4'
5'
O H
3' 2'
OH H H
1'
H
H
H
H
OH
OH
D-核糖
D-2-脱氧核糖

3.磷酸 核酸分子中含磷酸,所以呈酸性。核酸中磷元素的含量恒定, DNA的含磷量平均为9.9%,RNA的含磷量平均为9.4%。通过测定样品中 的含磷量可推算核酸 三、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核苷酸 嘌呤碱的N9或嘧啶碱的N1与戊糖的C1′以糖苷键连接形成核苷。核苷可 以分为核糖核苷和脱氧核糖核苷。核苷中戊糖的C5′与磷酸之间以酯键 连接形成核苷酸。 1.一磷酸核苷酸 一个磷酸与核糖核苷或脱氧核糖核苷通过酯键相连称为 一磷酸核糖核苷( NMP)和一磷酸脱氧核糖核苷(dNMP)。NMP包括 AMP、GMP、CMP和UMP,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dNMP包括dAMP, dGMP , dCMP和dTMP ,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第三章 核酸化学
学习目标: 1.掌握核酸的分类、基本组成成分,核酸的基本单位及连接方式, 2. DNA和RNA在分布、化学组成、基本组成单位和功能等方面的不同; 3.熟悉几种重要的核苷酸的作用,DNA的一级结构,双螺旋结构的要点; 4.了解几种RNA的功能,DNA的变性、复性和杂交。

核酸的分类及分布 存在于细胞核和线粒体 携带遗传信息,并通过复制传递 给下一代。

3.环化核苷酸 目前发现,细胞中普遍存在两种环化核苷酸:3',5'-环化 腺苷酸(cAMP)和3',5'-环化鸟苷酸(cGMP),环化核苷酸可作为激素 的第二信使,在细胞的代谢调节中有重要作用。 其结构如下:

3',5'-环腺苷酸(cAMP)
3',5'-环鸟苷酸(cGMP)

4.辅酶类核苷酸 一些核苷酸的衍生物是重要的辅酶或辅基,如辅酶 NAD+(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辅酶Ⅰ)、NADP+(尼克酰胺腺嘌 呤二核苷酸磷酸,辅酶Ⅱ)、FMN(黄素单核苷酸)和FAD(黄素腺嘌呤二 核苷酸)等。它们在物质代谢中常起到递氢体的作用。
5´-末端
C
磷酸二酯键
A
磷酸二酯键 G
3´-末端
5´-磷酸基团
OO P OH O CH 2 O H O
碱基
DNA链的方向是5 → 3
交替的磷酸基团和戊 糖构成了DNA的骨架 。 核酸方向
H H H
O O P OH O CH2 H
碱基
O H H H
O
碱基
CH2 O H H H H H
3´,5´-磷酸二酯键
脱氧核糖核酸 (DN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