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 废旧物的新生命教案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 废旧物的新生命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思考并回答
展示材质并分类
展示材料图片,学生举例,感受材料的色彩感觉。
玉米须做出来的效果可能更好。竹片感觉太硬了
学生分组讨论,找出适合的材质
观察并思考
学生讨论,归纳各种方法:卷、弯折、粘接、缠裹、剪、贴、切、嵌、插等。
交流讨论
动手创作
第二课时
废旧物的再次利用
欣赏并评价
卷、弯折、粘接、缠裹、剪、贴、切、嵌、插等。
二、制作方法
1.如何制作
2.展示成品并讲解启发
三、大胆思维·激发想象:
我们了解了方法,会做了,是不是就能做出好的作品?不一定,要想做出好的作品就必须有好的创意。如何才能有好的创意呢?要求我们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下面我们来了解不同的思维方式。
四、妙手生花·创意精彩:
1.要求: 特征鲜明,动态夸张,生动有趣 。
观看思考
从材料开始,让各种材料激发我们的想象力。
由要塑造的对象本身的形象开始引发联想,寻找合适的材质去表现。
分组合作:尝试用身边的材质塑造一个或一组你喜欢的动物形象的局部特写或整体造型。
比如:昆虫、马、牛等熟悉的动物或你的属相动物。
进行简单的创作
互相欣赏作品并完善自己的作品
备课组网上讨论意见
造型方法是本课重点,在学习方法的教学环节之前,生先来欣赏材质的质感,体块,请学生给材质按形状不同归类,初步引发学生对于材质的感受和思考。然后再通过对比、分析学习造型方法,层层递进,消除学生面对一堆各种各样材料时的困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科学对生活发展的作用,并以绘画、工艺制作等形式加以展示。
教学难点:思考与体会科学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教学准备
废旧物




教师引领组织
学生学习训练
个性设计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不起眼的材质。比如小小的牙膏盖。你们平时是怎么处理它的呢?是扔掉吗?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吗?
学科
美术
备课人
王凤霞
累计课时数
21. 22
课题
第11课 废旧物的“新生命”
所用课时数
2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科学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自己或小组合作用绘画或工艺制作等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科学对我们人类生活的贡献。
3、并用绘画、工艺制作等多种形式表现科学创造这一学习过程,培养其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课后反思
本课在思考过程中也有许多困惑和不足,如课前学生对材质的准备过于常规,缺乏对生活的细心观察。教师与学生在实践环节上的互动可以更深入一点等等。希望经过思考和实践和反馈,教学设计能不断完善,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深入感受和发现生活中的艺术之美,能够生活的更美。
3.假设现在要选择一种材质做小女孩的头发,你会选哪种?

4.除了老师给出的材质,你带来的材质里还有适合做头发的
材质吗?
三、欣赏作品·学习方法:
①“报纸大变身”
②不同的材质,不同的方法,这些方法你们都会用吗?
四、大胆想象、简单创作
1.巡视指导
2.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2. 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
要敢于尝试各种材质的综合运用。
2.展示作品,说说自己和别人的。
3. 评价并指导
五、拓展欣赏·美就在我们身边:身边的材料需要我们的发现,看似平凡的物品在我们的手中可以创造出新的生命力。让我们保持一颗艺术的童心,在生活中随时发现美,创造美。把生活化为艺术,把腐朽化为神奇。
展示作品:科技产品发布会,设计师展示自己小组的设计作品,并进行讲解。
讲授新课:
(1)学生分组,从建筑、交通、通讯、医学、日常用品等方面,将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进行交流,探究科学的发展带给我们的变化。
(2) 学生可对现在的科学发明或生活进行幻想。
二、感受材质·发现美丽:
1.请学生将带来的材料进行简单的展示,并思考:如果按照形状的不同进行分类的话,这些材料大致可分为几类。
2.感受各种材质呈现出了怎样不同的质感,色彩。
第11课 废旧物的“新生命”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怎样去感受材质,发现材质的艺术方面的可塑性,并制作出有一定趣味性的实物雕塑作品,使学生在实践和思维等方面都有所收获,是本课的重点所在。针对学生好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教师设计课堂环节时注意动静结合,将体验、游戏、实践等环节融入教学过程,取代单纯的教师讲授。让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主动的获取知识,收获快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