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
--培根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环境问题与防治措施说法合理的是()A.酸雨——将燃煤锅炉烟囱加高B.白色污染——废弃塑料袋焚烧处理C.雾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D.水体富营养化——禁止使用化肥2.2015年5月,某养老院发生火灾,导致38人遇难,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
下列自救措施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B.赶快乘电梯逃生C.如果火势不大,可根据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或灭火器材将火扑灭D.拨打火警电话并到窗口呼救3.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图书室内文字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D.如果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4.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叙述错误的是()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单质是氮气B.按目前测定,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C.煤、石油、沼气、风能等都是可再生能源D.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5.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错误的是()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D.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6.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研究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技术,减缓大气温室效应B.开发风能、氢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C.提倡家用汽车替代公交车D.利用垃圾发电,变废为宝7.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溶液中溶剂不一定都是水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会燃烧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9.2015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七个“防灾减灾日”。
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B.室内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再用灭火器灭火C.把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D.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10.“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对于不明原因引起的失火,我们宁可让其自生自灭,也不能贸然采取灭火措施D.油库、面粉厂、纺织厂、轮穀厂、橡胶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严禁烟火,以避免爆炸的发生11.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原理解释均正确的是()A.在煤中掺入适量生石灰再燃烧可以减少SO2气体的排放B.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总悬浮颗粒物、PM2.5和CO2等C.电池可分为一次电池、二次电池、二次电池只能使用两次D.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汽油的乳化功能12.煤的大量燃烧,不仅浪费能源而且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下列各项可能是因为煤的大量燃烧而产生的后果是()(1)温室效应(2)二氧化硫气体产生的酸雨(3)碳氢化合物的排放(4)臭氧空洞.A.(1)(2)B.(1)(2)(3)C.(1)(2)(4)D.(1)(2)(3)(4)13.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B.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吸热现象C.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14.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A.石油中主要含碳、氢两种元素B.小明看见邻居家着火,立即拨打119C.可燃物的燃烧,需要空气(或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D.煤气泄漏时,马上打开抽风机以利于煤气排出15.下图表示广州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硫等元素,煤是清洁燃料B.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C.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D.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二、填空题(共3小题)16.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1)活性炭具有除去冰箱内异味的功能的原因是;(2)用扇子扇蜡烛火焰会立即熄灭的原因是;(3)区分醋酸溶液与纯碱溶液的方法(任写一种)。
17.能源和环境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______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中,溶于水会导致酸雨的主要是___________。
(2)氢气作为一种清洁燃料没有大规模使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A.氢气的储存和运输B.获得氢气的成本C.制备氢气的原料D.氢气燃烧的热值不高18.汽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氢能源汽车备受人们关注。
(1)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
为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可采取使用(或安装)_____________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等措施;(2)氢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从______能开始,最终转化为______能。
氢能源有本身无毒、原料来源广、可再生、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填一点)。
(3)某些汽车轮胎是由合成材料和金属材料复合而成的。
其中使用的合成材料,主要利用它的_________等性能(填字母)。
A.耐高温、高弹性 B.透气性好、耐磨 C.密度小、熔点低其中使用的金属材料一般为铁合金,主要利用它的_________等性能(填字母)。
A.导热性好 B.绝缘性好 C.硬度大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将烟囱加高不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不能减少酸雨的形成;将废弃塑料集中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应使用可降解塑料或减少塑料的使用;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能减少烟尘的排放,能有效防止雾霾;为减少富营养化污染,应合理使用化肥,但不可能禁止。
2.【答案】B【解析】火灾发生时,消防人员首先要切断电源,若乘电梯逃生可能被困在电梯内不能脱身,造成危险。
3.【答案】B【解析】A.根据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①隔绝氧气或空气;①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可知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利用隔绝氧气或空气方法进行灭火,故做法正确;B.根据灭火器的原理和适用范围:泡沫灭火器可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一般火灾;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一般火灾,还可用于扑灭油、气等引起的火灾;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可知图书文字材料起火,立即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故做法错误;C.根据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要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故做法正确;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做法正确。
4.【答案】C【解析】煤、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沼气、风能是可再生能源。
5.【答案】C【解析】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关闭阀门防止煤气继续与空气混合,开窗通风降低室内空气与煤气的混合浓度,这样做都可以防止混合气体产生爆炸,故A正确;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切断电源可以防止触电或火势进一步蔓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可以防止有水时电器发生爆炸,故B正确;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泡沫灭火器会喷出大量的水,损坏图书,故C不正确;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砍掉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可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得到控制,故D正确;故选C。
6.【答案】C【解析】回收二氧化碳可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从而减缓大气温室效应,符合低碳的要求,故A正确;B、风能、氢能使用过程不产生二氧化碳,符合低碳理念,故B正确;C、家用车代替公交车会大量消耗汽油,排放更多二氧化碳;不符合低碳要求,故C错误;D、利用垃圾发电,可减少垃圾对环境靠造成的污染,也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又环保又低碳,故D正确。
7.【答案】D【解析】A.对比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红磷没燃烧,可证明虽然与氧气充分接触,但达不到着火点仍不能燃烧,即燃烧也需要温度,故错误;B.该实验使用红磷和白磷不同的可燃物,故错误;C.由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着火点高,实验现象为白磷燃烧产生白烟,而红磷不燃烧.故错误;D.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并且热水的温度使其达到着火点;红磷的着火点高,虽然与氧气充分接触,但达不到着火点仍不能燃烧;所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8.【答案】B【解析】A.溶液中溶剂不一定都是水,如碘酒中溶剂为酒精,选项说法正确;B.可燃物要燃烧,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充足的氧气接触,二者同时满足,缺一不可,选项说法错误;C.因为点燃可燃性气体与氧气的混合物可能会发生爆炸,故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选项说法正确;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9.【答案】C【解析】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燃气燃烧容易生成一氧化碳,引起中毒。
10.【答案】B【解析】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而不能降低着火点。
11.【答案】A【解析】A、在煤中掺入适量生石灰再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与生石灰反应,从而减少SO2气体的排放,故A正确;B、大气污染物除包括总悬浮颗粒物、PM2.5和CO2以外的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故B错误;C、二次电池是充电电池,可连续充电多次使用,故C错误;D、汽油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但不具有乳化功能,故D错误。
故选:A。
12.【答案】A【解析】煤燃烧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碳能够引起温室效应,二氧化硫气体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质。
碳氢化合物的排放是汽油等燃烧的不完全造成。
碳氢化合物的排放与煤的大量燃烧无关,臭氧空洞的形成也与煤的燃烧无关。
13.【答案】A【解析】A.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
炸药、石油、煤炭、蓄电池等储存的能量,都是靠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
所以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是对的。
B.有些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如氢气的燃烧等,故错误;C.在化学反应中放出热量的不仅仅是燃烧反应,比如金属与水或酸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大部分的化合反应等也会放热。
故错误;D.人类利用的能量不完全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比如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就不是通过化学反应而获得的,故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