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热点:异地高考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热点:异地高考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热点:异地高考
更多信息请查看安徽事业单位招聘公告
异地高考
——中公教育公务员考试资深讲师王晓峰
【背景链接】
江苏靖江女孩赵嘉琪过去两个月成了浙江的“名人”。

作为浙江“省内”第一份异地高考录取通知书的收到者。

赵嘉琪说,自己从小学三年级就因父母工作原因从家乡转学到杭州,初中进入了当地一所民办学校,但学习成绩不是理想,进入职高就读,在高二选择工作还是高考时,父亲觉得她还小决定让她高考。

赵嘉琪的父亲本想决定在杭州买房办户口以解决高考门槛问题,“异地高考”政策一出,赵家取消了买房计划,而赵嘉琪也顺利入学。

【标准表述】
[现象分析]
中公教育专家分析:
从这一事例,我们来解释下异地高考相关问题。

去年底中国各省市纷纷公布“异地高考”方案。

异地高考,即随着大量城市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在异地工作时间的推移,流动人口子女可以在流动地参加高考。

浙江的方案规定,从2013年开始,外省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具有在浙高中学籍、并有完整的高中阶段连续学习经历,可就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享受与浙江省户籍学生同等待遇。

好多同学不理解为什么要推行和为什么推行过程中又有如此多的阻力。

其实,这一政策的出台顺理成章。

拿北京举例,一个面临高考的孩子,即使户籍不在当地,但出生成长在北京,却不让人家在北京参加高考,确实是不公平。

而且现在不是全国一套卷,如果在北京求学多年后再返回户籍当地高考,那无异相当于重学,所以异地高考政策可以说千呼万唤始出来,它的推行是大势所趋。

但是由于户籍制度、教育公平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异地高考制度的却在推进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特别集中在流入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

这些大城市正是异地学生聚焦的场所,大量人口聚集的城市。

然而在城镇化大背景下,大量流动人员子女涌入,他们需要教育公平,应该实行此政策,但是这无疑中又是对高考所在地户籍人员子女造成升学压力。

熊丙奇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表示,异地高
考不是一场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的对决,他们各自都有利益诉求,都要追求教育
公平。

第二个问题是,因为每年有千万左右的考生参加高考,如果对高考地不加限制,一下子全部放开,也会引起很大问题。

可能会有生源大省到中西部地区参加高考,挤占当地考生机会,“哪里好考去哪里”,容易出现政策空子,造成混乱,这就是对全国学子的不公平。

[对策]
鉴于以上原因,设定异地高考政策时,才在制度设计上设置一定的门槛和条件,不能想过去就过去,更不能快考试了,才转过去。

各地都根据当地的条件设置一些门槛,比如父母连续在当地工作多少年,连续纳税多少年,学生本身在当地连续就读多少年,“随迁子女不是简单地想高考”就高考。

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都陆续实行异地高考政策,让数百万流动人口随迁子女能够有学上。

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异地高考”,做法稳妥。

但协调本地生源与外地生源利益仍有困难,如北京、上海等重点地区仍在摸索。

但问题虽然存在,借用一度作为中国农民工形象的代表——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深圳女农民工肖红霞对
自己儿子的一句话来结尾:“读书的政策总是会变的,而且相信会变得越来越好。


更多信息请关注
安徽事业单位招聘/anhui/。

相关主题