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县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0月月考高一语文试题(总分160分,时间150分钟) 2016.10一、语言文字运用及课内知识(33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今年年初,中国股市首次实施熔断机制,引起了社会,中央政府要求证监会高度重视,严密监控。
(2)自郎平执教以来,中国女排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水平突飞猛进,令关注女排的人们无不。
(3)虽然早已知晓杨绛的声名,我从未读过她的作品,没有关注过她的生平,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A.振荡刮目相看却/也 B.震荡侧目而视竟/更 C.震荡刮目相看却/也 D.振荡侧目而视竟/更考点:词语(包括熟语)试题解析:刮目相看是褒义词意思是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侧目而视意思是斜着眼睛看人。
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从未读过她的作品与没有关注过她的生平是并列关系不是递进关系。
用排除法选择C答案:C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足球是当今世界参与人数和传播范围最广的体育运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深受世界各国民众喜爱。
B.瑞士就给全体国民普发奖励工资的提案进行全民公投,76.9%的国民投了反对票,这一结果引起了各国人民的思考。
C.一味使用别人的话语体系解释自己,结果往往自我曲解,能否说好故事,让别人理解自己,关键在于找到适合的话语体系。
D.承载着无数人童年记忆的蓝精灵再度成为热点,影片《失落的村庄》将以全新的动画形式,讲述可爱的蓝精灵与邪恶的格格巫斗智斗勇。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试题解析:A 搭配不当。
“参与人数”与“最广”不能搭配。
;C项两面对一面;D项成分残缺,“讲述”后面缺宾语中心语。
答案:B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或句读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C.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D.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考点:文学常识试题解析: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答案:C4.下列诗句的意境,与“片石孤云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禅心”最为相似的一项是(3分)A.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
B.幽溪鹿过苔还静,深树云来鸟不知。
C.一院落花无客醉,五更残月有莺啼。
D.汉家城阙疑天上,秦地山川似镜中。
考点:文学常识试题解析:例句是一句禅理诗,体现心无杂念,宁静致远的心境。
“鸟不知”这个关键词,体现心中的空静。
答案:B5.下列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A.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巷》)B.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致橡树》)C.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笑傲江湖》)D.春风修剪着长发/彩蝶送来了发卡。
(《春姑娘的相思》)考点:修辞格试题解析:比喻;其他为比拟。
答案:A6.下列对食指《相信未来》赏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A.“美丽的雪花”,那是严冬的亮色,纯洁美丽;“孩子的笔体”,尽管稚嫩,却是希望的种子,这些意象都给人以希望。
B.诗人选取化为深秋的露水的紫葡萄、依偎别人怀中的鲜花等意象,用象征手法含蓄地表达了失恋的痛苦。
C.第三节诗人摆脱前两节的灰色、冷峻的一面,色彩明亮,气象壮阔,以此来强调心中永不磨灭的理想。
D.反复咏唱“相信未来”,一唱三叹,不断强化坚定的信念,给人以强烈的震撼,相信未来的美好,相信理想一定能实现。
考点:文学常识试题解析:B项错在,没有失恋的痛苦。
答案:B7.下列对卞之琳《断章》赏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考点:文学常识试题解析:A一种被别人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此处错误,装饰的含义是相互依存息息相关。
答案:A8.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考点:词语(包括熟语)试题解析:A輮--煣B知---智D不--否答案:C9.下列选项中,“而”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蟹六跪而.二螯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考点:词语(包括熟语)试题解析:A.递进关系B并列关系C假设关系D转折关系答案:D10.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分)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古之学者必有师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蚓无爪牙之利考点:词语(包括熟语)试题解析:C学者B妻子D爪牙答案:A11.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3分)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蚓无爪牙之利C.句读之不知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考点:语法试题解析:A介宾后置B 定语后置 C 宾语前置答案:D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一)陈豨拜为巨鹿守,辞于淮阴侯。
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
”豨曰:“唯将军令之。
”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
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
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
”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
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
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部署已定,待豨报.。
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
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
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
”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
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问:“信死亦何言?”吕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计。
”乃诏齐捕蒯通。
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
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
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亨之。
”通曰:“嗟乎,冤哉亨也!”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对曰:“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
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
又可尽亨之邪?”高帝曰:“置之。
”乃释通之罪。
(节选自[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二)陈豨以.宾客盛,为周昌所疑。
高祖使案.其客,始反耳。
未必素有逆谋。
韩信处嫌疑之地,轻与一陈豨出口言反,此亦非人情。
信以淮阴侯家居,虽赦诸徒奴,合而使之,未易部勒也。
上自出,关中虽虚,未能全无备,亦不可信也,论者却未及此……史公依汉廷狱案,叙入传中,而其冤自现。
(节选自[清]冯班《〈史记〉会注考证》)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部署已定,待豨报.报:报告B.相国绐.信曰绐:欺骗C.秦之纲绝而维弛.弛:松懈D.高祖使案.其客案:追究1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子可与.言乎客亦知夫水与.月乎B.人言公之.畔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且.喜且怜之彼且.奚适也D.陈豨以.宾客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及《劝学》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3分)(2)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
(3分)(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分)15.冯班认为“史公依汉廷狱案,叙入传中,而其冤自现”,请说明选文(一)中哪些地方能看出韩信的“冤”。
(3分)考点:人物传记试题解析:12.回复13.A项,和、同,介词/和、同,连词;C项,又/将;D项,因为/拿)14.关键词:(1)乃:竟然。
为……所:被动句的标志。
岂:难道。
(2)且:况且。
锐精持锋: 磨利兵器、手执利刃.顾:只是。
(3)假:借。
舆:车。
利:使----快,走得快。
水:游泳,名词作动词。
绝:度过。
15.本文所叙述的事件有的是为了证明韩信谋反的证据不足,如,韩信与陈豨辟人挈手之语,无人听闻,说明是诬告.有的是通过别人来侧面证明韩信没有谋反的心理.如,蒯通痛骂韩信不用自己的计策导致被诛,表明韩信没有造反之意.参考译文陈豨被任命为钜鹿郡守,向淮阴侯辞行。
淮阴侯拉着他的手,避开了左右随从人员和他在庭院裹散步,仰天叹气说:“你可以和我谈谈吗?我有些话想和你谈谈。
”陈豨说:“将军只管吩咐。
”淮阴侯说:“你所管辖的地方,是天下精兵聚集之处,而你,是陛下亲信宠幸的臣子。
如果有人说你反叛,陛下一定不会相信;第二次有人去告你,陛下就会产生怀疑;第三次有人去告你,陛下一定会愤怒地亲自率兵来讨伐你。
我为你从逭裹起兵响应,就可以夺得天下。
”陈豨一向知道韩信的才能,也相信他的计谋,说:“一定听从你的指教!”汉十年,陈豨果然起兵反叛。
高祖亲自带兵前往讨伐,韩信称病没有随从出征。
韩信偷偷派人到陈豨的住处说:“你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你。
”韩信于是和家臣谋划,乘黑夜假传诏书赦免在官府服劳役的罪人和奴隶,要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太子。
部署已定,等待陈豨的消息。
他的门客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关了起来,打算把他杀掉。
那个门客的弟弟上书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
吕后打算召韩信来,又怕他的党羽不肯就范,就和萧相国合谋,派一个人假装从高祖那裹来,说陈豨已被杀死,列侯群臣都来庆贺。
萧相国欺骗韩信说:“虽然你有病,但还是要勉强去庆贺一下。
”韩信进了宫,吕后派武士把韩信捆绑起来,在长乐宫钟室裹杀了他。
韩信临斩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策,竞被妇人小子所欺骗,这岂不是天意么!”于是诛灭了韩信三族。
高祖从平定陈猪的战场回来,到都城,看到韩信已经死了,又高兴又怜惜,问:“韩信死时说了些什么?”吕后说:“韩信说他后悔没采纳蒯通的计策。
”高祖说:“此人是齐国的辩士。
”于是诏令齐国缉拿蒯通。
蒯通被抓来丁,高祖说:“是你教唆淮阴侯反叛的吗?”蒯通回答说:“是的,我的确教他反叛,小子没用我的计策,所以才自取灭亡。
假如那小于采纳我的计策,陛下怎么能杀得了他呢?”高祖很生气地说:“烹杀他。
”蒯通说:“哎呀,烹杀我冤枉啊!”高祖说:“你教韩信反叛,有什么冤枉的?”蒯通回答说:“秦王朝法度废弛而政权瓦解,山东六国大乱,各诸侯国纷纷自立,英雄豪杰像乌鸦一样纷纷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