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皮肤纹路

皮肤纹路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皮肤纹理的测定和分析方法。

2、了解正常人皮肤纹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二、实验原理
皮肤纹理是真皮乳头向表皮突出,形成许多整齐的乳头线,称为嵴纹。

在突起的嵴纹之间形成凹陷的沟,这些凹凸的纹理构成了人体的指纹和掌纹,简称皮纹。

皮纹形成于胚胎发育的早期(14~19周),出生后终生不变,而且每个人都有其特定的皮纹。

因此,长期以来皮纹作为侦破案件的手段之一。

大量的研究表明,某些遗传病患者的皮纹发生变异,可作为某些遗传病诊断的辅助指标。

三、实验用品
磁盘、人造海绵垫、红色印油(或黑色油墨)、8K白纸、直尺、放大镜、量角器、铅笔、纱布等。

四、实验内容
(一)皮肤资料印取方法
1、将红色印油适量地倒人磁盘的海绵垫上,用纱布涂抹均匀,再把白纸平铺于桌面上,准备取印。

2、受检者洗净双手,擦干后将手掌按在海绵垫上,使掌面获得均匀的印油(注意不要来回涂抹,印油量要适中)。

3、按压法印取掌纹。

先将掌腕线印在白纸上,然后从后向前依掌、指顺序逐步轻轻放下,手指自然分开,适当用力按压手背,尤其是腕部、掌心及手指基部,以免漏印。

提起手掌时,先将指头翘起,尔后是掌和掌腕面,这样便可获得满意的掌纹。

注意不可加压过重,不可移动手掌和白纸,以免使皮纹重叠或模糊不清。

4、滚动法印取指纹。

即在对应的掌纹下方,由左至右依次印取10个手指的指纹。

印时,将手指由一侧向另一侧轻轻滚动1次(切勿来回滚动,以免图像重叠)。

注意印出手指两侧的皮纹,记下10个手指的顺序。

(二)皮肤纹理分析
选取不同人的不同皮肤纹理,用放大镜进行观察:计数并分析指纹、掌纹及atd角等。

1、指纹:手指末
端腹面的皮纹。

可分为
弓形纹、箕形纹和斗形
纹3种类型。

判断依据:皮纹线的走向和形态;有无
三叉点;有无圆心。

(1)弓形纹:弓形纹可分为简单弓形纹和帐篷形弓形纹。

简单弓形纹的特点:皮纹线由手指的一侧走向另一侧,中部隆起呈弓形,无三叉点和圆心。

帐篷形弓形纹与简单弓形纹基本相同,只是弓形弯度较大,呈帐篷状。

18-三体综合症弓形纹比例较高。

(2)箕形纹:箕形纹可分为尺箕和桡箕。

箕形纹的特点是:皮纹线由一侧发出,斜向上弯曲后又回到原侧,出现1个三叉点和1个圆心。

按箕口朝向分为:箕口朝向本手小指侧,即尺骨方向者称尺箕或正箕;箕口朝向本手拇指侧,即桡骨方向者称桡箕或反箕。

先天愚型尺箕比例高。

(3)斗形纹:分为简单斗形纹和双箕斗形纹。

简单斗形纹的特点是:皮纹线呈螺旋形或同心圆形,一般有一个圆心,两个三叉点。

双箕斗形纹是由两个斗形纹互相绞结而成。

2、嵴纹数目的计数
指嵴纹的计数:弓形纹无三叉点,计数为零。

箕形纹从圆心向三叉点连直线,计算经过直线的嵴线数。

斗形纹从圆心分别向三叉点连直线,分别算出嵴纹数,在计算嵴纹总数时,只取其中较大的数值。

3、指嵴纹总数(TRC)
指嵴纹总数(TRC):等于双手10个指的嵴纹数相加之和。

4、褶纹
褶纹是手指和手掌的关节弯曲活动处形成的明显可见的褶线。

可分为指褶纹和掌褶纹。

(1)指褶线
正常人除拇指仅有1条指褶纹外,其余4指均有2条指褶纹。

某些染色体病患者,如21三体、18三体患者中其第5指仅有1条指褶线。

(2)掌褶纹
正常人的手掌有3条呈“爪”字形的褶纹,分别称为大鱼际纵褶纹、近侧横褶纹和远侧横褶纹。

有时近、远2横褶纹连成1条线,呈水平通贯全掌,称通贯手。

先天愚型出现率为50%,正常人为5%。

远侧横褶纹与近侧横褶纹在掌心处借短小的褶线相连形如搭桥,称为桥贯手或变异Ⅰ型;远侧横褶纹与近侧横褶纹彼此贯通,但在通贯的横褶上下方各有一分叉的小褶,称为叉贯手或变异Ⅱ型;近侧横褶纹通贯全掌,而远侧横褶纹走行正常,多见于澳大利亚人,故称悉尼掌。

5、掌纹
(1)掌纹:可分为3个构型区:大鱼际区、小鱼际区和I
2-I
4
指间区。

大鱼际区:位于拇指下方;小鱼际区:位于小指下方;指间区:指2-5个手指的基部。

掌面各有一个三叉点,分别称a、b、c、d。

(2)a-b嵴纹数值计算:通过a、b 2个三叉点连直线,计算经过的嵴纹数。

(3)三叉点t的测量方法:
在手掌基部大、小鱼际之同,有1 个三叉点,称t。

由t向a、d连直线,形成atd角,用量角器测量其角度。

我国正常人atd角的平均值在40~45o,某些染色体病患者,atd角可超过50o,甚至达70o以上。

(三)记录实验结果
表1皮肤纹理调查表
项目
左手右手两


计拇





















指纹类弓形纹尺箕
五、作业
⑴将本人皮肤的各项调查结果填入表内。

⑵手掌指纹与遗传病的关系如何?有何实际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