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孔子拜师
2、组词竞赛。
2、组词。
3、学习生字。
3、学写
重点指导:
生字。
尘:迎:等:境:授:
4、学生说说其他字应
4、交流
该注意些什么。
识字方法。
5、练习。
5、练习。
二、交
孔子一生说过好多
流名言。 话,他的学生把他的教诲
1、学习
整理出来,写成《论语》。 名 言 , 读 一
1、书上的名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读,背一背。
(1)读一读。
4、介绍
距上千里”, 路途十分遥
洛阳到曲
远,因此用终于。
阜的路程,
提问:为什么如此艰
让学生进
辛,孔子仍要不远千里去 说一说 一步理解
拜师呢?你从这些感受到
孔子拜师
孔子都有哪些优秀的品
的艰辛。
质?
(2)分角色朗读对话, (2)分角
说一说通过朗读感受的。 色朗读对话。
(谦虚礼貌)
(3)对比理解两组近
(3)理
环节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自主调整
1、师引入:
1、齐读
决定拜师以后,孔子 第二自然段。
便毅然赶往洛阳,一路上
历尽艰辛,孔子最终来到
洛阳,拜师成功了吗?我
们一起细细地读一读第二
自然段。
2、自读课文,看看哪
3、汇报
些词语让你最感动,哪些 交 流 思 考 的
地方让你感受最深刻。再 问题。
结合书上的内容,看你能
义词的不同用法。
解词语,体会
“拜访”-“拜见”, 词语的用法。
“迎候”-“等候”。
教学过程 (第 二 课时)
环节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自主调整
①这位老人大概就是
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②学生孔丘,特地来
拜见老师。
通过对比朗读,细细
品味:“拜访”是敬辞,“访
问”的意思,“拜见”是“拜
会、会见”的意思,是从
不能说说词语的意思。
(1)重点词语理解:
风餐露宿:这个词语
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
到他们说话都怎么生活的
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 (1)理解词
艰辛。
语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学习课文
环节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自主调整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
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
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终于:曲阜和洛阳“相
(一)齐读第一段,
3、指
读课文,品 提问思考。
名读。
读词句。
1、课文第一段向我
1、思考
们介绍了什么?
问题。
2、有了这些了解之
2、自由
后,你觉得孔子怎么样? 说。
3、自己再读第一自
3、再读
然段,看你还能有什么了 第一段,说收
解和收获。
获。
(二)、反复品读,揣 (二)品读
摩词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2、强调部分习题。
2、认真思
考。
3、巡视指导。
3、检查作
4、批改作业。
业。
三、总
结
布置练习。
4、查看并
四、布
订正。
置练习
做练习。
教学过程 (第 四 课时)
环节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自主调整
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认读生
字,巩固字
五、布
音。
置课堂练
习。
提出作业要求,明白
认真书
作业书写格式。
写作业。
帮助个别写字基础差
“ 迎 候 ” 好 不 好 ? 为 什 体会对老
么?
子的了解。
(三)齐读三段。
1、学词“毫无保留”、 1、理解
“传授”。
词语。
2、( )
5、用这
3、说说通过学习了这
2、谈体 两 个 词 造
一段,你对孔子和老子又 会。
练习说话。
有了什么新的了解。
4、谁能把你从课文中
了解到的对孔子和老子的
3、交
认识完整地说一说,先练 流。
一、引
1、设疑:你们知道孔
1、学生
入课题,交 子吗?(
)
汇报查找的
流资料。
资料。
1、老
2、师简介孔子和老
2、介绍 子 是 我 国
子( )
并认记“丘”。 历 史 上 了
不起的思
3、孔子已经是个很有
3、带问 想家,孔子
学问的人,为什么还要拜 题读课文。 则 是 我 国
老子为师,老子是一个怎
最伟大的
样的人?让我们带着这个
2、交流
( 2)背一背。
自己的理解。
2、组交流收集到的
名言。
三、总
小节本课。
结
教学过程 (第 四 课时)
教学内容
完成语文作业
环节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自主调整
一、讲 评析上次作业。
订正。
评
1、抄作业。
1、写作业
二、布 (1)选择正确读音。
置作业
(2)组词。
(3)补充词语。
(4)选词填空。
(5)造句。
授课内容
17 孔子拜师
1、会认 7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远
教
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
学
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目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
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
的同学能够认真完成作
完成作
业。
业。
批改作业。 督促完成课堂练习
上交作业并 订正。
不够渊博
板
远近闻名
洛阳拜师
书 孔子
设
几个月
拜师成功
计
学无止境
作
业
设
计
作
业
1、个别学生分不清“兵”与“丘”;“竟”和“竞”。
反
2、个别学生造句时语句不通。
馈
孔子、老子这两个大思想家和教育家离我们都比较遥
课 远,再加三年级的学生较小,基本没读过有关他们的书。
后 孩子们现在的生活条件都比较好,车来车往,所以在课文
反 理解上就比较困难,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我觉得不够理想。
教育家。
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去了
解。
二、初
1、(
)
2、范
读课文,理
2、提出自读要求:
读课文。
清脉络。 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哪
段?
这部分主要讲的什
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自主调整
3、问题探究,引入对
全文的品读。
提问:人们敬重孔子
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
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来?
三、细
客人方面说的。
①听说你要来,我就
在这儿迎候。
②多谢老师等候。
老师讲解“迎候”和
“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
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
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
接的意思。
老子说:“我就在这儿
迎候”“迎候”这个词让你
对老子有了什么了解?
教学过程 (第 二 课时)
环节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自主调整
“多谢老师等候”换成
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教具 准备 教学 时数
1、认写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生字卡片、小黑板、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 四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初读感知,学习课文
环节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自主调整
一练,再举手汇报。
过度:所以课文最后
一段告诉我们(生读):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 齐 读 最 后 一
四 、 再 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 段。
读全文,再 行。
感受。
读全文,再感受。
教学过程 (第 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交流名言
环节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自主调整
一、学
1、认字,并提示重
1、认字。
习生字。 点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