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消化系统疾病: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裂孔疝等 老年性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心搏出量减少,冠脉灌流不足 肥厚型心肌病:可有胸痛、ST-T改变 带状疱疹:先疼痛,后出疹,早期确诊困难
误区三:
对辅助检查未能正确分析应用, 尤其ECG,造成误诊
常见情况:
非特异性ST-T改变:忽视动态变化
早复极综合征:ST段呈J点抬高或弓背向下抬高
停现象,血压下降至54/18mmHg,经抢救无效死亡.
病例3
连男性,65岁,持续胸背疼痛5小时。查体血压180/90 mmHg,肺(-), 心(-)。脐周可闻及较弱的吹风样血管杂音。否认高血压及结核病等 病史。嗜烟30余年,10-20支/日。主动脉核磁共振回报降主动脉自左锁 骨下动脉起始后夹层开始形成,将主动脉分成真、假两腔,夹层撕裂直 至腹主动脉的肾动脉分出后,肠系膜动脉及肾动脉由真腔供血。胸部正 位片回报纵隔增宽。心脏彩超回报心脏未见异常,主动脉根部内径增宽, 直径约35mm,降主动脉内可见一膜状强回声带漂浮,将动脉分为真假 两腔,考虑主动脉夹层。
入院后立即给予硝普钠25-100ug/min静脉泵入。倍他乐克(美 托洛尔)针剂5mg/次静脉注射,先后共30mg,用药前血压 150/90 mmHg,心率85次/分,用药后血压100/65mmHg , 心率60次/分。后继续给予倍他乐克50mg,2次/日口服。并给 予对症支持等治疗, 24小时后疼痛渐缓解。 入院第五天行主动脉螺旋CT示降主动脉明显增宽,夹层形成, 病变范围从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部至右侧髂总动脉,肾动脉、 肠系膜动脉由真腔供血。 入院12天后血压控制平稳,病情平稳,复查化验血生化系列未 见异常,转上级医院行主动脉内支架及人工血管植入术,随 访1年,患者目前无不适,血压控制理想。
头臂或锁骨下动脉——上肢血压差异 冠状动脉——急性心肌梗死 肠系膜上动脉——腹痛、腹泻、肠坏死、血便 肾动脉——高血压、血尿、晚期肾衰 椎动脉——对侧偏瘫、同侧失明 颈动脉或无名动脉——偏瘫、昏迷头晕 支气管受压——咳嗽、哮喘、呼吸困难 食道迷走神经受压——吞咽困难
破入心包——心包积血、心包填塞、猝死
胸痛诊断评价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
对不典型胸痛的临床表现认识不足, 造成漏诊
常见情况:
误为颈椎病:伴头晕、肢体发麻
误为牙髓炎:牙疼、下颌疼、左颊疼痛
糖尿病:无痛性心肌缺血、胸痛不典型
老年人:以呼吸困难、CHF为表现
误区二:
对“类似” 心绞痛的病变鉴别不慎,造 成误诊
心脏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
颈椎病
颈椎病性类冠心综合征或颈源假性心绞痛,
疼痛是由于颈脊神经后根受刺激所致,无 ECG改变,疼痛持续10余分钟——数小时, 硝酸甘油无效,X线检查确诊
主动脉瓣病
主动脉瓣狭窄和 (或) 关闭不全均可引起
心绞痛样发作
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于轻度体力活动时即可
诱发疼痛,服用硝酸甘油可使症状加重, 偶可引起昏厥
硝酸甘油无效,或在10多分钟后才“见
效”
患者易激,可伴头痛、眩晕、心悸、疲
乏等神经衰弱症状
ECG几乎无正常:非特异性 应在除外器质性胸痛的基础上诊断
食管疾病
如食管炎、食管裂孔疝、弥漫性食管痉
挛、食管肿瘤、食管憩室等,所引起的 胸痛的共同特点是: 疼痛常位于胸骨后 疼痛多在吞咽时发作或使之加剧 常伴有吞咽困难 食管的胸痛和劳力无关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常于睡眠中发作胸
痛,持续数分钟至1小时以上 发作时多伴收缩压升高、窦性心动过速 及呼吸加快等 心脏听诊发现主动脉瓣区有收缩期和 (或)舒张期杂音 超声心动图有助于诊断
胆道疾病
胆石症、胆囊炎可引起右下胸痛,也可出现类似
心绞痛样发作(胆心综合症) 疼痛多在高脂饮食后发生,自胃脘部放射至右季 肋及右肩,部分患者伴有黄疸及发热 值得注意的是胆道疾病与冠心病均是常见病,不 少患者两者兼有,并可因胆绞痛而诱发心绞痛
病例2
宋男性,74岁,持续性胸痛、腰痛4小时。查体右侧桡动脉搏动减弱,左侧
搏动正常,左侧肱动脉血压160/90mmHg,右侧测不到,肺(-),心率 60次/分,律齐,主动脉瓣第一听诊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可向颈 部及心尖部传导,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可闻及舒张期递减型哈气样杂音。 脐周可闻及较响亮的吹风样血管杂音。既往高血压病史6年,平素血压控 制差,最高达180/110mmHg。糖尿病史3年,血糖控制不详。否认结核 病史。主动脉核磁共振显示主动脉从升主动脉起始处开始出现夹层撕裂, 直至髂总动脉,右头臂干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及肾动脉由 假腔供血,肠系膜动脉由真腔供血。心脏超声回报:主动脉瓣上约 1.5cm处可见一弧形膜状回声带随血流漂动,将主动脉分为真假两腔, 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提示主动脉夹层分离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给予 硝普钠75-200ug/min静脉泵入。
心脏神经官能症
病人多为青年及中年人,女性较多见 胸痛主要为短暂的 (几秒钟) 刺痛或较久的
(数小时) 隐痛
可有气闷或呼吸不畅,喜长出气,或作叹息
性呼吸,但无闷痛或较明显的压迫感
胸痛部位多在心尖、乳房下,或常有变动,
痛点可指
症状多出现于疲劳过后,而不在活动或
激动时,轻体力活动后反感舒适
急性胸膜炎
多由感染所致:特异性/非特异性
在胸膜炎的早期为干性(纤维蛋白性)胸膜炎
胸部出现尖锐刺痛或撕裂痛 疼痛多位于患侧胸廓的腋前线及腋中线附近 可伴有咳嗽、呼吸浅快 深呼吸或咳嗽时加剧
患侧呼吸运动受限、胸膜摩擦感和胸膜摩擦音
当出现渗出性胸膜炎时,胸痛不如干性
时烈,疼痛随渗出液的增加而逐渐不明 显,代之以胸腔积液体征 膈胸膜炎可引起下胸疼痛,常向肩部、 心前区或腹部放射,可伴有腹壁紧张及 压痛而被误诊为腹部疾患
吴男性,年龄44岁,胸部剧烈疼痛2小时。查体血压 155/90mmHg,肺(-),心(-),上腹部剑突下有压 痛。心电图V1-V3ST段抬高0.1-0.2mv,V4-V6ST段 下斜型压低0.2-0.3mv。既往高血压病史3年,平素 血压控制不理想,最高达180/100 mmHg。否认结 核病史。主动脉核磁共振显像回报为降主动脉自左 锁骨下动脉开口后至腹主动脉肾动脉上段夹层形成。
胸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薛伟珍 太原市中心医院心脏中心
急性胸痛诊断思路
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ECG、胸片、心
肌损伤标志物等)
区分胸痛系心源性(冠状动脉)或非心源性 危险分层
常见的高危胸痛
高危心源性疼痛:急性冠脉综合征(UAP、
AMI) 高危非心源性疼痛:主动脉夹层、肺栓塞、 张力性气胸
误区四:
对特殊疾病认识不足,造成误诊
常见情况:
肥厚型心肌病:类似心绞痛症状,ECG可有STT改变,UCG有助于鉴别
肺栓塞:明显胸痛,多有静脉栓塞病史,典型
ECG变化出现晚,胸片、肺通气灌注等有助于鉴别
对策:
详问病史+仔细体检+必要的辅助检查,包 括ECG(静息、运动),UCG,B超,X线等 科学的临床思维方式,避免定向思维,先入为 主,只重视某一器官、脏器 正确分析辅助检查,注意动态观察,去伪存真
大小而不同,主要表现为突发性胸痛、呼吸困 难与紫绀
疼痛可为刺痛、绞痛,部位在胸骨后,向肩部
放射,随呼吸加剧,同时伴有发热、咳嗽、咯 血,白细胞增高与AST升高
检查病变部位有浊音,并可听到胸膜摩擦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诊 断
D-Dimer初筛
ECG:SIQIIITIII少见,V1-4 ST-T改变
血气分析 X线摄片见梗死部位呈楔形致密影,底边近胸膜,
急性胸痛处置思路
危险分层:尽早对疾病进行危险评估,诊断思路应从高危
到低危 先救后诊:高危者生命体征不稳,稳定生命体征放在首位, 先救命,后诊病 观察病情:动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拓宽思路:避免先入为主、掌握全面资料,必要时请会诊 知情同意:作好沟通解释工作
冠心病患者死亡危险
25 20 15 10 5 0 0 1 2 3 4 5 6
急性心肌梗死
胸痛的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较剧烈而持
久,持续时间达数小时至数日,休息或含服硝酸 甘油不能缓解 常伴有发热、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呼吸困难、 心律不齐、血压降低、心力衰竭等 心电图和酶学检查有相应的特异性演变
主动脉夹层
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多有高血压和 动脉粥样硬化病史。
急性心肌梗死 不稳定性心绞痛
稳定性心绞痛
时间(住院后月)
Braunwald E, Mark DB, Jones RH, et al. Unstable Angina: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No 10.AHCPR and NHLBI, Public Health Service,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1994.
入院后心率较快,给予倍他乐克针剂5mg/次静脉注射,先后共 50mg,用药前血压160/90 mmHg,心率90次/分,用药后血
压120/65 mmHg,心率70次/分,后继续以倍他乐克75mg,
2次/日口服。并给予镇静、镇痛、对症支持等处理。 入院约36小时出现高热、嗜睡,呼之能应,但无病理征,48小 时后患者出现血尿素氮及肌酐的升高,尿量减少,入院第三 天患者出现昏迷,于入院第四天患者出现深长呼吸及呼吸暂
胸痛诊断的七要素
疼痛的部位
疼痛的性质
疼痛的发生与持续时间 疼痛的诱发因素 对治疗的反应 牵涉痛与伴随症状
危险因素评估及即往病史
心源性胸痛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